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河流相砂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砂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3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与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是主力含气储层。研究区优质储集砂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 标签: 河流相砂体 辫状河 曲流河 砂体展布与演化 盒8段 苏14井区
  • 简介:流体包裹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致密砂岩储层存在早、晚2期流体包裹。早期流体包裹均一温度较低,主要为80~100℃;晚期流体包裹均一温度较高,主要为120~140℃,成熟度较早期也较高。推断四川盆地中部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充注、运移经历了2个主要期次,早期发生于晚侏罗世,晚期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初期,这与油气藏饱和压力得出的结果相符。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三叠纪 四川盆地
  • 简介: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及X井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影响,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及90°相位转换技术在对该井区新近系馆陶组上部砂连通性进行识别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可识别出砂的连通性。具体做法为:1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X井区馆陶组上段砂沉积特征,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计算;2分析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从理论上探讨砂横向连通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际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X井区馆陶组上段主力砂的连通性及砂边界;3通过钻井结果来验证正演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正演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地质模型的高精度模拟;正演模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研究区砂连通性的多解性问题,对勘探阶段砂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连通性 地质模型 馆陶组
  • 简介:当砂岩为单层砂或多层砂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及其复合砂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分流河道叠置砂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及其复合砂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及其叠置砂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 标签: 沉积微相 砂体组合 类型划分 预测 评价 山2段
  • 简介:砂岩侵入是由沉积后的砂岩再活动并侵入到周围地层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砂岩侵入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目前业已发现砂岩侵入岩性油气藏。文中介绍了国际上有关砂岩侵入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砂岩侵入的结构模式、露头特征以及岩心、测井与地震识别标志.总结了砂岩侵入的触发机制和流动机理,并对砂岩侵入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砂岩侵入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应当注意的一个新领域。

  • 标签: 砂岩侵入体 岩性油气藏 勘探开发 新领域
  • 简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包括花港组﹑平湖组和宝石组,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因此,前人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的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平湖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文中通过对西湖凹陷BS-1,CHX-1,TWT-1,DQ-1,PH-1,NB2-1-1等井的微古生物化石资料(孢粉﹑钙质超微化石﹑介形虫﹑有孔虫﹑盘星藻﹑海相沟鞭藻等)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为陆相沉积,有争议的平湖组上部为陆相沉积,中下部为海相沉积,宝石组为陆相沉积,并推断古近系为亚热带气候。

  • 标签: 微体古生物化石 孢粉 沉积环境 古近系 平湖组 西湖凹陷
  • 简介:以钟市油田潜三段储层为例,进行了盐湖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在冲刷面、湖泛面以及盐岩界面基础上,根据相组合特征,在潜三段识别出向上“变深”不对称旋回、向上“变浅”不对称旋回以及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旋回等3类基本短期旋回。根据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将潜三段划分为5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中期旋回内砂分布规律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A/S)的控制。指出在A/S〈〈1时,砂最为发育,且连通性最好。但基准面最低时,气候干燥,湖盆水体浓缩,碎屑供给不充分,发育盐岩沉积;在A/S〈〈1向A/S〈1过渡时砂较发育,但隔夹层逐渐丰富;在A/S〉〉1时,砂不发育,多为孤立砂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盐湖沉积 砂体分布 钟市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