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正>这是二十一年以前的事了。1939年5月我才从苏联回到祖国不久。延安已经是春末夏初,气候温暖的日子。14日夜,组织部大礼堂内正开晚安,由鲁迅艺术学院演出《冀东起义》三幕话剧。我们坐在长条凳上准备看戏的时候,进来了罗曼·卡尔曼。卡尔曼是苏联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我与他彼此知名已很久了,只是没有机会见面。他今天刚由重庆来到这里,是乘坐小汽车,带了翻译,远道跋涉而来的。我们相见后都很高兴,象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亲切地问候,他带有些出乎意料的口吻说:“埃弥萧,愿来你在这里!……本想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一定要认识认识你,谁知道今天在这里见面了!”我们拥抱了。他激动地说:“来中国八个月了,到延安才感到

  • 标签: 卡尔曼 延安 摄影师 春末夏初 苏联人 毛主席
  • 简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摄影艺术大师,著名的摄影教育家、摄影理论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名誉主席吴印咸,因病于1994年9月7日晨不幸在京逝世,享年94岁。吴印咸同志1900年9月生于江苏省沐阳县一个开明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照像摄影和电影摄影工作。在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上海电通影业公司和明星电影公司就职期间,积极参加了左翼电影运动,配合当时抗日战争,拍摄了《风云儿女》、《都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等中国电影史上的经

  • 标签: 吴印咸 电影摄影艺术 名誉主席 摄影理论 左翼电影 摄影教育
  • 简介:<正>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85级干部专修班的35名同学,经过两年来理论的实践的学习、锻炼,基本掌握了摄影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获得了一定的艺术实践机会,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将带着丰硕的学习成果,奔赴他们各自被选送的单位,给摄影队伍补充了新的血液和技术骨干,他们将

  • 标签: 专修班毕业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 干部专修班
  • 简介:近年来,一批正面反映改革的题材的影片已经涌现,这些影片尽管思想性各有高低,艺术上互有短长,但是可以看出,作者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特别是去年问世的《血,总是热的》、《在被告后面》和《最后的选择》三部影片,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广阔多变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在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为今后电影改革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 标签: 上生 改革题材 人物内心世界 上互 英雄人物 徐枫
  • 简介: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的世界是阴郁的,一种并不暗淡、却令人窒息的阴郁。他的世界水远在撞击中摇摆不定,但这世界的基座却坚实稳固、难于撼动。他永远会在情欲中躁动,在罪孽感中沉沦,同时又在一种辩白式赎救中浮起。

  • 标签: 贝尔纳 资产者 儿子 世界
  • 简介:我院摄影系副教授沙占祥,根据他多年教学经验所著的《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一书.前小久在全国第四届“金钥匙”优秀著作评比中荣获优胜奖。该书由中国摄影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约30万字。该书问世后,立即受到国内摄影界、比学技术界专家、学者的炎注,

  • 标签: “金钥匙” 摄影镜头 性能 教学经验 出版社 副教授
  • 简介: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功地创作了一系列以表现家庭生活和伦理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情节剧电影,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类型的开拓。其主要影片具有文化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生活故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叙事策略的大众化和创作主题的伦理化等审美特征,基本确立了中国电影注重社会伦理教化、审美教育与戏剧性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创作传统。

  • 标签: 中国 电影史 郑正秋 情节剧电影 家庭伦理 审美特征
  • 简介:1999年3月7日斯坦利·库布里克去世,距离他的遗作上映仅四个月.电影界又一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很少有商业叙事电影导演像他那样,在每一部新作问世前后都激起一场轩然大波和争议.而且其影片本身就像罗伯特·科勒所言,"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美学无意识和政治无意识的一部分".2001年一下子掀起了一股库布里克热:至少有12部新书或再版书付梓,另外还有13部库布里克的故事片(主要是新近"灌制"的作品)录像带和DVD上市.这一切绝非偶然,因为这是对一个据称有意躲避公众生活之人的大曝光.

  • 标签: 斯坦利·库布里克 电影导演 美国 叙事策略 美学 人物塑造
  • 简介:<正>九月十七日,本刊编辑部在京召开了深圳电视台拍摄的故事片《男性公民》的座谈会。现将座谈记录简要整理如下。祝希娟(深圳电视台);我们作为长期在内地的文艺工作者到深圳近两年了,很想把我们认识到的深圳介绍给大家。我们想通过写人和人的关系,来把我们对深圳的感觉和认识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郭宝昌(该片编导):我们的影片拍得不好,但也不容易。深圳到底在搞什么?有人认为深圳是迪斯科跳出来的,流行歌曲唱出来的,我们想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想搞纯商业性的影片,厂里的领导支持我们,使我们坚定了决

  • 标签: 影片 深圳 开拓者 公民 男性 座谈会
  • 简介:在中国电影中,还没有这样一部商业噱头和艺术探究紧密结合的影片,尤其是作为当事人出演曾经被社会风传而与公众传统所不齿的不良经历,并真切再现而令人恍惚如梦的艺术作品。的确,《昨天》的招数包含了当下社会大众文化背景中不期然选择的共同性与艺术对个人感受内在热衷的挥之不去的执着。看清这一似乎矛盾却微妙之处,可以更好的探究21世纪的新锐电影人张扬们深陷时潮又拼命保有创作个性的艰难和可贵。《昨天》的故事有一个矛盾点,即对被抛弃的“昨天”的精细入微展示和悲悯情怀,与相比之对昨天

  • 标签: 影片 创作个性 中国电影 文化背景 悲悯情怀 时空转换
  • 简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影坛上有“神童”之称。纠其原因,不外乎是他那份从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的电影履历.11岁即开始用父亲的摄影机拍摄小电影,14岁因一部战争题材的《无处藏身》在全州业余电影竞赛中获一等奖。18岁时,同样是业余电影,描写绑架星人的故事片《火光》在当地一家影院中上映,……直至他被环球公司看中,

  • 标签: 电影 好莱坞 导演 斯皮尔伯格 故事片 业余
  • 简介: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对俄罗斯电影来说是最大的丰收节。俄罗斯参赛的三部影片全部获奖。参加短片竞赛的影片《石油》(导演穆拉德·伊勃拉基姆别科夫)获得银狮;参加处女作竞赛的影片——小阿列克谢·格尔曼的影片《最后一列火车》获评委会特别提及奖。导演安德列·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参赛大片《归来》一下获得两个奖:主要奖——金狮和最佳处女作奖——金狮加10万欧元和2万米胶片。这是俄罗斯影片第三次获得金狮。前两次分别是塔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1962年);和米哈尔科夫的《乌尔加》(1991年)。《归来》的双丰收既使俄罗斯电影的

  • 标签: 俄罗斯 影片 处女作 电影新作 回归 国际电影节
  • 简介:数字后期与视觉效果─—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后期与视觉效果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摄影师当受何影响?巩如梅译今天的后期制作部门,变化速度令人瞠目。由于数字技术给予后期专业人员较大的余地来修改摄影师拍摄的画面影象,一些人恶语叫骂,另一些人则跃跃欲试。为了有助于...

  • 标签: 视觉效果 技术发展 数字革命 数字技术 电影摄影师 后期制作
  • 简介:叁合作:建立有利拍摄的纪录关系二、纪录运用影响力手段简析纪录片创作以纪实手法为实现的途径,是创作者投入了情感和评价的"参与的观察".

  • 标签: 创作 纪录片 真实性 纪录者 影响力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