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语气副词“一(壹)”在上古汉语中可以表示程度超出说话者的预期。文章考察分析后认为,这种功能的“一(壹)”搭配表程度义的谓语,其所在的句子负载感叹语气,不出现于对比语境。这些共时分布特征是反推“一(壹)”的来源和语法化轨迹的重要依据。“一(壹)”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一(类)〉同样〉一概〉完全〉肯定〉竟然”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壹)”的客观数量义淡化,主观性增强。

  • 标签: 语气副词 “一(壹)” 偏离预期 分布特征 语法化轨迹
  • 简介: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同一社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言语行为习惯,运用了约定俗成的语言模式、语法规则和能反映特定思维模式的词汇和句型,这些因素形成了语言使用者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世界观.社会与文化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因此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就是该语言反映的基本成分.“理据”作为事物现象所以得名的道理和依据,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论证关系.Ulmann(1962)认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汪榕培老师将词源理据作为一个补充,张维友老师提出了词汇具有文化理据.基于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的词汇、形态和句法的形成,无不记载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政治模式、经济文化信息,文化理据的认知既建立在词的形态结构上,或叫词外理据(郭佳).因为词与语法是不可分割的,显性的,且英语的句法结构反映出英美人思维的客观性和理性;文化理据的认知还建立在词的语用功能上,词义的变化因文化模式、民族情绪、群体特征等等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方式实现.因此,词汇学课堂应成为创建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重要实践场所.

  • 标签: 文化理据 文化模型 文化价值观 隐喻
  • 简介:遥郡是宋代武階的重要組成部分.遥郡源於遥領.出於籠絡禁軍將領和强藩的需要,唐末帝王開始授予武將遥領.五代時期,遥領納入武將升遷序列,在後周與軍職形成對應關係.到了宋初,隨著削藩的進展,一方面牧伯序列逐漸虚銜化,另一方面爲提高内職諸使身份待遇,解决諸使遷轉問題,宋太祖時諸使亦加遥領.真宗時遥郡、正任序列正式形成,遥郡五階也確定下來,職遥郡和軍職遥郡成爲遥郡的兩種主要類型.由於諸使結構的扁平化,諸使與遥郡並未形成明確的對應關係.

  • 标签: 遥郡 試論遥 遥領
  • 简介:语文教学涵盖着阅读和写作,涵盖着阅读写作和为人处事的训练和启迪。语文教学生作文,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科学实践,才可以开辟一块能让学生作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土壤。本文对形成习惯、夯实基础、内化能力的相关思考,希望给人较多的借鉴。

  • 标签: 习惯 基础 能力 作文教学 策略
  • 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长期以来,对《长恨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种种评说,认为:艺术性较强而思想性薄弱.本文认为:如此评说《长恨歌》是极为片面的,应该首先弄清作者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意图,再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说分析,才能弄清本质,给作品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 标签: 创作环境 创作意图 主题思想
  • 简介:要想更好地促进语文的深度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说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教师设计问题时,通过研究教材,和学生一起把问题落在其'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真正探究学习。

  • 标签: 中学语文 阅读 问题设计
  • 简介:“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yavat量化关系从句有关,以某种已知范围内全部事物的数量来说明未知事物的数量。“所有”的形成是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梵汉语言接触和借用引发的“结构缺位”填补。佛经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与佛经读者理解之间的错位是双重分析得以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所有 全称量化限定词 量化关系从句 《金刚经》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 简介: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阐明陶渊明的“无弦琴”在唐代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人们从中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或以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无弦琴”的基本内涵。

  • 标签: 陶渊明 唐代 禅学 “无弦琴” 生活方式
  • 简介:本文普查《说文》形声字的甲骨文源字,提出形声字的主要形成途径:(1)加注形符;(2)加注声符;(3)形、声结合;(4)改换表意字部分形体为声符;(5)后起形声字替代非形声字;(6)字形讹变而析为形声字。

  • 标签: 《说文解字》 形声字 甲骨文 古代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