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伊朗是中东最重要的地区大国之一,国土面积居中东第四位,人口居中东第二位,油气产量居世界第四位,GDP总值排中东第三、世界第二十五位;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横跨海湾与里海两大产油区,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布热津斯基称其为“地缘支轴国家”。正确评估中国在伊朗的利益,显得极有必要。

  • 标签: 伊朗 评估 利益 中国 霍尔木兹海峡 GDP总值
  • 简介:中国在推动地区合作联盟、边界争端解决、反恐反分裂等方面在南亚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南亚地区的稳定有安全关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超越了单方面的安全范畴,强调了合作互利来寻求在南亚地区的共同安全。

  • 标签: 中国与南亚 中印关系
  • 简介:中国责任论”有深刻、复杂的国际背景。对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来说,“责任论”可谓是一个新的考验。对于综合实力仍然不够强大,国计民生仍有诸多严峻问题尚待解决的中国来说,如何应对“责任论”,是一个战略性问题。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应适当承担国际责任,既不因逃避该承担的责任而受孤立,又不因过分承担责任而累垮自己。责任与利益密切相关,维护好责任利益,需要战略筹划。

  • 标签: “中国责任论” 和平发展 中国外交
  • 简介: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人民改善生活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因此,扩大就业成为中国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 标签: 就业问题 形势与政策 中国 民生问题 资源丰富 扩大就业
  • 简介: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和《航空周刊》编辑比尔·斯卫特曼联合撰写的《评估中国军事能力》文章出炉,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无视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能力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后在参与各国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击海盗、展开国际救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度夸大中国军力,竭力渲染中国军事能力对地区乃至对美国形成威胁,宣称美国需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在军事战略和军事投资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引起的反响反映了美国人那种强烈危机感、民族优越感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或许也是美国政治斗争和军队利益的需要。

  • 标签: 美国 中国军力评估 “中国军事威胁论”
  • 简介: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在十几年前还鲜为人知。事实上,人们曾一度争辩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否算得上是一个组织,其成员是否履行不容推卸的国际义务。由于关贸总协定现已拥有101个成员国,调控着约80%的全球贸易总量,上述两个问题也就不再引起人们的认真辩论了。

  • 标签: 关贸总协定 成员国 外贸公司 物品 普遍优惠制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中国的新安全观是在后冷战时期形成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原则、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理论.这种新安全模式的形成以及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必然对地区安全和世界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中国 安全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安全理念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评美国“全面遏制中国”论吴炯去年6月以来,围绕克林顿政府批准李登辉访美一事,美国国内就对华政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些国会议员、情报官员、舆论界和学术界人士纷纷鼓吹要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美国这些人为什么要遏制中国?他们准备如何遏制中国?这种遏制...

  • 标签: 遏制中国 社会主义 遏制政策 亚太地区 国际格局 全球战略
  • 简介:中国对韩公共外交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中韩两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两国文化的和合共生。中国的对韩公共外交有着以下主要特征:两国高层领导在此议题上高度良性互动,人文交流是主要纽带,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精英与主流媒体则是突出舞台。面对问题和挑战,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与文化交流方式有待改进,美国、日本的竞争与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等问题不容低估,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这个议题上的舆论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升级对韩公共外交的文化交流方式;管控美日的负面影响,不刺激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优化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上的议程设置,化被动为主动。

  • 标签: 中国 韩国 中韩关系 公共外交
  • 简介:目前,中国有两个经济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关系.这就是"大西南"区域发展战略和"北部湾经济圈"战略.这两个战略都在中国"三沿发展"(沿边、沿海、沿江)总战略中,其中大西南区域发展战略最受中国重视.

  • 标签: 中国 湄公河流域 贸易投资关系 多边关系 双边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 标签: 《印度时报》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认知
  • 简介:东盟作为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两大区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对贸易提升的概念界定和贸易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梳理中国—东盟的贸易关系以及贸易提升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未来如何继续提升双边贸易、发展双边关系,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提供指导。

  • 标签: 中国 东盟 贸易提升
  • 简介:所谓“机制”,按照史蒂芬·克莱斯纳的定义,是指“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整套明示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的预期以之为核心汇聚在一起”.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合作会议机制以其对国际合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会议机制来促进教育合作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拟就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的高层会晤机制、会展机制以及大学校长联席会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东盟 “机制” 教育合作 会议 国际合作机制 国际关系
  • 简介: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前夕的北京,大街小巷都用各色鲜花装点成造型各异的花坛,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 标签: 国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庆典 中国 日本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中国西藏与南亚边贸发展的状况,探讨了影响中国西藏与南亚边贸攀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西藏与南亚边境贸易的若干措施.

  • 标签: 西藏 南亚 边境贸易
  • 简介: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 标签: TPP战略 竞合机制 中国 美国 日本
  • 简介:仲国与东盟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取得了从“全面友好合作”到“睦邻互信伙伴”再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整个发展过程呈现了双边模式促多边合作、多边模式带动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并行的特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愿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中国威胁论”、南海主权争端、台湾问题和华人华侨问题等,仍将是长期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

  • 标签: 中国 东盟 双边关系
  • 简介:2014年2月1日,日本防卫研究所正式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3》。这是日本防卫界自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该类报告。作为隶属日本防卫省、有着日本兰德公司之称、集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防卫思想库翘楚,日本防卫研究所的职责是为日本政府提供防卫政策理论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对日本防卫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探讨《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有助于了解日本防卫界的中国安全观。

  • 标签: 日本政府 安全战略 中国 防卫政策 述评 兰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