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汉语与汉藏语研究》是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每年二辑)。2017年创刊。该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发表关于汉语、汉藏语比较、传统小学、出土文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 标签: 汉藏语研究 汉语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语言学 简介 学术背景
  • 简介:<正>《明史》在两个地方提到晋府宗室朱新堞,但名字有异。一是在卷一百十六《诸王传》一:“新堞,恭王七世孙,家汾州。崇祯十四年由宗贡生为中部知县。”后死于农民军攻城时。一是在卷二百九十四《忠义六》:“……宗室朱新堞者,以贡生授中部知县,自成使人持檄招降,新鍱碎之。……乃投缳死。”以其行事,实为一人,但一为新堞,一是新鍱,孰是孰非,今考之。

  • 标签: 明史 宗室 知县 诸王 自成 中部
  • 简介:<正>汉语发展的真正开山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汉语专著是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此书出版于1957年和1958年,分上中下三册。王先生这部书开创了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天地,大大拓展了汉语研究的视野,为汉语史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之作,《汉语史稿》也难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如绪论讲了汉语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以后三章却未能贯彻这一分期原则,语音讲了上古、中古,没有近代,便直接把《切韵》系统跟现代连接起来了;语法是以问题为纲,一个个从上

  • 标签: 汉语史 向熹 词汇史 语音史 汉语研究 语法史
  • 简介: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急需学界重视学术汉语写作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借鉴英语同类教材和汉语高级写作教材编写的经验,结合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编写学术汉语写作教材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学术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必须坚持写作技能训练教材的定位,以写作技能训练为主、学术规范知识为辅;教材开发的理想目标是立体化、系列化,但在起步阶段应该开发通用的论文写作教材,当下急需完成的工作是明确提出一个具体的内容清单。

  • 标签: 留学生论文写作 学术汉语写作教材 学术汉语 学术英语写作教材
  • 简介:一个人进入了大学,便意味着他不是要“装”学问,而是要“求”学问、“做”学问,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进入研究的领域。对此,每一位学生是必须要有深刻的体认的。梁启超当年曾对“清华同学诸君”说:“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 标签: 大学生 学术论文 逻辑思辨力 治学精神 知识结构 实证主义
  • 简介:华慈,是揭示毛泽东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超出苏联控制的共产主义的第一批学者之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科学系的荣休教授,因患癌症,于星期日逝世于麻萨诸塞省坎布里奇的家中,享年82岁。

  • 标签: 史华慈 中国革命史 学术精神 《中国古代思想的世界》
  • 简介:华慈人生的后37年中,作为华慈的一名学生,我深深感到,华慈是一位模范的教师,我从他那里深受启示,获益匪浅。今天,在我们的数字化的世界上,计算机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华慈的思想观念世界是要借助漫长的历史时期来加以传播的,这距我们似乎越来越遥远了。

  • 标签: 人文主义 史华慈 中国古代思想 儒家思想
  • 简介:2000年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史研究大师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2.9-1995.3.23)博士诞辰百年纪念。蒙中国科学史学会不弃,要我在这里发言,但我不想重谈他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因早已有人作了介绍。我想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好行动是学习他如何研究中国科学,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要学习他,就要了解使他取得学术成就的个人素质、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这是我要谈到的内容。

  • 标签: 中国科学史 李约瑟 治学精神 汉学
  • 简介:《闽都别记》是在福州以及整个闽东地区久负盛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凡四百零一回,一百四十余万字,是明清白话小说中篇幅最大的一部。但迄今为止的白话小说语言研究都没有将其纳入语料采集范围;《闽都》的研究价值远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以“梅洗”“公祖”“洋客”等词为例,说明这样的忽略是令人遗憾的。

  • 标签: 《闽都别记》 白话 梅洗 公祖 洋客
  • 简介:本文討論紀傳體書的紀與傳在《記》以後轉變與重新穩定的進程,發現紀的轉型明顯早於傳。轉型的動力來自東漢以來的官修史,新趨向主要在列傳部分受到《記》舊傳統的阻礙,其根本原因又是編年的帝紀上承先秦諸國記的傳統,與漢以後的官修史體系易於適應,列傳則是官修史體系面對的新體裁。由此,本文提出可以將漢以後的紀傳體官修史的發展過程理解爲在先秦編年官修史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的過程。

  • 标签: 史拓展 史紀 拓展紀
  • 简介:10月21—22日,“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在衡水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衡水学院、东亚人文学会、韩国大丘史学会联合主办,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协办,韩国慕山学术财团、韩国东一文化奖学财团为后援。大会的主题是“文史哲视野中的东亚儒家思想——以董仲舒为中心”。人民日报、燕赵都市报、衡水日报、中国网等多家媒体参加此次大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河北省历史学会分别为大会发来贺信。

  • 标签: 汉语教育 海外市场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
  • 简介:<正>《汉语学习》创办于改革开放之时,一出现,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乐于交流研究成果和看法的园地。其文短小而有分量。短小,使人读来轻松,有吸引力,不象读大块头文章那样,容易产生沉闷、压迫感;短小,也就很少摆出一堆让人头疼的符号、术语,增强了可读性。有分量,主要就是从语言事实出发,对语言中的大小问题搜集了丰富的材料,做了深入而正确的描写,而不是一味求新,追求那种不是以语言事实为基础的深奥的理论。其中不少文章或者看问题的角度新颖,或者涉及新的领域,或者论述精辟,而其共同点又都是重事实,重分析,内容相当丰富,有所发现,值得深思。这些年,语言学的视野不断拓宽,人们已经不止着眼于一词一句、一音一义。拿语法分析来说,还同时注意到句组、篇章等,

  • 标签: 适应需要 学术发展 汉语学习 语言事实 语言教师 用语规范
  • 简介:华慈(BenjaminI.Schwartz,1916-1999),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曾任过中学教师,教过法语,后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因为语言方面有天赋,二战中被美军派去学习日语,协助情报部门破译日军密码。由于这个机缘,华慈开始接触东亚问题。

  • 标签: 史华慈 汉学 中国思想史 勒文森
  • 简介:由作为翻译家、编撰者和编辑的耶稣会士,驻外领事,商人组成的前汉学家(protosinologist)队伍,以及十九世纪中後叶第一批传教士汉学家,他们留给了二十世纪初期的汉学研究一种既粗糙又不成体系的方法论观点及研究课题,尽管两者都得自於中国本土学者和注经家(scholiasts)那里。

  • 标签: 回顾 学史 古典 西方 传统 二十世纪初
  • 简介: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 标签: 中美建交前 美国 汉语教育 发展史
  • 简介:在民国所有名士中间,除了我的老乡——文学巨匠鲁迅,现在让我最熟悉的莫过于苏曼殊了。这种熟悉并非只对其身世和经历的了如指掌,而是以抵达其内心为衡量标准的。其实。在灿如星辰的民国名士中.苏曼殊算不上特别耀眼的一位,而作为既非苏曼殊研究者,又跟其无亲无故的我。为何如此斗胆放言?那应归功于涂国文长篇历史小说——《苏曼殊情传》。

  • 标签: 苏曼殊 心灵史 孤独者 长篇历史小说 研究者 名士
  • 简介:一、丛林法则和宗族秩序杂糅的乡村比起沈从文的湘西、路遥的陕北,《神》呈现的中国乡村更有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中国乡村运行的主调从来不是田园牧歌,在“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样的诗歌后面,有着中国一代代乡下人多少辛酸、苦难和卑微的梦破灭后的忧伤。

  • 标签: 乡村 突围 家园 宗族秩序 丛林法则 田园牧歌
  • 简介:学术是自觉、系统和专门化的思想与智慧的生产活动及其成果。”学术品位是某个学科(或某类科学)在学术研究上拥有的品质等第和价值取向,实际上是学术含金量的标志。中国是个文章大国,而实用文章又占了绝大比重。对文章的研究早在先秦就开始,魏晋六朝确已成为“学问”。历经干百年,文章学术走到了今天的可悲的境地,尤其是应用写作,更是走到了矛盾的困境。“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学术品位 应用写作 应用文写作能力 大学 人才市场竞争 生产活动
  • 简介:即使是从史学要素来讲,在欧洲的背景下,汉学最早似乎也为习惯于借助古典研究(希腊和拉丁研究)方法的一门法国专业①.它经受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标志着美国汉学突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如此,

  • 标签: 法国 中国 哲学史 儒教 汉学
  • 简介:时光总漫漶。拨开历史尘埃溯游一次回去,却发现有许多人物许多作品,原不该被遗失被忘却。不只因为他们成就一段历史,也为了它们可以贡献于今天。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奥地利汉学家傅熊先生(BernhardFührer),由此写出这本《忘与亡——奥地利汉学》。

  • 标签: 之旅忘 亡奥地利 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