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海地区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隐匿风险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的青海地区人群75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法(PCR-RFLP)检测HBVDNA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HBV感染隐匿风险分析。结果:在750例人群中,检出HBV隐匿性感染8例,检出率为1.1%,其中窗口期感染3例,一过性感染5例;基因C型6例,基因B型2例,基因B型患者的都为窗口期感染,核酸定量都≤20IU/mL,基因C型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C型、核酸定量、家属病史、吸烟为导致HBV隐匿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海地区献血者HBV感染隐匿风险相对比较低,多为基因C型,基因C型为导致HBV隐匿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海地区 献血者 HBV隐匿性感染 基因型
  • 简介::TRPV3通道是一种对Ca2+具有较高选择通透能力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它是TRPv通道家族的一员,在多种组织中均有分布。TRPV3通道可以被温热温度(31-39℃)及多种化学激动剂所激活,并受到机体内受到多种生理因子的调控。TRPV3通道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RPV3通道基因的缺失或异常会导致毛发生长异常或皮肤病的发生,特别是近期发现TRPV3通道的获得性功能突变会导致一种比较罕见的人类遗传性疾病——奥姆斯特德综合征(Olmstedsyndrome,OS)。本文从TRPV3通道的分布、功能、调控以及靶向药物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 标签: TRPV3通道 门控调节 生理功能 药物开发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为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检索Medline(1950~2012)、EMBASE(1949-2012)、Pubmed(1946-2012)、CurrentContentsConnect(1998-2012)和GoogleScholar(1992-2012)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乳腺癌(BreastCancer,Bc)相关性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共计6945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0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的存在而增加(anti—TP00R2.51.95%CI:1.94—3.25;anti—TG2.67,95%CI:1.65—4.33)。结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而增加,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原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甲状腺特异性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乳腺癌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切除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A组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率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腹腔镜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切除术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 预后
  • 简介:新一期英国《自然一遗传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基因对比研究,新确定了两个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基因。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和国际同行一起对比了200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5000名正常人的基因组图谱,发现基因ERAP1和IL23R这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

  • 标签: 相关基因 遗传学 脊柱 自然 英国牛津大学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自2004年7月~2009年12月南京市13692例50岁以上的男性在健康体检时行血清PSA检测。以PSA≥4.0ng/ml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共筛查出PCa患者140例,比较不同PSA值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结果:随着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率亦随之升高,低分化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高分化前列腺癌和中分化前列腺癌患者(P〈0.05),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早期PCa患者(P〈0.01)。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中低分化前列腺癌及晚期前列腺癌的比例高于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P〈0.01)。结论:血清PSA可以为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 简介:M2型丙酮酸激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在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2型丙酮酸激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致癌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M2型丙酮酸激酶 宫颈癌 癌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1和7天,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随访并记录患者1月、3月和6月mRS评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1d和7d血清hs-CRP水平1月、3月和6月mRS评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mRS评分相关性更好。③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应用改良CCI模型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痛觉过敏和自发放电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9、11、14天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同时选取术侧机械刺激缩腿反射阈值低于4g或者术侧和健侧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差异大于2s的CCI模型大鼠观察术后4-14天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结果:神经纤维损伤后,机械痛敏和热痛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同时在损伤区观察到三类放电模式:整数倍放电﹑阵发放电和周期放电。结论:术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机械痛敏的产生和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关系密切,不同的放电模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传入信息。

  • 标签: 改良CCI模型 机械痛敏 热痛敏 自发放电
  • 简介:目的: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F-κB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0%,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75.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NF.κB的表达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但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的表达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B-catenin的表达肿瘤的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catenin的表达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8)。结论:结直肠癌中β—cateninNF—κB的表达异常上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 标签: Β-CATENIN NF—κB 结直肠癌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3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例)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186例)给予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综合疗法.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体内IL-1,IL-8水平,SF-36量表评分,评价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IL-1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1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在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6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炎症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食用含有极高浓度三聚氰胺饲料的鸡所产的蛋含有的这种有潜在毒性的污染物的浓度仍然没有超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的上限。这是首个检查了三聚氰胺污染的饲料对产蛋母鸡的影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它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的《农业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双周刊上。

  • 标签: 产蛋母鸡 污染饲料 三聚氰胺 食品化学 杂志 农业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2年内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8±5.27)分(P均〈0.05);③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中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例骨折位移、1例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微型钛板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卵巢癌组织,4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且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P〈0.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HIF-1α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01)。结论:卵巢癌中HIF-1α高表达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HIF-1α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卵巢癌 HIF-1Α 免疫组织化学 化疗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静息心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Ⅰ组(心率〈70次/min),Ⅱ组(心率:70%-90次/min),Ⅲ组(心率〉90次/min);测量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按照其中位数分为两组:NT-proBNP〈2087.63pg/mL组和NT-proBNP≥2087.63pg/mL,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血清NT-proBNP的关系。结果:三组在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空腹血糖(FP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收缩压、LVEDD、FPG,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比例较高、LVEF偏低;三组在血清NT-proBNP比较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高于Ⅰ组及Ⅱ组、Ⅱ组高于Ⅰ组;NT-proBNP〈2087.63pg/mL组比较,NT-proBNP≥2087.63pg/mL组静息心率偏快,且患者中〉90(次/min)的比例较高(P〈0.05)。静息心率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1,P=0.035);静息心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 简介:生物大分子及纳米药物,比如,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针对真皮层的治疗药物,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在有些治疗领域有着透皮给药的需求。由于具有靶向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生物大分子及纳米药物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不仅具有无痛、给药方便等优点,而且运用物理手段可大幅提高大分子甚至纳米药物的透皮吸收及皮层靶向,能够避过胃肠道消化作用以及肝脏首过效用。将微针技术生物大分子药物相结合,能够同时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高靶向生物药物的无痛给药。本文简述微针透皮给药技术、以及生物大分子给药的研究进展,对微针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及纳米药物透皮给药的尝试研究做了介绍和总结,对存在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标签: 微针 生物大分子药物 纳米药物 透皮给药技术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慢性合并症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1533例,记录慢性合并症、并发症及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周围血管病变67.0%,高血压63.2%,血脂紊乱45.1%,家族糖尿病34.8%,高尿酸血症29.0%,视网膜病变28.0%,脂肪肝27.1%,糖尿病肾病21.1%。女性患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家族糖尿病史发生率高于男性,各种慢性合并症并发症多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定期监测并联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是防治各种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喜树碱-氟尿苷(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喜树碱-氟尿苷纳米颗粒,通过丁达尔现象证明已组装完毕。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组和喜树碱(CPT)单药组、氟尿苷(FUDR)单药组以及两种单药混合组(CPT/FUDR)作对比,采用MTT实验检测药物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探究CPT-FUDR纳米颗粒和CPT/FUDR混合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在药物浓度大于0.1μM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四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CPT-FUDR纳米颗粒组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单药CPT、FUDR和CPT/FUDR混合物组(P〈0.05)。在划痕实验中,培养48h后,CPT/FUDR混合物组和CPT-FUDR纳米颗粒组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且CPT-FUDR纳米颗粒组显著低于CPT/FUDR混合物组(P〈0.05)。结论:在体外,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CPT/FUDR两种单药混合。

  • 标签: 口腔癌 联合化疗 口腔鳞癌 TCA-8113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2型糖尿病(T2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2D患者287例和正常对照组307例健康人的ACE基因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CE活性及血脂水平,采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活性、血脂水平及T2D的相关性。结果:ACEI/D多态性在T2D组(DD:13.36%、ID:45.93%、II:40.72%)对照组(DD:13.24%、ID:43.90%、II:42.86%)的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组ACE各基因型之间ACE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各基因型的血脂水平分析显示II型DD型之间HD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ACE活性显著相关,但ACEI/D多态性不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无关,DD型高HDL水平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插入/缺失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