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洱海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污染源以面源为主,湖面降水和内源释放次之,工业和城镇生活的污染贡献率相对较低。洱海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磷和汞,其中总磷污染最为严重。洱海从1992~2001年富营养化水平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现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在1993~2000年之间,总硬度和总氮上升趋势明显。洱海运行水位对洱海水体总磷的变化影响明显。

  • 标签: 湖泊 水质评价 洱海
  • 简介:征迁安置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目的在于对征迁安置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南水北调京石段实践,探讨了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提出了包括8个方面27项评价指标及79项评价内容的征迁安置管理评价体系,分析了单项评价、阶段评价、综合评价的组织方式、评价时间和评价方法,提出了重点评价内容。

  • 标签: 征迁安置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 简介:永定河泛区治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首都北京、天津及河北清北地区的安全,关系到京山铁路和华北油田的安全。阐述了永定河泛区的成因及治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工程治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永定河泛区 治理 险工 堤顶路 对策
  • 简介:1前言湛河是淮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全长38.9km,流域面积2.47万hm~2,是平顶山市一条以防洪为主,兼有排水、灌溉和改善城市环境等多项功能的中型河道。多年以来,由于河道淤积(厚度0.8~2.7m)、乱搭乱建、水质污染等,不仅降低了市区中心河段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影响到该市及淮河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加强湛河的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湛河治理工程指挥部,为提

  • 标签: 湛河 治理 建设监理 淮河上游
  • 简介:通过对邢台市河道治理情况分析,原来采用河道硬化的治理方法有利有弊。按照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邢台市河道治理注重自然、生态,可开挖人工湖、湿地公园和人工渠道,形成城市水网,不仅可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也可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

  • 标签: 城市河道 河道治理措施 河道生态补水 生态治理规划 邢台市区
  • 简介:近年来,随着雾霾的频繁发生,水资源的污染更加严重。在阐述雾霾对水资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与雾霾污染的同步治理

  • 标签: 水资源 雾霾 治理污染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紫阳县城区滑坡的分布、性质、破坏形式,针对滑坡体特征和其危害大小提出了治理原则和目标,提出不同滑坡体应采用的治理方案,这对紫阳县城区滑坡及类似滑坡的治理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紫阳县 城区 滑坡治理 崩塌 断裂带 角砾岩
  • 简介:对唐山市环城水系陡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及河道上景观蓄水建筑物系统的作了介绍,根据该工程治理情况谈了设计体会。

  • 标签: 防洪综合整治 景观水位 生态河道
  • 简介:天津干线分流井至西河泵站输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天津市内配套工程的一部分。依据该工程的水文、气象、地质等条件,主要对其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参考。

  • 标签: 南水北调 天津干线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 简介:通过武烈河口滦河段人工修复措施,对武烈河口滦河段洪水设计,根据上游水文站系列资料,采用洪水过程错时段迭加的方法,计算出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采用不同方案对比的方法,确定出最优断面300m宽度设计洪水位。经过治理后的武烈河口滦河段,达到了动、静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了橡胶坝和观光桥生态工程,既有实用性,又突出了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 标签: 河道防洪 洪水设计 生态治理 效益分析 武烈河口滦河段
  • 简介:长江开发史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江志·历代开发治理》篇探求长江开发治理的历史经验,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水利开发互为因果;长江水利开发从古至今的趋势是由灌溉到综合利用,由局部到跨流域;治水人物起到加速开发进程的重要作用。借鉴和汲取这些经验,对于认识长江在未来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开发治理方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长江志·历代开发治理》篇 述评 水利开发 灌溉 跨流域
  • 简介:针对首都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怀来县作为其上游地区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以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中的怀来县辛川项目区为例,通过对项目区的地理位置、气候以及土壤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现状以及危害进行介绍,并总结了该县在这个项目上的经验、做法及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今后类似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土流失 整地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沟道治理
  • 简介:对项目区坡耕地进行农田改造,本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坡改梯治理措施,并进行水源和电力配套,以此来改善当地移民耕种的条件。

  • 标签: 农田坡改梯 水源 治理措施
  • 简介: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如何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进行评价,是相关部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决策和管理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3个方面共23个指标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的独特特征,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对连通的影响需要在单区域(调水区或受水区)和整个连通区上分两个层面进行评价,从而评价指标可能在两个层面上都存在阈值,初步讨论了各单指标的评价方法。

  • 标签: 河湖水系连通 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 简介:“引江济太”调水是通过河湖水系连通改善太湖流域水资源配置、修复太湖流域水环境、保障太湖流域用水安全的典型案例,调水的影响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引江济太”调水为例,对所建立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基本能反映和评价河湖水系连通的主要影响;“引江济太”调水的影响较为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城镇供水保证率、补给深层地下水、改善水质和景观等方面;由于“引江济太”调水仅为长江和太湖流域之间连通的一部分,调水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较小。

  • 标签: 河湖水系连通 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 引江济太
  • 简介: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详细对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指标与限值,指出我国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认为我国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应当借鉴欧美等国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补充完善,增强其系统性和针对性.建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评价我国水源地水质状况,综合考虑水体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毒性指标,实现评价结果由单因子评价水质参数是否合格向水源地水质状况等级划分转变,使我国水源地水质评价由单因子评价向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 标签: 水源地 水质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 简介:针对土壤盐碱化涉及农业、土地、水资源的综合问题.在陕西定边县堆子梁镇盐碱荒地整治过程中,利用蓄水、排碱和覆沙三项治碱压盐技术,综合设计了研究区农田、排碱工程、灌溉工程、道路和防护林等,构建蓄水和排水条件下水体与相邻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和循环压盐机制,形成/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0的盐碱地治理新模式.该工程模式的实施,共整治规模约746138hm^2,新增耕地约667142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耕地数量及质量,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重度盐碱地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 标签: 土壤改良 蓄水 排盐 覆沙 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