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干燥冷却系统是替代传统氟里昂空调的一种方案。该系统工作实质是干燥除湿和蒸发冷却,特点是可以避开空调用电高峰,节省电能,没有污染,能直接把空气处理到理想条件而不必对其进行过冷或再热,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最近十几年中其在国内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对于该系统的核心部件——转轮除湿器的研究十分活跃,在空调领域中转轮除湿器以其可连续工作、操作简便、结构紧凑、易于维护被广泛采用。本文通过分析转轮除湿器的工作原理,对其主要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其对独立除湿器及干燥冷却系统的影响机理,

  • 标签: 转轮除湿器 工作原理 性能分析 干燥冷却系统 蒸发冷却 干燥除湿
  • 简介:热光伏系统是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辐射能并通过光伏电池转变为电能的系统,为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可使用回热器进行尾气热量的回收。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对回热器内部对流与导热的模拟,得出仿真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种回热器的烟气和空气出口温度、有效度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实验结果相比,仿真数据比较真实可靠;Ⅱ型回热器大大提高了的空气出口温度约220℃,而降低了改进前回热器的烟气出口温度,提高了改进前回热器的有效度e,大大提高了改进前回热器的传热性能

  • 标签: 热光伏 回热器 Fluent仿真
  • 简介:分别采用乳化沥青和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了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SEM表征,以及进行了循环伏安法等测试。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为类球状,形貌规整,首次容量为522mAh/g,效率达88.8%,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6mAh/g。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为无规则形状,首次容量为480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7.9%,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9mAh/g。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整体性能要好于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 标签: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乳化沥青 固体粉末沥青 锂离子电池 包覆
  • 简介:介绍了MH-Ni蓄电池在常温条件下不同储存期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说明:MH-Ni蓄电池长期储存后,容量发生不可逆衰减是由于正极中的CoOOH在长期处于低电压下的分解造成的;报导了解决MH-Ni蓄电池长期储存后容量衰减及性能下降的有效方法是控制储存电池的开路电压不低于1.0V。

  • 标签: MH-NI蓄电池 储存性能 容量衰减
  • 简介:一把电风扇只要匹配了合格的调速器,就能得到满意的调速效果,亦即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电风扇的转速。但有些劣质调速器,各档阻抗差异甚微,转速调节很不灵敏,只能当一个开关使用,致使电风扇转速过快。当使用者睡眠以后,

  • 标签: 电风扇 调速器 转速 性能
  • 简介:根据物理化学特性及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对所收集的国内外镉镍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氧化镉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样品品质的差别以及产生差别的原因。理想的氧化镉材料应该是化学组成单一、物相结构为面心立方、微观形貌为立方六面体、粒径较细且粒级分布集中的微细粉体。

  • 标签: 镉镍电池 材料 氧化镉
  • 简介:研究了不同电解液密度的电池化成对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影响.分别用H2O+Na2SO4、d=1.05g/、d=1.12g/、d=1.235g/的电解液进行化成,结果表明:四种电解液化成的蓄电池其初期性能没有明显的差别;循环寿命试验表明:密度为1.235g/电解液化成的电池,其循环寿命次数略多.

  • 标签: 铅酸蓄电池 电池化成 电解液密度 电池性能
  • 简介:通过机械活化、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XRD、粒度分布和SEM表明:材料为纯相的橄榄石型,碳包覆使材料的二次颗粒尺寸有所减小。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包覆能有效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极化。在2.6~4.5V的充放电范围内,LiFePO4/C以0.2C放电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35.41mAh/g。

  • 标签: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采用锂离子电池聚乙烯(PE)隔膜为基体,在其两侧均匀涂覆厚度为1~2μm混有纳米氧化铝(Al2O3)粉末及胶凝剂的无机有机浆体,得到一种无机复合陶瓷涂层锂离子电池隔膜。通过对该电池隔膜及由此类隔膜制成的电池进行热烘箱测试结果表明:在150℃高温环境下,无机陶瓷涂层隔膜没有出现较大的热收缩,具有优越的热稳定性,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能。由于无机纳米Al2O2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得涂覆后的隔膜对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及保液性能。采用陶瓷涂层隔膜组装LiFePO2C体系电池并对电池进行1C充放电循环测试,结果表明涂覆后的隔膜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保持性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陶瓷涂层隔膜 热稳定性 容量保持性
  • 简介:锂离子电池应用广泛,需要大量运输。而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都可能存在连续的振动或冲击。本文按照锂离子电池标准UN38.3和IEC61959-2004的要求,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或冲击的环境,对部分锂离子电池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发现部分锂离子电池在试验后无法正常使用。通过进一步探究,表明这主要是由电池的制作工艺不良或内部保护装置动作造成的。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机械性能 检测
  • 简介:今发光二极管使用得越来越普遍了,从最近得来的信悉,紫外发光二极管配上荧光粉后,将紫外线转变为可见光,其发光效率可接近100lm/w,真可谓变幻莫测,前途无量.为了使读者在应用发光二极管作二次开发产品时有所帮助,本篇收集了有关发光二极管应用时必须知道的一些资料,如:特性和参数,列出其应用方法,帮助对该产品有一个粗浅的了解,便于入门.

  • 标签: LED 发光二极管 性能 伏安特性曲线 光谱曲线 配光曲线
  • 简介:铋是铅矿中的杂质。铅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用作铅粉、板栅及铅零件。用铅粉制造的铅膏(活性物质),是影响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化学反应要求用精炼纯铅来制作铅粉,如我国标准GB469-95规定铋含量应<0.003%;原苏联COCT3778-56规定为<0.004%;美国ASTM的化学铅及日本的特号铅均规定为<0.005%。精炼铅去铋较为费事,需加少量铈、锆或钙,使形成难熔化合物而分离,成本较高,小厂难以检测和控制。板栅是铅膏的载体,是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要求耐腐蚀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板栅一般多用铅锑合金,但锑能引起自放电,因而研制低锑甚至无锑以其他元素取代,附表为20世纪不同年代板栅合金的典型含量。

  • 标签: 铅酸蓄电池 性能 板栅 铅粉
  • 简介:阐述了本安产品检验的过程和本质安全电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一些提高本安电路安全性能的常见措施。

  • 标签: 本质安全 安全检验 本安电路
  • 简介:CS—PAn(4G学氧化聚合法合成聚苯胺)膜电极的CV曲线类似于ES—PAn(电化学聚合法合成的聚苯胺)膜电极,而且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交流阻抗图谱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PAn具有相同的电化学反应机理。CS—PAn-Li和ES—PAn-Li扣式电池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分别为75mAh·g^-1和86mAh·g^-1,容量衰减率分别为13.2%和6.8%,ES—PAn—Li扣式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优于CS—PAn-Li扣式电池。

  • 标签: 聚苯胺 掺杂 膜电极 电化学性能 锂电池
  • 简介:锂离子电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长期存储的问题,因此针对长期存储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关联研究就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并参考相关文献报道,对长期存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以便于改善该产品的设计、生产控制和合理使用。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长期存储 电池性能
  • 简介:近年来,纯铅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备受行业青睐,成为行业工业自动化革新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纯铅电池及其采用的先进连续极板制造技术做了详细论述,并简要介绍圣阳公司纯铅电池产品系列及性能特点。未来,公司会投入更多资源对纯铅电池的设计、制造、性能以及产品系列的扩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铅酸电池 纯铅电池 连续极板制造技术
  • 简介:针对目前出现的新能源消纳问题,本文以风电为代表,从预测一调度联合运行角度出发,由风电参与短期调度的流程,锁定消纳风电的瓶颈,通过建立风电并网调度顺序评价模型,辅以矩估计优化算法分配权重,实现对各电站并网性能排忧,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分配各新能源电站的限电容量份额。在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保证了对新能源电站的公平调度,对于提升间歇性能源电站运行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标签: 可再生间歇性能源 调度次序 并网性能 矩估计权重 评价体系
  • 简介:以聚乙烯-乙烯醇(EVOH)和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叔丁醇钠为催化剂,合成EVOH-SO3Na,通过离子交换得到EVOH-SO3Li,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EVOH-SO3Li无纺布膜。确定了纺丝工艺参数,研究了无纺布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窗口和锂离子迁移数等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纺丝液浓度为18%,纺丝电压17.5V,板间距10cm和喷丝速率2mL/h,制得的EVOH-SO3Li无纺布薄膜电学性能最好,锂离子迁移数达到t(Li^+)为0.818。

  • 标签: EVOH-SO3Li 高压静电纺丝 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 简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分析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结构、成分等理化性分析和电化学性能分析。准确分析这些性能参数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些性能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广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