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综合利用多种动机理论设计问卷,调查了苏北地区354名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状况,分析其特征,探讨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以及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1)苏北地区中学生兼具英语学习深层和表层动机,而且表层动机强于深层动机。但他们英语学习的努力程度一般。2)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远强于高中生。3)学生英语学习努力程度与价值期望、掌握目标、深层动机、表层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递减。4)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分析了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标签: 中学生 英语学习动机 中国江苏苏北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学者对此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动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泉研究人员说法各异。动机是由不同的变量所组成.而这些变量对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作者试图发现影响动机的各个变量以及其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也介绍了韩国的成功经验。并且以此为基础,找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

  • 标签: 动机 情感因素 语言教学 二语习得
  • 简介:本文对天然材料(亦称真实材料)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日本大学生的课堂动机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找到在大学里教授混合水平语言学习班的有效方式。本文收集并分析了以动机问卷中的八个激励项目为主的量化数据和以学习日志条目和学习者在半结构式访谈中的评论为主的质性数据。对问卷的零假设检测结果表明,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相比,对一年级学生比对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动机的影响更为有效。本研究也探讨了教学材料本身的“有趣味”和“有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利用天然材料的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也讨论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活动和主题。本文的结论表明对天然材料(尤其是“有趣味”材料)的恰当使用可帮助混合水平大班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有效提高他们的二语学习动机。最后本文讨论了本研究所遇到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动机 天然材料 人工材料
  • 简介:围绕英语学习动机的转换,文章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呈被动状态的三个原因:中国孔孟文化及历史影响造成学生思想上的驯化主义和学习上的接受主义;重知识轻能力的课程体系及无情的考试制度致使学生生活中缺乏目标,学习上缺乏热情;英语教学目标的错位及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学生学习重心偏移和语言能力低下。文章提出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三个策略:提倡个性思维和个性化教学;建立课程学习的科学评价体系并给予学生按自己的志趣和发展选修英语各有关课程的自主权;采用两个教学环境,实现学生能力整体开发。

  • 标签: 英语学习动机 课程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 教学要求 转换 文章
  • 简介:该文作者以101名云南白族高中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访谈的方法考察研究了学生英语成绩与学习动机、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结果证明:1)白族高中生普遍存在中等以上焦虑;2)白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与各项焦虑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白族高中生英语成绩与英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动机呈显著正相关;4)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负评价焦虑、外语课堂不安、内部动机和成败归因方面差异显著。

  • 标签: 白族高中生 英语成绩 学习动机 学习焦虑
  • 简介:讨论在国内高校用英语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如何运用归因、任务引导等动机理论作为介入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课堂学习自主性,创造合作的课堂氛围。文章首先探讨动机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然后对特定的研究方法和介入程序进行讨论,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建议:老师在提高英语课堂质量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该行动研究最终的介入结果显示:采用这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创新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意识、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等均十分有效。行动研究和动机理论应该在提高中国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外语教育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行动研究 动机理论 自主学习 外语教育 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