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沿海国开发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非生物资源的缴费义务。运用法律解释、语义分析和实证法等方法,将这项费用界定为“国际特许使用费”,其性质是沿海国占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支付的对价。但相关条款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以致该费用在将来执行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这将从法的适用一般理论、现有法律找到依据,并通过转化为国内法、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协商得到解决。

  • 标签: 国际特许使用 外大陆架 国际海底管理局
  • 简介:2009年9月24—25日,我在辽宁大学参加第22届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题目要求首先厘清什么是大陆法系。这是一个需要不时更新其理解的术语。“大陆法系”首先是一个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它源于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由英吉利海峡造成的区隔,海峡两岸联络不便造成了彼此的法律特性,联络一旦达于便捷,个性是要消除或和缓的。

  • 标签: 大陆法系 塞林 2009年 外国法制史 地缘政治学 英吉利海峡
  • 简介:西方法律传统被分为两大法系,虽近年来也出现相互融合的倾向,但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法官素质情况亦是如此。本文主要通过对英国与法国法官素质的考察,尝试归纳出两大法系法官的职业素质特征。

  • 标签: 法系 法官素质
  • 简介:两岸关于相互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是ECFA的后续篇章。大陆关于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制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主体,另有大量地方法规和规章。台胞投资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司法程序、仲裁程序、调解和行政协调。现行法制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对“台湾同胞投资”的进一步界定,明确征用程序及补偿标准,加强执法力度及管理机制的法制化水平,增强台胞投资权益保护与WTO机制的协调等。

  • 标签: 台胞投资 权益保护 法制现状 完善
  • 简介:第三法域理论在大陆法系的发展呈现倒退或停滞之势,对该理论我国社会法学界亦众说纷纭,使得部门法体系划分和法律实践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英美法系的政府管制理论和实践与大陆法系法律社会化理论和实践兴起在相同的历史时空下,但前者的理论基础和范畴比后者更显宽厚和清晰,其社科法学研究方法更富有活力。“社会法法域说”质疑者所顾虑的主要是私法公法化、公法私法化与社会法之间的界限难以划分,或者陷入公法、私法的形式理性而排斥新法域的形成。其实,借鉴政府管制法律制度和原理可以解答这些质疑并证成“社会法法域说”。社会法个性鲜明,是有关弱势群体生存、宏观经济安全、市场秩序、公序良俗以及生态环境保障的且不属于传统私法和传统公法所界定的研究范围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领域。

  • 标签: 社会法法域说 政府管制法学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 简介:法制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国目前的大学法制教育的效果还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大学法制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更加关注大学法制教育,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优化当今大学法制教育。

  • 标签: 大学 法制 教育
  • 简介:台湾地区生产食品的大企业A公司,其生产的水密桃汁饮料产品自1991年开始续行销大陆市场。其后,A公司发现大陆某些厂商仿冒其外观设计图案,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之规定,以大陆B公司因仿冒行为而构成侵权向大陆法院起诉。在诉讼过程中,经查该水密桃汁之外观设计已于1993年经大陆C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申请,经专利局批准授予外观设计专利。B公司生产的水密桃汁系C公司转让取得外观设计使用之权利。台湾A公司在起诉时主要理由为大陆

  • 标签: 外观设计专利 大陆法 知名商品 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地区
  • 简介:<正>台湾当局于1992年9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件》(下简称《关系条例》),表明涉台法律事务的处理进入新的阶段,预示着海峡两岸的涉台律师业务将会日趋增多,因而《关系条例》的实施对涉台律师实务有何影响,就成了海峡两岸律师所关心的问题,更是海峡两岸律师所要解决的新课题。

  • 标签: 台湾地区 法律事务 台湾当局 合法权益 被继承人 继承权
  • 简介:2007年4月7日至8日,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了“物权:大陆法系的历史经验、现代发展和制度比较”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华东政法大学罗马法与欧洲法研究中心和罗马第三大学欧洲法高级研究所共同举办,由华东政法大学罗马法和欧洲法研究中心主任张礼洪副教授召集组织,与会的中外代表共有150余人,其中外国代表30余人,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历史经验 大陆法系 制度比较 现代发展 物权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少有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的规定,当事人缺乏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使证明责任制度、举证时限制度、证据交换制度在诉讼过程的运作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制度依托。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在证据收集与提出上的当事人主义是以当事人享有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为基础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据收集与提出方面的修改,应借鉴国外相关规定,建立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

  • 标签: 民事诉讼 证据收集 程序保障 借鉴
  • 简介:关于我国大学法学课程之演进,可分三个时期叙述。第一个时期为民国成立以前,第二个时期为国民政府成立以前,第三个时期为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以迄于最近。一、民国成立以前清末废科举,设学校。同治元年,设同文馆于北京。

  • 标签: 法学课程 演进 大学 政府成立 同治元年 废科举
  • 简介:法学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和产出法学专业人才这样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司法实务部门所用,实际上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供需关系。这种关系同样应符合经济学中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这是两者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但目前的现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的供需关系处于不对称的失衡状态,供需矛盾突出。应立足于供求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组织法学教育,实现与司法职业之间的最大均衡。

  • 标签: 法学教育 司法职业 供求关系 供需矛盾
  • 简介: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是近20年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热点,既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实施当前"一带一路"之国家倡议的必然要求。总结历史上法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成果,是开展好这一事业的重要途径。11世纪前后出现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兴起推动了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开展。尽管在英国法学教育中,罗马法的传授经历了曲折过程,但仍是唯一自中世纪教授至今的科目。罗马法教授在英国法学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法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即在吸收欧洲大陆法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保持了英国本土法律教育的特色,从而使英国成为近代以后法律教育的强国之一。

  • 标签: 罗马法复兴 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律师会馆
  • 简介:赵宋两代,禅宗继唐代形成之后,虽然经历了周世宗废佛的劫难,但因缘聚合,又如枯木逢春,席卷朝野,禅宗思想如鱼得水,在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达官显贵、儒士高贤大都皈依佛教,与名僧大德结方外之友。游同松源崇岳的交往也是其中值得推重的一例。

  • 标签: 宋代 禅宗 陆游 松源崇岳
  • 简介:隋唐王朝在中国封建史中是相当富足的两个朝代,其先后由盛变衰的过程令人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说,隋不是亡于国力的衰弱上,而是亡于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机制。唐以安人、节俭、纳谏和思危总结了隋灭之因,却因终无法避免帝国崩溃之命运。皇权对于官吏权力的制约通过其评价、协调和惩治功能表现,宦官制度和特权主义的存在削弱了皇权的控制力,并导致官吏层面上的大面积腐败。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既不可能于社会中建立起一种由下而上的防止统治权力腐败的监督系统,或于政权内生长出一种由下而下的权力制约机制,也不可能在反腐败倡廉方面形成持久且行之有效的道德体系。

  • 标签: 隋朝 唐朝 腐败 皇权 权力制约 法治
  • 简介:<正>中国刑法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四千一百多年,堪称源远流长。在这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刑法主要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一、有刑无法的萌芽阶段;二、法不成文的礼治阶段;三、寓礼于刑的法治阶段;四、西形中质的刑治阶段;五、法、人结合的法制阶段。这五个阶段从历史分期上讲,它们各自依次分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范畴。这五种刑制的本质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有其因承关系

  • 标签: 中国刑法 刑法制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法制 以法治国 社会主义社会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组织制度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也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中国新文化的体系.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 组织制度
  • 简介:<正>有这样一个贪官,贪赃居然为自己立下标准:“收礼要定高指标,年终要算增长率”——这个贪官,就是原江阴市山观镇党委书记福荣。福荣可以称得上是靠聚敛不义之财迅速暴富的典型。1992年刚到山观镇任职时,全家积蓄尚不足5万

  • 标签: 江阴市 党委书记 企业转制 人民币 村支书 羊毛衫
  • 简介:沉痛悼念我刊编委江伟教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公证律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杂志编委江伟同志,于2012年9月15日7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江伟教授多年来一直担任我刊编委,对我刊的发展和建设给予诸多关心和指导。

  • 标签: 中国法学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 民事诉讼法学 最高人民检察院 纪事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