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基于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生产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和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升制造业生产,调节效应不显著,但细分行业存在差别;生产性服务业调节效应的方向和程度受到制造业类型的影响。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调节效应
  • 简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0余年,其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一直受到质疑,使得中国全要素生产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已有研究更多地偏向全要素生产的测算,以及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等方面进行分解;少数研究基于ISP指数法等方法从要素效率视角探索全要素生产增长的来源;关于全要素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建立在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直接回归的基础上,相关研究在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的影响上存在分歧。在此背景下,尹向飞教授从要素效率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的来源、全要素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撰写了《中国全要素生产增长的源泉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6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 大学出版社 书评 经济高速增长 要素效率
  • 简介:以CSSCI收录的1998-2014年我国生产研究领域的1492篇学术论文为基础,基于作者共被引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我国生产研究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进行阐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研究热点可划分为7各不同的视角,分别是:TFP的测算与经济增长、TFP与地区差异、环境因素与TFP、劳动生产研究、企业所有制结构与TFP、国际贸易与TFP、技术效率的研究。

  • 标签: 生产率 作者共被引分析 因子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生产测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初期,使用过很多的方法,但是常见的方法是生产函数法。而生产函数法有很多不足支出,这就迫使经济学家去研究更好的方法研究劳动生产。文章采用劳动生产测算方法——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劳动生产的增长进行分析,并以此对如何提高我国劳动生产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指数分析法 生产函数法 劳动生产率
  • 简介:产品内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对中国工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研究验证了这种积极效应。并且,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各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表现出更快地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去的趋势,在这些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生产提高的影响也更显著。

  • 标签: 产品内分工/生产率/资本密集度/出口密集度
  • 简介:通过对1991~2010年全国沿海各省海洋渔业产出和结构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浙江省海洋渔业产出发展速度较慢,其直接原因是养殖业发展较为落后,同时存在捕捞一养殖产出比远高于其他省份的结构性特征。进而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浙江省1997~2010年捕捞业和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指数变化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养殖业生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捕捞业较为稳定,两类产业生产差异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据此认为,从生产角度看,依靠增加养殖业投入以改变捕捞一养殖结构,并不能为海洋渔业带来更高产出。结合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空间承载力等限制性因素,提出进一步发展浙江海洋渔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海洋渔业 捕捞业 养殖业 DEA—Malmquist指数
  • 简介: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法实证研究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总结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考查期内广东省农业TFP年均增长2.7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为71.4%,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分别为3.16%和-0.41%,2004年减免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后,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呈明显效率驱动特征,技术进步缓慢成为制约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实现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依次递减态势。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农业TFP增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的关系,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发展方式
  • 简介:基于我国制造业199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全要素生产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探究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TFP的影响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整体TFP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波动性,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特别是企业规模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大部分年份都是下降的,导致TFP呈下降趋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FDI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显著,而行业内溢出效应不显著;FDI前向技术溢出每增加一个单位,1胛增加0.09个单位;后向技术溢出每增加1个单位,TFP相应增加0.21个单位。

  • 标签: 制造业 FDI 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面板数据
  • 简介:依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借鉴出口内生增长模型,选取1990—2017年我国出口贸易、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和经济增长等时间序列数据,对出口贸易影响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出口贸易的规模扩大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的提高。出口贸易确实使出口部门拥有了高于非出口部门的全要素生产。人力资本没有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的提高起作用,国内研发资本则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

  • 标签: 出口贸易 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部门
  • 简介:摘要:分析政府补助与全要素生产之间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促进企业TFP,并随着TFP的提升,政府补助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第二,政府补助对非国有企业TFP的激励效应大于国有企业,对中小微企业TFP的激励效应大于大型企业。

  • 标签: 政府补助 国企 非国企 TFP
  • 简介:根据2003~2009年内蒙古、宁夏和西藏的羊绒生产成本收益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羊绒生产的全要素生产(TFP)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

  • 标签: 全要素 我国羊绒 技术效率
  • 简介:通过在货币经济模型中应用商业周期报告(businesscycleaccounting,BCA)方法,分析中国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的动态关联性。中国经济中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的波动被分解为效率、劳动、投资、政府消费、资产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六种楔子的波动。对这些楔子的模拟实验表明,效率楔子和资产市场楔子对于产生中国通胀-产出动态关联性是最重要的。这个发现意味着:应该更加注重从全要素生产波动和资产市场扭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货币经济波动;在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上,应该更加注重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来影响产出,同时预防因资产市场扭曲产生的通货膨胀。

  • 标签: 经济波动 通胀-产出动态关联性 全要素生产率 资产市场扭曲 货币政策
  • 简介:本文以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为落脚点,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对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与企业生产的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充当开拓者,而低生产企业倾向于充当跟随者,这种自选择作用在制成品出口中得以彰显,但在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中并不显著;短期内跟随者的生产增速高于开拓者,但在长期开拓者的先发优势愈发显著,其生产增速明显优于跟随者。

  • 标签: 企业生产率 开拓者 跟随者 自选择
  • 简介:从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三方面探讨金融发展与劳动生产增长的内在逻辑,考察1994--2014年间我国金融发展对劳动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金融发展对劳动生产的促进作用集中在金融发展结构方面,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从地区来看,金融发展结构和效率成为促进东部地区劳动生产提高的重要变量,而在中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结构成为促进劳动生产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的作用十分微弱。在此基础上就金融发展促进劳动生产提高和协调各地区金融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金融发展结构 金融发展规模 金融发展效率 劳动生产率
  • 简介:利用2004年-2012年的行业面板数据,按照资本密集度将18个行业分为高低两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实际工资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呈倒U曲线,实际工资提高对劳动生产的促进作用递减;在低资本密集度行业,实际工资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呈S曲线,实际工资提高对劳动生产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因而,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应适度提高工资,改善投资效率,提高资本利用率;低资本密集度行业应在保证实际工资增长的前提下提高资本密集度。

  • 标签: 实际工资 劳动生产率 门槛效应 行业资本密集度 高资本密集度行业 低资本密集度行业
  • 简介:我国非农部门的收益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农户小规模经营难以致富。国家出台引导劳动力流动和土地流转政策后,大量劳动力流转到非农部门,土地并未发生大量流转,农业生产也持续增长。原因是农户按综合收入最大化经营目标配置不同质的劳动力,导致农业中节约劳动和与小规模土地相适应的技术与制度变迁,促进了农业要素的替代性和可分性特征形成。只要能够实现与土地小规模经营相宜的技术变革,农户的土地生产和劳动生产不是必然低于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必须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技能,使之进入稳定和高收入的就业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够使农业规模经营取得更高的生产

  • 标签: 农户 土地流转 要素特征 经营目标
  • 简介: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 标签: 农业经济增长 要素投入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或者低生产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或高生产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m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 标签: 要素流动 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