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分析肿瘤标志在肺癌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早治疗提供服务。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 50 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肺癌,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选择了 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分析肿瘤标志的检测结果。 结果: 从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在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验上其检测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肿瘤标志进行病情检查能提升诊断率,促使患者早日开展治疗,具有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观察肿瘤标志物 肺癌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联检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A724、CEA3、CA19-9、CA2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A724、CEA3、CA19-9、CA242水平,可以当作胃癌早期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肿瘤标志联检能够提高胃癌检测的敏感度、灵敏性。

  • 标签: 胃癌 诊断 肿瘤标志物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约每5个成人中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50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被发现并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濒危心肌、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是对心肌标志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胃癌相关的多项肿瘤标志的阳性率以及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进而筛选出胃癌肿瘤标志 ,并对该标志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方法  35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 2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两组血清中多种肿瘤标志。比较两组 12种肿瘤标志[糖类抗原 (CA)125、甲胎蛋白 (AFP)、铁蛋白 (Ferritin)、 CA15-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癌胚抗原 (CEA)、 CA242、 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β-HCG)、生长激素 (HGH)]的阳性情况; CEA、 CA19-9、 Ferritin、 CA242、 CA125肿瘤标志含量;中医辨证分型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 CA125、 Ferritin、 CEA、 CA242、 CA19-9阳性率分别为 42.86%、 25.71%、 45.71%、 34.29%、 42.86%,均高于对照组的 18.52%、 3.70%、 18.52%、 0、 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 AFP、 CA15-3、 PSA、 f-PSA、 NSE、 β-HCG、 HGH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 CEA、 CA19-9、 Ferritin、 CA242、 CA125肿瘤标志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 ,总体上实证 (肝胃不和型、痰湿凝结型 )阳性率显著低于虚证 (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 )阳性 率。结论 蛋白芯片检测与胃癌肿瘤标志结合诊断胃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CEA、 CA19-9、 Ferritin、 CA242、 CA125为 5种价值型相对较高的标志 ,并且其表达量与阳性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高度相关性 ,可为临床胃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肿瘤标志物 阳性率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已知的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如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多被用于在已经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标志,且缺乏特异性。对于存在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能发现血液中早期的生物标记包括蛋白质、microRNA等,对于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概率和早期诊断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性较高的血液标志进行综述,并对和其相关的预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技术进行阐述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标志与HBV-DNA定量和肝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乙肝患者187例,将其空腹血清送检,分析乙肝标志与HBV-DNA定量和肝酶的相关性。结果本组A组和C组阳性率最高,A组的AKP,B组的ALT、GGT、AKP均有相关性。结论乙肝血清标志、肝脏酶检测、HBV-DNA均可作用于了解乙肝患者情况,是具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指标。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HBV-DNA定量 肝脏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GEO(geneexpressionomnibus)和TCGA(thecancergenomeatlas)数据库中挖掘宫颈癌缺氧标志并对其预后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宫颈癌表达谱(GSE75034)缺氧组织和非缺氧组织中的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再运用基因功能分析(geneontology,GO)与通路富集分析(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筛选出相关的通路和相关功能的基因,结合TCGA数据库中宫颈癌的数据对其预后运用KaplanMeier与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337个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缺氧组织中上调的基因有184个,下调的有153个。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血管形成等有关;KEGG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生存分析显示富集在HIF-1通路上的PAI-1、BCL-2、HK-2与宫颈癌病人预后相关,其中PAI-1、HK-2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高表达组与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BCL-2是保护因素(χ^2=6.508,P=0.011),高表达组与患者生存期延长相关。结论PAI-1、BCL-2、HK-2可以作为宫颈癌缺氧生物标志,与宫颈癌病人的预后相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宫颈肿瘤 缺氧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较高的分子标志的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术前胃镜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胃癌并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5例,有淋巴结转移34例,无淋巴结转移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同源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术前病理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标志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标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标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CapG、TrkB、Prox-1、MMP-2、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85.3%(29/34)比35.3%(18/51)、76.5%(26/34)比29.4%(15/51)、67.6%(23/34)比11.8%(6/51)、64.7%(22/34)比33.3%(17/51)、61.8%(21/34)比29.4%(15/51)、52.9%(18/34)比23.5%(1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1、18.093、28.342、8.086、8.746、7.727,P均<0.01)。CapG、Prox-1、TrkB、MMP-2、VEGF-C、VEGFR3预测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AUC值(95%CI)分别为0.787(0.687~0.880)、0.772(0.656~0.860)、0.761(0.661~0.883)、0.724(0.618~0.830)、0.687(0.571~0.803)、0.583(0.452~0.715),其中CapG、Prox-1和TrkB的AUC值相对较高。CapG、Prox-1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χ2=4.792、13.664、4.204、19.948,P均<0.05),TrkB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χ2=12.036,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apG、TrkB、Prox-1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分别为70.2%(33/47)比94.7%(36/38)、70.7%(29/41)比90.9%(40/44)、69.0%(20/29)比87.5%(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4.909、4.683,P均<0.05)。结论CapG、TrkB和Prox-1是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相对较高的分子标志,均与胃癌的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分子标志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复发或者发生转移而导致预后差。分子标志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的主要分子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分子标志物 预后 治疗
  • 简介:摘要肝衰竭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症候群,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近年来,国内外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不断涌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甲胎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骨桥蛋白、高尔基体蛋白73、人β-防御素-1等,这些生物学标志对早期识别肝衰竭患者,准确评估其预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衰竭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高尔基体蛋白73 人β-防御素-1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现有的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不是很稳定,也尚无可靠的无创性指标来预测宫颈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在分子水平上找理想得肿瘤标记,使之成为能早期诊断宫颈癌、预测宫颈癌发病危险度及判断预后并能指导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检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对宫颈癌肿瘤标记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urvivin、SCCA、Telomerase、DcR3、OPN等肿瘤标记上,并取得一系列进展。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癌 早期诊断 肿瘤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HBV-M)的准确性。方法分别用ELISA和ECLIA对70份乙肝病毒感染阳性者的血清和40份健康者的血清份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采用Kappa值来判断ELISA和ECLIA检测HBV-M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并用χ2检验来排除抽样误差的影响。结果使用ELISA法和ECLIA法分别检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个指标,经对5个乙肝抗原抗体标志计算发现Kappa值在0.685-0.896之间,两种方法检测HBV-M结果具有高度或极强的一致性,经过配对χ2检验法得到χ2值在0.08-0.94之间,P值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互认提供了依据。其中使用ELISA法适用于筛检,ECLIA法对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Kappa检验 乙肝血清标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 标志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 190例心肌损伤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190例体检者作为对比(对照组),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五项生化标志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cTnⅠ(心肌肌钙蛋白Ⅰ)、 Mb(肌红蛋白)、 Hcy(血同型半胱氨酸)以及 BNP( B型利钠肽)的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可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标准,各项生化标志可起到互补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心肌损伤 生化标志物检验 差异性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膜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堆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某分支在短时间内发生闭塞,造成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NSTEMI诊断相对更困难。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被挖掘并用于疾病诊断、风险分层、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研究中。由于机器学习能处理复杂数据,并通过建立模型等方法较好预测临床疾病变化,因此其在肿瘤标志的挖掘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总结近年来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阐述其在标志挖掘中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标志挖掘中的优劣。

  • 标签: 机器学习 肿瘤标志物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旨在探讨流式荧光发光法联合检测血清学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预测价值,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本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住院患者305例(其中腺癌156例、鳞癌89例、小细胞肺癌58例、大细胞肺癌2例)为肺癌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对照组(HC)和肺部良性疾病对照组(BLD)各100例,应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的水平。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肿瘤标志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标志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癌及其病理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血清中五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辅助诊断肺癌、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82%、64.74%、76.40%、81.03%,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CEA、NSE、SCCA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组、HC组和BLD组间比较(χ²值分别为90.599、32.802、8.473、40.397,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oGRP水平在这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值为3.366,P>0.05),但在小细胞肺癌与肺腺癌(Z=6.404,P<0.001)和肺鳞癌(Z=5.765,P<0.001)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五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患者诊断的阳性率,晚期患者的阳性率(76.34%)与早期(35.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4.941, P<0.001)。血清中五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76.31%)和远端转移的阳性检出率(78.18%)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同时在淋巴结转移患者和远端转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χ²值分别为24.60、9.50,P均<0.05)。血清中五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70.82%)、准确度(69.10%)、阴性预测值(59.91%)均高于单项检测,ROC曲线显示,血清中五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诊断肺癌、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AUC分别为0.769、0.780、0.766和0.831。流式荧光发光法联合检测CEA、NSE、SCCA、CYFRA21-1和ProGRP五项肿瘤标志可提高肺癌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流式荧光发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