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9月,方宁书教授赠余《福慧自在》一部。该书系梁寒衣女士根据圣严法师演讲《金刚经》的录音整理而成。圣严法师以《金刚经》义结合社会、生活的现实,用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把佛教的精髓《金刚经》讲活了,真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 标签: 《金刚经》 佛法 自在 法师 佛教 根据
  • 简介:本文试从宋元四六志入手,结合相关的史料论述两宋时期明州地区佛教的流传、变迁及其特点。北宋时期,明州新建的寺院中,教院和律院的数量明显多于禅院,天台宗、净土宗和律宗比较盛行,尤以天台宗为盛。但天台宗也出现了分裂,出现了山家和山外的分化。南宋时期,明州的禅宗极为兴盛,尤以临济和曹洞两宗为盛。佛教在宋代明州流传的特点,一是本土化、世俗化的进程加快,二是寺庙改制频繁,三是高僧辈出,著述弘富。

  • 标签: 宋元四明六志 宋代 明州 佛教
  • 简介:河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中国道协理事、河南省道协会长、郑州市道协会长、登封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中岳庙道教管理委员会主任孟林道长于2002年2月20日7时50分在中岳庙小楼宫羽化,享年81岁.

  • 标签: 悼念 登封市 会长 嵩山 政协委员 河南省
  • 简介: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就面临着如何与中国道教、儒学调适的问题。同时,道教与儒学也面临一个如何回应佛教挑战的问题。随着三者之间的互动,最终达成了三教合一的社会局面。

  • 标签: “三教合一”思潮 《自知录》 中国 道教 佛教 儒学
  • 简介:轻安:字面上说,轻是轻快,安是安乐,轻快安乐,这种感受大家都有过。但在唯识里面,它的名义更详细一点:所谓轻安,就是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修持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就是说:当轻安生起时,就没有我们对于身体的粗重感觉,也就是没了贪嗔痴的感觉,

  • 标签: 讲稿 感觉 唯识 名义 修持
  • 简介:在跨人21世纪的征途上,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三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强市富民的浪潮蓬勃兴起。在这种大潮中,正确分析当前宗教工作的形势,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发展大局的一个前提条件。

  • 标签: 福建 三明市 宗教问题 宗教活动 宗教事务 宗教房产政策
  • 简介:刘一是清代著名道教理论家,他在继承道教天人关系论、天人合一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其理论水平较其前人更高,把道教天人合一论推进了一步。本文从天人同根同源、同一演化次第及天人同素同构等方面分析了刘一明天人合一论的基本理论构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天人合一论的思维模式及实质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天人合一思想 刘一明 天人合一论 天人关系论 基本模式 理论水平
  • 简介:刘一是清代有学有证的高道,也是内丹理论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内丹修炼的三个原则,即在知行关系上“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在修行旨归及方向上“从后天入手,后天返先天”;在修行内容及次第上“性命双修,先命后性”。这三个原则是道教内丹学进一步体系化、成熟化的标志之一。

  • 标签: 刘一明 内丹 修炼三原则
  • 简介: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预计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欲望会急剧膨胀,自我意识会高度确立,集体热情也将会趋于消亡,勾心斗角的手段会令人眼花缭乱,尔虞我诈,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漠,犯罪行为也会层出不穷。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实现完全的自我价值,将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将会变得更加冷漠和残酷。因此,更需要佛法来医治人们的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

  • 标签: 二十一世纪 佛法 方明 自我意识 犯罪行为 绝对自由
  • 简介:著名的《禅净四料简》流传已久。正是《四料简》指引鼓舞着无数学佛行人禅净双修,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共入觉海,同证菩提。尤其是吴越一带,永延寿大师之后净土信仰大盛。因此大师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六祖,其住持的净慈寺则成为以禅净双修为特色而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道场。

  • 标签: 《禅净四料简》 永明延寿 佛教 净土宗 宗教研究 文献考证法
  • 简介: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然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赵、刘传记增补入《净忠孝全书》,尊为净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赵、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赵、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道教 净明 清微 赵宜真 刘渊然 邵以正
  • 简介:当代诗书画大家王学仲先生说:“习艺一如持佛”,道出了艺术真谛。我想卢望先生是深悟其道的艺术家,故其认定,画事正如修行,道由心悟,感应灵光处,方能画出自家面目。故其佛道同修,禅艺互参,于不二法得三味之境。

  • 标签: 禅画 赏析 艺术真谛 王学仲 诗书画 艺术家
  • 简介:提乾嘉时期全真教高道刘一在建构自己的金丹论时融摄了王阳明的良知论,他不仅将金丹阐释为良知良能,还在金丹的修炼路径上融摄了阳明良知论,这为金丹论的心性修炼和道德教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刘一明 金丹论 王阳明 良知论
  • 简介:东四路口是个历史凝重的所在,但如今牌楼已无,其西北角的隆福寺片瓦无存,东北角的东四头条也仅剩半拉,东南角则全是现代建筑了,只剩一个西南角,还有一座元建修的清真古寺,无声退隐在一溜店铺之间。那天又溜达到寺门前,却发现门一侧的文物说明牌颇有问题。这是北京市文物局制作的牌子,却开篇第一句便错了——“东四清真寺,又名法寺”。法寺并非东四清真寺的别称,而是另有其寺,且名气不输东四清真寺。

  • 标签: 清真寺 东城 现代建筑 文物局 北京市 凝重
  • 简介:高峙渭岸、雄浑壮阔的五陵原不特为西汉帝后贵戚的埋骨之地,亦是历代仙释隐居修真之所,神秘奇丽、人杰地灵。余尝翻检咸阳旧志与道教全真派早期史书,偶然发现被全真派尊为北五祖第二位的八仙之一钟离权,竞也与此地颇具渊源,不仅书中多有记载,实地仍有遗迹可寻,故结合书传、口传对位于汉景帝阳陵以西4公里、相传为钟离权故居的正阳洞略做考察。因该处历年久远,且破坏甚剧,已无昔日繁盛之貌,但洞前树立一方明正德十年(1515)秦藩第三代淠阳郡王朱秉楱所撰《重修正阳洞记》碑,较具宗教与地志价值。

  • 标签: 重修 咸阳 全真派 钟离权 汉景帝 第三代
  • 简介:《六十种曲》中关目情节涉及道教文化内容的有41种,占60个曲本的三分之二。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与透视,我们看到,道教的神仙思想从仙道到人道逐渐伦理化和世俗化的过程。

  • 标签: 道教 《六十种曲》 伦理化 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