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正>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巨大贡献在于,致力于认识论的探讨,提出并解决了若干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研究方向的根本转换。关于培根认识论的性质与特点,学术界

  • 标签: 理性认识 马克思 哲学思想 主体能动性 学术界 认识论问题
  • 简介:对国家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的观点中,肯定者与否定者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既没有明确的国际公约、国内法为国家作出承担责任的要求,也没有直接的国家实践支持国家承担责任的事例,目前在整个国际损害责任领域国家责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实际上国家是不应该作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对待的。

  • 标签: 国家 义务主体 船舶油污损害 民事责任公约
  •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的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的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的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的价值导向。

  • 标签: 儒家 责任 自己 他人
  • 简介:9月28~30日在莫斯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主题为“社会变革时期的伦理道德问题”。中方代表团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葛晨虹、焦国成、肖群忠、温海明教授和郭清香、张霄副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江畅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研究员,《齐鲁学刊》杜振吉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黑龙江大学关健英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武卉昕教授。

  • 标签: 伦理道德问题 社会变革时期 学术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莫斯科大学
  • 简介:<正>在绵延数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中,道德观上的律己、责己是个重要特色,它陶冶的是内向型民族性格。儒家文化的始端——先秦阶段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位论的伦理学说,这种理论设定社会个体的道德完善是“居仁”、“循礼”、“行义”以“明明德”于天下,即按“周礼”要求来维护、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先秦儒家道德造就“志士仁人”是依靠个体的天赋本性和认识能力,把外在的“礼”转化为对“仁义”的内在自觉遵循,即首先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然后扩而充之,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以走向自我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道德学说的内向性特点的分析,从源头上探索一下中华民族内向型性格的由来。

  • 标签: 儒家道德观 道德学说 孔子 自我完善 民族性格 个体道德
  • 简介:从伦理学的实践人文学特性看,道德形态学方法从时空维度凸显“古今中西”的汇通与比照。将“中西互镜”嵌入到“古今对看”的“形态相通”之认知旨趣中,将敞开西方启蒙视野中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道德形态学方法以伦理学史上的三种道德形态为参照,表现为对“西方道德哲学”与“启蒙文化形式”的三大历史关联样式(传统、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揭示,它要求我们具备“中西互镜”的视野、“古今对看”的眼光和“语境互证”的策略,并设定了与之相应的思想任务。道德形态学方法的“远见”,包含了“形态相通”与“语境互证”两面,具体表现为:以道德形态学方法展现道德哲学的视角;以道德哲学的“形态相通”和“语境互证”展现“理智启蒙”的视角;以道德形态学方法的“中西互镜”和“古今对看”展现“西方理智启蒙”的视角。

  • 标签: 西方启蒙 道德形态学 研究方法
  • 简介:战国时期,既有规范及其精神基础崩解,孟子在孔子“仁学”基础上建立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体系,主张普及道德信仰以维护社会秩序。在孟子视界中,道德信仰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中,“尽心知性以知天”规定了道德信仰是理性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孟子又赋予道德信仰形而下的意义,主张社会人伦提供了培育道德信仰的具体情境,要求行为主体以践行人伦规范的方式来显现道德信仰与道德情感,从而有效调整社会运行秩序。孟子仁政说强化统治者在推行道德信仰中的功能,期望国家权力给建立道德信仰以制度上的保障。

  • 标签: 孟子道德信仰 儒学 孔子
  • 简介:“仁”是儒家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观念。在“仁者爱人”的层面,儒家仁道的基本精神在于要求行动者为他人而抑制自我、奉献自我。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为他”向度的单纯强调之上,则儒家的仁道就可能沦为一种对行动者自身缺乏积极价值关怀的片面的自我否定。因而,在“为他”的深处还要体认到“为己”,而这一语境之下的“为己”是在“成己”的意义上而言的,其实质内容在于行动者道德生命在深刻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就是儒家“仁者自爱”观念的基本内涵。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只有在仁者自爱的基础之上,仁者爱人方始成之为一种真正出于行动者自律的道德实践。由自律而行为,“爱人”也就具有了“为己”的性质,而不再是单向度的“为人”,从而扬弃了道德规范的外在性与异己性,而这也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仁者安仁”的逻辑基础。

  • 标签: 儒家伦理 仁者爱人 仁者自爱 仁者安仁
  • 简介:人们可以用不同概念来描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即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更深刻的描述现代社会的存在基础并揭示风险之来源概念的应该是技术社会。奠基于科学技术并被资本与市场所驱动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将人类文明建构成技术文明,并带来了福利的巨大提升。

  • 标签: 风险社会 道德困境 认知局限 伦理 现代社会 现代化进程
  • 简介:以“应该”的语言来表达具有规范性的实践规则,并以此去引导行动,这是现代实践哲学的一个基础性思想。通常认为,在两个关键的指标上,道德意义上的“应该”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应该”概念。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表征的规范特征,另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蕴含的规范力量。

  • 标签: 道德原则 绝对律令 “应该” 逃避 神话 实践哲学
  • 简介:浅议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张雄霞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亦在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护理队伍中...

  • 标签: 护士职业道德 新形势 如何提高 护理队伍 护理质量 社会群体
  • 简介: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 标签: 中国思想家 道德 法律 "礼法合一" 善法 恶法
  • 简介:《老子道德经注》所谓的“自然”包括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自然”是指人类本性当中所固有的天地之性、“知”和好恶取舍之情等多种能力;狭义上的“自然”用来称谓实现“无”或整体性存在的能力。通过自愿地运用“无”或“以无为用”,人类不仅可以成就“上德”和德性,而且也能消除“下德”和仁、义、礼的弊端。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提出,只有以“上德”与德性为“本”,人类才能有效地驾驭—F德”与道德规范所代表的“末”。

  • 标签: 王弼 《老子道德经注》 自然 德性 本末
  • 简介:试述《周易》道德准则及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毕玉增《周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德传统,以及《易经》和《易传》中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诚信、尚谦、仁义、忠孝四个方面揭示《周易》当中包含的道德原则,...

  • 标签: 《周易》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准则 《易传》 《论语》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的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思路理论研讨会综述甘贝为了迎接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于96年9月27日至29日在张家港联合召开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思路理论研讨会”。来自省委办公厅...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新思路 研讨会综述 道德文明 张家港市 我国社会主义
  • 简介: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家承续西周电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

  • 标签: 鬼神天命道德 幸福
  • 简介:9月20—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课题组主办,东南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60余篇。

  • 标签: 公民道德 学术交流会 现代文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际 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