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有的人主张以人性作为道德的来源和基础,或者认为人性和经济状况是道德的双重基础等等。这种观点显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不是什么创新。我们介绍普列汉诺夫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人性来解释道德的分析批判,以及关于人性和道德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对于正确认识以人性说明道德的观点的错误所在,会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普列汉诺夫 人性 人的本性 社会心理 哲学著作 思想体系
  • 简介: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精神方向,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也使中国宗教信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深刻烙印,从而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文章对儒家文化与中国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讨和分析,同时进一步揭示了文化与宗教之间相互渗透和无法分割的关系

  • 标签: 儒学 宗教 文化
  • 简介:布坎南打通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壁垒的依据是政治过程的个人主义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人性的同一性规定、协商正义的博弈论与“不确定性之幕”的伦理价值。文章在围绕这一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 标签: 个人主义 伦理 路径
  • 简介: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含义、韦伯对经济伦理的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对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是有欠缺的,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相关文本的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的错位与类比的错位。这些理解上的欠缺,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对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的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重心。

  • 标签: 韦伯 经济伦理 中国经济伦理研究 影响
  • 简介: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道德,第一次依据社会主义初期的实践阐述社会主义市场伦理文化。在苏联社会主义初期实施新经济政策改革中,列宁尤为重视恢复和发展市场关系,要求学会经商、文明经商,把国民经济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结合的基础上,生产和分配坚持同个人利益结合的个人负责的价值原则,依法治市与文明治市相结合,市场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等重要市场伦理思想,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伦理建设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

  • 标签: 列宁 社会主义 市场伦理 文明经商 利益 责任
  • 简介:在《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人为什么需要德性》中,麦金太尔诚挚地对之前所犯的理论错误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即"不该认为有可能存在一种独立于生物学的伦理学"。1在这里,他从人类的动物本质出发,揭示了人类的苦难、脆弱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据此推断出人对他人的依赖本质与程度,由此揭开了隐藏在每个本地共同体之中的社会关系的神秘面纱,并且给出了其关于给予和接受关系的独特论述。

  • 标签: 麦金太尔 理性动物 社会关系 依赖性 伦理学 生物学
  • 简介:会计伦理作为决定会计人员行为的一种主要力量,是可以在预防经济腐败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的。经济腐败,需要财务造假的配合,会计伦理缺失引起会计行为异化,会计行为异化又导致经济腐败。文章首先对预防经济腐败的会计手段进行了阐述,进而指出了运用会计手段预防经济腐败乏力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伦理缺失,最后在分析会计伦理在预防经济腐败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会计伦理环境、构建会计伦理制度等预防经济腐败的措施。

  • 标签: 经济腐败 会计伦理 会计行为 伦理考核与评价
  • 简介:习近平治国理政有一种伟大的社会理想,这也意味着其中蕴含着一种伟大的经济伦理理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理想代表着习近平经济伦理理想不同维度的内容,其经济伦理理想意蕴丰富而深刻。

  • 标签: 习近平 “中国梦” 经济伦理 意蕴
  • 简介: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 标签: 孙中山 经济伦理 思想
  • 简介: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的关于世界的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的乘积就是效用(u),即:u=f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的科学化。

  • 标签: 事实 价值 效用 事实与价值函数
  • 简介:经济伦理的视域来看,作为企业"灵魂"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的脚步渐行渐远。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意蕴关涉历史性、人本性和公正性三个基本维度;人本关怀乏力、生态学危机加剧以及社会担当严重不足是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要破解企业社会社会责任缺失的道德悖论,建立消费者与企业联动的伦理整合机制、注重社会核心价值的伦理导向机制以及注重良法善治的伦理控制机制是三条可行的现实路径。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经济伦理 道德悖论
  • 简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人类利益实现形式的转换与更新.经济全球化中,不同利益主体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即全球伦理,以实现稳定的经济秩序和自身的利益.但全球伦理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克服一系列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障碍,乃至冲破政治上霸权主义的干扰.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利益 伦理思考
  • 简介:环境保护成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需要借助于一些条件。第一,作为经济发展基本前提的环境保护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才能进入经济伦理;第二,经济伦理需要在可持续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的支持下,才能把环境保护纳入价值系统之中;第三,尊重自然的限度、善待生命、走循环经济之路、追求经济—环境效益等具体要求,是环境保护进入经济伦理的桥梁。

  • 标签: 环境保护 人的发展 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 经济伦理
  • 简介:依原始佛教以及中国佛教禅宗的思想,职业不仅作为一种谋生方式,具有“个人义务”和“社会义务”,而且更具有佛道上修行的宗教意义,所以佛教的职业伦理体现了职业的必要性、谋利和终极意义。必须建构与弘扬“佛教知足经济学”,以应对当今世界流行的贪欲经济学。“知足经济学”的节俭、知足、布施以及财富分配具体方法等,体现出佛教在财富问题上的智慧及其特有的宗教意义。

  • 标签: 知足经济学 佛教经济 经济伦理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以个体经济、公私合营和个人承包等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和价值规律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样情况下,反映到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上,会不会产生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道德意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适应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主义道德体系能不能同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和平共存,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合法的道德层次看待?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 个人主义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体系
  • 简介:马克思曾用详尽的论证揭示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这一世界就是风险社会,是基于对“现代性社会”或当代“社会现实状况”的“不确定性”的一种界定。经济全球化带来与主权国家经济规则之间的冲突,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因素也充满着交融与冲突。

  • 标签: 风险社会 经济规则 冲突
  • 简介:分配正义的旨趣是在社会成员的相互交往中,建立一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现程序上来看,分配正义主要包括"事前"和"事后"两个维度: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人对资源的使用机会是平等的;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分享的收益和承担的责任是公平的。然而,现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配置原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困境。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

  • 标签: 金融化 分配正义 经济哲学追问
  • 简介: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的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一个时髦的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一种共享伦理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的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的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的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的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的批判问题:一种是马克思式的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一种是席勒式的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的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让富人更富”的秉性与金融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的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的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的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的原则;(2)金融共享的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的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经济学帝国主义"往往会带来对功利最大化的推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效率的崇尚。因此经常有人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效率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就其实质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这些主义有关联但却本质不同,更不能相互替代。所以有必要在厘清"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表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上述主义区分开,以便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经济学帝国主义 功利主义 物质主义 效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