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2017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国际遥感研讨会(SPIERemoteSensing)于2017年9月11~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

  • 标签: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会议总结 遥感
  • 简介:3·23世界气象日,学会秘书处和《中国气象报》青海记者站积极投稿,通过《青海日报》、《中国气象报》、《青海气象工作》等报刊开展了宣传报道工作;省气象台、省局办公室利用天气预报影视节目和青海气象网站,围绕世界气象日的宣传主题“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制作专题节目(栏目)进行了宣传。

  • 标签: 气象学会 青海省 大事记 世界气象日 影视节目 宣传报道
  • 简介:1概况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Amet—icanGeophysicalUnion)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今在全球拥有来自135个国家的6万多名会员。AGU的活动着重在组织和传递国际地球物理学跨学科的资讯,其学术活动包含4个领域:大气和海洋科学、固体地球科学、水文学和空间科学。

  • 标签: 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会 会议简介 美国 秋季 固体地球科学
  • 简介:<正>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青海省气象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召开了,我代表青海省气象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四年来的工作回顾本届理事会成立于1997年10月,有35位理事和13位常务理事组成,下设学

  • 标签: 学术活动 气象科技 可持续发展 气象知识 宣传 省气象学会
  • 简介:1会议基本情况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Amer—icanGeophysicalUnion)自1919年成立以来,作为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的美国国家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研究局的地球物理学委员会的联合会,成为推进地球物理事业迈向卓越的国际力量。AGU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 标签: 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会 美国 会议总结 秋季 大地测量学
  • 简介:1概况2015年8月2—8日,亚洲一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年会在新加坡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近2000人参加了会议。为期5天的学术会议包括大气科学、生态系统、水文科学、海洋科学、天文学、类地行星学、固体地球科学和跨学科等议题。

  • 标签: 固体地球科学 科学学会 新加坡 大洋洲 年会 亚洲
  • 简介:美国气象学会第24届强对流天气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7~31日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滨海城市萨凡纳(Savannah)举行。美国各大研究机构、大学院校和业务部门的局地强风暴专家,以及来自日本、德国、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参会人员达500多名。会议代表以美国专家为主,可以说代表了美国气象界甚至是全球局地强风暴研究领域最高水平。

  • 标签: 美国气象学会 局地强风暴 强对流天气 美国专家 滨海城市 研究机构
  • 简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青海省气象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第九届理事会向本次会员代表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本次会议准备工作充分,时间安排紧凑,特别是关心气象学会工作、支持气象学会工作的外系统领导专家的出席,既为本次会议送来了支持与鼓励,

  • 标签: 气象科技 科普工作 三个代表 WTO 青海 气象学会
  • 简介: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 标签: 甘南草地 地上部生物量 遥感 模型
  • 简介: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 标签: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0,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茵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

  • 标签: 芦苇湿地 细菌比率 放线菌比率 真菌比率 土壤微生物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 标签: 芦苇 湿地 细菌 放线茵 真菌 微生物总数
  • 简介:亚洲和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第14届年会于2017年8月6-11日在新加坡新达城会议中心(SuntecConvention&ExhibitionCenter)召开,来自全球近30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AOGS是亚太地区地学领域的最高级别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为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 标签: 科学学会 大洋洲 地球 年会 亚洲 科学研究工作
  • 简介: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第52届年会于2007年8月28~3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举行,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荷兰、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及商业代表数千人与会。大会分“光学工程和仪器”、“微光子学”和“照明工程”3个领域,设立9个主会场、78个分会场进行交流,内容涉及了光学工程、仪器设备、光学应用、材料方法、遥感、大气环境等多个学科,还举行了光学遥感、摄影仪器与设备的展览。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新疆大学等单位的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陈怀亮、刘荣花与会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 标签: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美国 年会 发展中国家 中国气象局 仪器设备
  • 简介:1概况2013年6月23—28日,国家气候中心陈丽娟、贾小龙、明镜、马丽娟、顾薇、韩荣青参加了亚洲一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AsiaoceaniaGeosci-enceSociety)2013年年会,该会议首次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 标签: 科学学会 大洋洲 年会 地球 亚洲 澳大利亚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7—12日,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EGU:EuropeanGeo—sciencesUnionGeneralAssembly)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来自95个国家的u167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年会,其中有4684个口头报告、8207个张贴报告和452个交互式报告。

  • 标签: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 奥地利 年会 张贴报告 维也纳 科学家
  • 简介: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 标签: 科学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 气象学会 理事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研究工作
  • 简介:美国气象学会(AMS)编辑出版的大约近10种大气科学类期刊,是目前国际大气科学界最有影响的科技杂志。虽然这些期刊与欧洲的一些刊物相比,除了象《每月天气评论》和《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之外,历史都不算悠久,但由于论文质量和论文的国际性获得广泛的认可,近年来期刊的发展非常迅速(链接1)。

  • 标签: 美国气象学会 编辑出版 水文气象 杂志 ISI 采访
  • 简介:环境卫星已经成为以气候监测和天气预报为目的全球观测系统中日益关键的一部分。但是,正如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NRC)的一份报告((EarthScienceandApplicationfromSpace--UrgentNeedsandOpportunitiestoServetheNation:地球科学与空间应用技术——紧急需求与服务国家的机会,2005)中所指出的一样:“目前环境卫星系统正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译者注:由于经费预算紧缩以及支持重点向太空探索倾斜,一些已经批准的极具科学与社会价值的计划与项目不再得到支持,被迫取消、缩减规模或延迟。目前,NASA没有计划在“地球观测系统”(EOS:EarthObservingSystem)平台的6年服役期结束之后替换该系统)。除非立即采取行动,重振美国的地球观测研究计划,并制定一个长期的业务环境卫星发展规划。必须采取措施保障这些计划的不断实施,而且能够得到完善,建造一个低成本、具有灵活性的卫星系统,该系统应是先进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核心部分。在过去的25年中,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行业已经引进和采用了许多卫星技术与设备方面的重要进展。尤其是全球各国的气象环境部门和研究机构,他们对卫星遥感资料的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 标签: 美国气象学会 空间应用技术 环境卫星 气象业务 全球观测系统 地球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