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经常要通过复杂危险地形或者遭遇崩塌、滑坡、塌方等不良地质,加大了地质勘察的困难程度,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区导致地质勘察效率低下,甚至局部艰险地段勘察精度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并增加勘察人员外业工作的危险系数。而且由于空间视角、调查精度等方面的原因,通常在初判时产生错、漏较多。传统的卫片、航片有时也不能清楚地反映出勘察细节。无人机勘察不但简单快捷,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无人机 崩塌 滑坡 水土流失
  • 简介:桥连续箱梁钢束无法张拉至设计力的质量事故,通过多种手段调查了其原因。调查分析表明其原因是钢绞线连接器挤压套内漏放挤压簧导致钢绞线滑丝。钢绞线放张后凿开连接器附近的混凝土,更换未放挤压簧的连接器和已张拉过的钢绞线,然后采用钢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修复。处理效果较理想,证实了该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方案是合理的。

  • 标签: 连续箱梁 钢绞线 滑丝 补偿收缩混凝土
  • 简介:华南地区山区高速公路为平衡土方量、节约建设成本,设置了大量填方路堤及挖方边坡。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路堑边坡工程,若存在不利结构面,容易形成滑坡,给公路工程建设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以广东高速公路顺层岩质滑坡为例,剖析其滑坡特性、产生滑坡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对广东山区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的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顺层岩质边坡 滑坡机理 边坡治理 锚索 结构面
  • 简介:分析现有空调系统的形式和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药厂具有大量可利用的汆热的特点,提出了增加溶液除湿机组的改造方案。针对独立除湿改造方案及原有方案进行初投资、年运行费用、项目投资回收率、基础能源消耗量等经济性参数的比较,增加溶液除湿机组的方案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除湿 余热 初投资 年运行费用
  • 简介:运营蒸汽管道工程为实例,针对管道基础出现的工后沉降问题,分析得出了软土本身及前期软基处理深度不足是造成沉降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采用树根粧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由树根粧承担上部荷载,施工中确保粧尖进入基岩持力层并保证水泥用量.处理后实测沉降收敛并逐渐稳定,表明工后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可为类似软土地基基础加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 标签: 树根桩 蒸汽管道 沉降控制 软基 监测
  • 简介: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软质岩边坡的稳定问题在公路建设中越来越突出。勘察设计人员往往重视顺层边坡的稳定,而忽略了反倾软岩边坡的稳定和破坏问题。以往的研究,在反倾岩质边坡的变形条件、影响因素和变形机理方面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但对于治理措施却缺少系统性的研究。结合典型反倾软岩边坡倾倒破坏特点,对其受力特点、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进行积极探索,为该类型边坡的防治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反倾岩质边坡 软质岩 倾倒破坏 防治原则 防治技术
  • 简介:客专特大桥预应力连续箱梁0#块的现浇托架方案设计采用三角形托架。由纵、横向分配梁、三角形桁架及水平连接系(桁架)组成。对三角形托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检算结果表明,支架力学性能符合规范要求。为今后类似条件的临时支架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托架设计 支架方案 支架设计计算 铰接结构
  • 简介:对汤屯高速公路上一典型反倾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边坡的地质条件及岩体结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该边坡将发生2种不同类型的失稳模式:小桩号侧主要以松弛和架空的碎裂-碎块的倾倒变形体为主,其变形破坏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大桩号侧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岩体质量较好,可能产生局部掉块失稳。利用极限平衡方法对小桩号侧的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支护措施。

  • 标签: 反倾边坡 变形破坏模式 稳定性 支护措施
  • 简介:隧道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极为常见,其愈发长大深埋化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本研究以广东省内花岗岩地区的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地质测量、遥感分析、岩(土)测试、水文分析和综合测井等手段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隧道工程穿越的花岗岩属于典型的硬质岩,其微风化样品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约为90MPa。区域内断裂极为发育,地表水源丰富。微风化花岗岩围岩综合渗透系数0.008m/d,断层破碎带围岩和破碎花岗岩围岩的综合渗透系数均为0.03m/d,按稳定流理论公式估算隧道涌水量为45556.0m^3/d。隧址区地下水对砼结构腐蚀作用等级为微腐蚀,对砼结构中的钢筋腐蚀作用等级为微腐蚀,化学腐蚀环境作用等级B级。综合测井结果显示,围岩中存在多个断裂破碎带,岩石的放射性总体较弱。隧道的岩温最高为埋深12m处的33.2℃,岩温随埋深增加而快速递减至230m附近的20℃,水位以下的岩温逐渐上升并最终在隧道洞身附近增加至26.51℃(703m附近)。隧道最大主应力σhmax=23.2MPa位于隧道洞身位置(埋深703m附近)处,计算得出Rc/σmax介于4~7范围并对应了中等强度岩爆。本研究系统的综合勘察结果表明,该隧道工程可能存在偏压段大变形、硬岩岩爆、高压突(涌)水、风化残积层软化及崩塌和岩石破碎带小型塌方或掉块等灾害,同时研究中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应对措施。

  • 标签: 花岗岩 深埋长大隧道 工程地质 广东省 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