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对概念扩展神经机制探讨日益成为创造性认知“过程式”研究视角下热点。但以往研究未能排除评估效应对实验影响.亦未考察过人格因素与任务态下神经活动关系。实验向被试随机呈现高低扩展两类报纸用途.要求被试认真思考“合理操作方式”.使报纸能够实现呈现用途。同时对其进行fNIRS兴趣区扫描,并在事后要求被试完成大五人格量表。结果发现.与低扩展条件相比.高扩展条件会引起颞叶区域(BA21/22)更大激活。而额极(BAl0)和背外侧前额皮层(BA9)激活会显著降低;人格元特质可塑性与额极和眶额皮层活动正相关。提示概念扩展过程中.可能需要颞叶脑区激活与前额脑区去激活协同作用.且该过程与人格因素存在相关关系。

  • 标签: 创造性加工 概念扩展 前额 去激活 元特质
  • 简介:在社会比较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幸福感;(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消极社会比较。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 简介:为探索幼儿教师组织支持、职业压力和倦怠对离职意向影响机制,选取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和北京五地幼儿教师326名,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幼儿教师离职意向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是风险性因素,提升其离职意向;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是保护性因素,降低其离职意向,且组织支持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主效应。(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和职业压力对离职意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缓解幼儿教师离职意向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组织支持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离职意向 幼儿教师
  • 简介:潜规则盛行作为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方方面面,它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可能也是造成中国社会信任水平衰落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指出,中国社会信任水平下降已是一个不争事实。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潜规则认同概念,即人们对所要遵守潜规则具有某种功能认可和情感接纳倾向,并表现出行为上遵从,我们推测人们对潜规则认同可能是导致我国人民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潜规则 潜规则认同 信任 信任衰落
  • 简介:为探讨基本需要满足对游戏满意度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基本需要满足问卷、沉醉感问卷、积极情感量表和游戏满意度问卷对286名网络游戏玩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基本需要满足、沉醉感、积极情绪和游戏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基本需要满足对游戏满意度不仅有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游戏满意度:沉醉感中介作用;积极情绪中介作用;沉醉感和积极情绪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基本需要满足不仅对游戏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还能通过沉醉感和积极情绪序列中介作用影响游戏满意度。

  • 标签: 网络游戏 基本需要满足 沉醉感 积极情绪 游戏满意度.
  • 简介: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中介作用、自尊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

  • 标签: 中学生 亲子依恋 师生关系 自尊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二维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25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关系,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和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这一关系中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挑战性压力源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正向预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工作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在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挑战性压力源 阻碍性压力源.问题导向应对策略 情绪导向应对策略 工作投入 工作倦怠
  • 简介:为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在其中中介作用,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问卷、感恩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5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可以通过两条路径间接作用影响中职生生活满意度:通过公正世界信念中介作用;通过感恩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作用机制,能为提升中职生心理社会适应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网络社会支持 公正世界信念 感恩 生活满意度 中职生
  • 简介:医患双方主要基于协商形式进行资源交换,患方向医方提供物质或精神资源,医方向患方提供医疗服务或医学知识。在现行医疗制度下,医患间协商过程被简化,双方所默认协商策略中包含证明自身可被信任条件,加之交换资源涉及个体生命特殊性,双方利益若遭受损失,即使能够理性反思协商策略偏误,也会威胁彼此间信任状况。另外,医患间存在关系资源互惠交换形式,用于辅助协商交换过程,以人情作为交换客体,起到约束医患双方行为作用,并促进彼此间信任建立。

  • 标签: 社会交换 医患信任 社会互动 关系资源
  • 简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国内外对宗教性这一概念心理学研究进展,根据侧重角度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概念,将容易与宗教性这一概念混淆精神性和精神信仰进行了区分。并在分析常用宗教性测量工具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宗教性因素,提出了对宗教性研究新方向。

  • 标签: 宗教 宗教性 精神性 心理测量
  • 简介:人们在交互过程中会同时表征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形成社会性联合表征。然而,.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是以整合还是分离形式存在,这一问题尚未厘清。本研究以工作记忆蓬佐错觉为指标展开了探讨。实验中要求两名被试分别记忆部分构成蓬佐错觉线段并回忆。结果发现,竞争和合作场景下个体不仅表征了他人相关信息,还将其和自身相关信息进行了整合,形成工作记忆蓬佐错觉效应,表明社会交互条件下会自动整合成社会性共同表征。

  • 标签: 社会交互 信息整合 工作记忆 蓬佐错觉
  • 简介:以374名农村青少年为被试,基于留守青少年和非留守青少年比较,探讨了个体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并检验了亲子亲合与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青少年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2)对于非留守青少年,行为自主决策与母子亲合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行为自主决策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非留守男生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母子亲合则显著负向预测非留守女生消极情绪;但是,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于留守青少年之中。(3)对于非留守青少年,母子亲合在其行为自主决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低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高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 标签: 留守青少年 行为自主决策 亲子亲合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为探讨违规和违法事件中,旁观者对不同社会身份行为者责任归咎是否具有一致性,研究要求被试对三组不同身份匹配条件下(官员/普通人、富人/普通人以及官员/富人)违规和违法行为进行责任归咎,结果发现,无论是对违规行为,还是对违法行为,人们对具有官员身份行为者责任归咎最为严苛,对具有富人身份行为者责任归咎其次,而对既非官员也非富人普通人责任归咎则相对宽容,因而责任归咎中具有明显身份效应。

  • 标签: 违规/违法行为 责任归咎 身份效应
  • 简介:以参与网络课堂3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投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网络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内隐智力信念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动机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

  • 标签: 动机调节 网络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隐智力信念 学习投入
  • 简介:辨证论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实践模式,是在证作用场域、觉知现象以及相应符号系统中展开,其过程是觉知者与觉知对象双向牵引与整体互动。通过对这一实践模式过程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医患关系元建构是:觉知着主体间互动。这一元建构模式决定了传统医学界不但提出医者仁术等对医家要求,而且从如何择医以及如何求治等方面规范了对患者要求。在现代医学从生物模式到心理社会生物全人医学模式转型中,这一元建构模式在互动场域建立以及疗效互动性开发等方面为新医患模式建立提供了有益资源。

  • 标签: 医患关系 中医辨证论治 身体场域 觉知性
  • 简介:随着现代性发展,中国社会信任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现代社会制度信任转移变迁。在此过程中,医患信任"非对称性"在传统社会所获得合法性也随之瓦解,正是在这样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一时间医患关系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基于社会变迁逻辑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根本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由"非对称性"瓦解所造成负效应及其背后所隐含认知与情感转换机制。提出只有以动态视角,把医患关系看作互动过程中关系问题,从个人和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良,才能真正疏解由"非对称性"合法性丧失引起负效应。

  • 标签: 医患信任 非对称性 社会变迁 负效应
  • 简介: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措施。

  • 标签: 组织不公平 反生产行为 权力距离
  • 简介:研究基于271名在校流动儿童问卷调查,分析了社会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影响。结果表明:(1)心理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三个因子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文化认同只对流动儿童执行性求助策略具有显著影响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求助存在显著性别主效应,工具性求助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回避性求助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3)流动儿童执行性求助存在显著年龄主效应,年龄越大,执行性求助得分越高。因此可以推断:社会认同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求助,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过程中,更应关注其心理认同。

  • 标签: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学业求助.
  • 简介:当代中国人在他们日常行为中常表现出两种冲突权威观:儒家伦理权威观与国家民族观权威观。儒家伦理权威观主张通过保障性手段来实现生活共同体内部成员间相对而具体权威关系。现代国家民族观权威观要求通过对人塑造来实现主权-国家-民族对行动共同体内部所有成员抽象而绝对权威关系。这两种权威观造成了普通中国人权威认同危机,而这种危机也促进了融合可能。

  • 标签: 儒家伦理 国家民族观 权威认同
  • 简介:跨期决策中主要存在三个价值不对等现象:时间折扣、符号效应和过去、未来价值不对等,上述不对等现象涉及到时间距离、时间方向和损益情境三个主要评价维度。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考察时间距离、时间方向和损益情境在跨期决策中相互作用。通过设置获益(中奖)和损失(罚款)假想场景,要求被试对不同时间距离、不同时间方向上决策任务作出判断,根据双曲模型,计算时间折扣率。结果,时间距离影响未来方向决策.而不影响过去方向决策;相同时间距离条件下,未来方向折扣率显著大于过去方向折扣率;损失折扣率大于获益折扣率.得到“反符号效应”。

  • 标签: 跨期决策 符号效应 损益情境 时间距离 时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