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及固定技巧。方法对2009年1~12月住院患儿中100余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及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稳妥,留置时间延长,减轻护士工作量,患儿容易接受。结论改良后应用静脉留置输液操作降低小儿痛苦,更加简便、实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操作技巧 固定技巧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熟练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次数,减低对盖冒的切割,提高浅静脉留置针在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通过我科10000例次住院手术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对其进行安全性总结分析。结果应用浅静脉留置针10000例次,平均穿刺成功率为98.5%。结论在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留置针,正确选择穿刺肢体和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量减少对盖冒的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和痛苦,提高手术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浅静脉留置 静脉帽 进针角度 静脉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行胸片的意义。方法回顾近2年来135例颈内静脉置管病人,均于置管后行胸部正位片,排除穿刺操作并发症。结果132例患者置管成功,使用过程均无异常情况,3例留置导管异位。结论胸片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的定位观察能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片 颈内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由于具有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穿刺方法、技术、材料等的不断更新,使得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已大大减轻,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捷。同时,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也要警惕其并发症的发生,优良的护理措施对并发症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不合理处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审方药师审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根据临床药学知识进行分析汇总。结果共审查调配中心医嘱23万余条,不合理医嘱1516条,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超剂量医嘱、给药间隔不合理、医嘱录入错误等方面。结论通过合理用药软件审核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处方可减少不合理医嘱,提高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审方药师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急诊科处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要求急诊医务人员在极短时间内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开始进行治疗。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静脉留置针因具备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急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急诊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控制和治疗静脉留置针泵高浓度药物所致静脉炎,以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40例静脉留置针泵高浓度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均连续治疗3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静脉炎疼痛程度评分为3.26±1.17,疼痛持续时间为(2.19±1.65)d;对照组静脉炎疼痛程度评分为6.58±1.29,疼痛持续时间为(5.32±1.12)d。经χ2、t检验,两组在以上几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有效治愈静脉留置针泵高浓度药物所致严重静脉炎且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如意金黄散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支架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安全、带管时间长、能减少静脉穿刺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及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身体部位 护理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9月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73例,男166例,女207例,平均年龄(59.16±9.31)岁,分为冠心病组259例,对照组114例。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近期服用激素者。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一致性检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 耳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8例上腹部不适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超声造影。依次观察胃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十二指肠等管壁结构及蠕动情况。超声造影结果与胃镜检查对比,得出结论。结果与胃镜对比,超声符合数为130例,符合率达87.8%。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诊断胃十二直肠疾病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8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术前分别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术后做好鼻胆管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本组8例均治愈出院。

  • 标签: 老年人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家庭看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1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名干预组实行有效的家庭看护。观察时间为3年,每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上门随访,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药物应用和副作用正确应对教育;对照组采用精神病人常规随访宣教。结果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35.487,P<0.001)。结论有效的家庭看护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创新,在临床上已被医生和患者接受。方法在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15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护理人员认为对手术的患者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就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我院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均未发生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介入术 护理观察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