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粳稻品种8411与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获得了2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国际广致病菌系P6新种质SH5和SH76,遗传分析鉴定出新种质含有1个抗P6小种显性基因。本研究以高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IR24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16个材料为参照,对分蘖期、孕穗期SH5和SH76分别接种11个白叶枯病小种,抗性分析表明SH5和SH76抗谱广,与IRBB21(Xa21)抗谱一致,与IRBB5(xa5)、IRBB7(Xa7)和Asominori(Xa17)较相近。用Xa21分子标记pTA248和XA21检测,确定SH5和SH76不携带Xa21基因,前期研究结果证实新种质中不含xa5和Xa7;与Asominori杂交试验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7基因不等位。这些结果表明SH5和SH76中存在1个抗P6小种新基因。

  • 标签: 疣粒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 简介:黍稷是起源于中国最古老作物,糯者为泰,粳者为稷。长期以来对黍稷称谓一直不能统一,特别是对稷称谓在农史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定论。本文从黍稷起源演化过程、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黍稷是人类最早驯化作物、我国甲骨文和古农书记载等方面,论证了黍稷起源早于粟。并以此为据,进一步辩证了稷不是粟,同时指出将黍稷称为软糜和硬糜、糜黍、糜子、黍子等不同称谓不足之处,进而认为以黍稷作为规范称谓为好。

  • 标签: 黍稷 称谓 考证 规范
  • 简介:头癣是一种常见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头癣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或永久性秃发,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明确头癣发病机制意义重大。目前头癣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尚无系统相关研究综述。该文针对头癣发病机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镜下真菌-头发形态学变化、头癣与蛋白酶、头癣与宿主免疫等方面详细介绍最新研究动态。

  • 标签: 头癣 发病机制 扫描电镜 蛋白酶 宿主-免疫
  • 简介:医学真菌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涵盖了目前多个基础和临床医学学科内容。随着互联网广泛普及,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我们获得知识重要来源,而医学真菌学专业网站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医学真菌学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有益课堂。本文从浩如烟海网络资源中着重介绍部分学习医学真菌学专业网站,对其内容进行评述。

  • 标签: 医学真菌 网络 课堂
  • 简介: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种质创新中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内容。

  • 标签: 高粱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烟曲霉对细胞壁合成干扰物质及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性、烟曲霉在受热应激后HOG通路成分表达变化探讨pbs2基因在热应激和胞壁应激双重应激中作用。方法烟曲霉野生株AF293和pbs2突变株在含钙荧光白(Calcofluorwhite,CFW),刚果红(Congored,CR)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葡萄糖酵母浸液琼脂(YeastAgarGlucose,YAG)上生长,观察其对上述3种细胞壁合成干扰物质敏感性。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烟曲霉对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AF293受到热刺激前后菌体pbs2和hog1RNA含量变化。结果50℃培养时pbs2突变株对胞壁合成干扰物质敏感性较野生株AF293增强,600μg/mLCFW,400μg/mLCR及100μg/mLSDS完全抑制pbs2突变株生长,不能完全抑制AF293生长;在37℃培养时,AF293和pbs2突变株敏感性没有差异。50℃培养时,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AF293和pbs2突变株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effectiveconcentration,MEC)均为0.25μg/mL,但pbs2突变株在药物浓度为0.5μg/mL作用时生长完全受抑制,而野生株仍生长;在35℃和42℃培养时,AF293和pbs2突变株对两种药物敏感性没有差异,MEC均为0.5μg/mL。50℃热应激后,AF293pbs2和hog1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37℃时3%和13%;pbs2突变株hog1降至应激前35%。结论烟曲霉受热应激和胞壁应激双重应激时,pbs2基因参与细胞适应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pbs2 烟曲霉 热应激 胞壁刺激
  • 简介:通过对湖南农户自留种原地保存(简称农户保存)与异地低温保存在湖南种质库(简称种质库保存)92份同近名水稻材料(7组,同近名材料6组)间表现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鉴定同近名品种间遗传距离,为之后有效保存、针对性供种、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同近名材料间,及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同近名材料间在表现型性状上都有极显著差异。通过SSR标记基因型比较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湖南同近名材料,发现除E组外,其他组都是农户保存等位基因变异数小于种质库保存等位基因变异数,说明农户保存材料在年复一年种植、收种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留种,进行了加代纯化。除C、E组外。在同近名组内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显示,农户保存材料间〉种质库保存材料间〉农户保存材料与种质库保存材料。表明农户自留种保存同近名水稻资源值得收集评价。

  • 标签: 水稻 同名地方稻 SSR标记 表现型性状 遗传相似性
  • 简介: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在玉米中得到一个与拟南芥耐盐基因AVP1类似的基因。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属于质子泵焦磷酸酶家族(H_PPasesuperfamily)中Ⅰ型VPP,将其命名为ZmVPP1。ZmVPP1包含一个2301bp开放阅读框,编码76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在不同植物中相当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ZmVPP1基因在成熟叶片中高丰度表达,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少。脱水、高盐、低温等逆境胁迫条件和ABA处理下表达分析表明,Zm-VPP1基因受逆境诱导表达,属于不依赖于ABA途径。由此推断,ZmVPP1可能参与玉米对Na+隔离,从而起到耐盐作用。

  • 标签: 玉米 VPP H_PPase 逆境 耐盐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广泛进行,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利用SRAP标记,对来源不同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无棱丝瓜种质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0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SRAP引物。共扩增得到1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280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1.33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8.74%。将丝瓜种质利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丝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17~0.98。在遗传相似系数0.17处,供试种质被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普通丝瓜,第二大类群为有棱丝瓜,在第二大类群中又被分为以长绿型丝瓜为主和短果型丝瓜2亚群。丝瓜类群划分与形态学性状比较一致,即首先与棱沟有无密切相关,其次与瓜条长短、颜色有较高相关性。

  • 标签: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RAP
  • 简介:随着对真菌及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研究深入,近年来在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进展,如在真菌超微结构、细胞壁特殊构型与致病关系、真菌染色体倍性与数目,以及其遗传信息等方面。

  • 标签: 真菌 分子生物学
  • 简介:花生是重要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55%。

  • 标签: 花生 含油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 简介:山苍子油是从中药山苍子中提炼精油,一直作为香料供应市场,近几年研究表明山苍子油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针对近年来真菌病发病率升高、真菌耐药性增加及抗真菌药物毒副作用多等现象,开发研究一种高效、广谱、较少耐药、价格低廉抗真菌药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问题,因此抗真菌中药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医药工作者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山苍子油抗真菌研究进展,以期对新抗真菌药物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山苍子油 抗真菌 研究 进展
  • 简介: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住以及花序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l。抽生花序节位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 标签: 葡萄 种质资源 花序
  • 简介:隐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因其有嗜中枢特性,常导致隐球菌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所以其穿过血脑屏障机制长期受到关注。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如单核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隐球菌荚膜、尿素酶及CPS1基因等,该文就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研究进展及影响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因素逐一详细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 简介:目的探求足癣彻底治愈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足癣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措施,如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生存环境,是足癣彻底治愈关键所在。

  • 标签: 足癣 治疗 环境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肿瘤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和实体器官移植发展,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侵袭性曲霉病是肿瘤和移植患者死亡重要原因。尽管不断有新抗真菌药物问世,侵袭性曲霉病总体治愈率仅为50%左右^[1]。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抗真菌治疗延误。2002年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提出根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真菌学证据及组织病理,将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分为3级,即确诊、拟诊和疑诊,为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出规范诊断标准^[2]。

  • 标签: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 3)-β—D葡聚糖试验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菌作为常见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菌认识不断深入和诊断方法不断进步,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发展。现就深部念珠菌感染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深部念珠菌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真菌感染 病原菌 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