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患者通常处于病情危急的状态,需要进行24小时监护。受到患者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其身体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减弱,若没有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患者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事件,这对患者来说,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威胁。为避免这种不良事件的出现,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医护人员要提高重视,将各项工作进行落实,全面提高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控水平,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 83 例老年患者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结果:83例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57例患者死亡于入院后2~3周,占比最高;51例患者发生在白天,占比最高;64例在病情恶化后1 h内猝死,占比最高。经病因分析可见,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结论:心内科中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合并症有关,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护,避免心源性猝死。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心脏病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其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但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由于孕产妇正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更易感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所以母婴同室的管理和院内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母婴同室 院内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进行分享。方法:针对我院从2019年6月开展ECMO以来,12例实施VA-ECMO患者进行了院内转运的情况进行讨论。结果:本组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转人心导管室,PCI术后成功转入ICU治疗,做到转运能后监测和治疗的无缝街接,无导管移位和心跳骤停等情況发生。结论:首先明确转运目标,组建转运团队,明确职责,评估转运风险,其次,制订标准化转运流程,应用核查单指导转运工作,最后,紧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

  • 标签: VA-ECMO 转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在 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治疗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为两组(病例数相等),研究组治疗中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参照组治疗中行常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不同患者临床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两组临床数据,两组对比,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可见差异性(P<0.05),并且研究组优势性凸显。结果 细节护理管理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患者治疗效果提升,院内感染者较少,应用效果得到医护患认可,效果理想,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控制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护理质量管理对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为本次医学调研的研究对象,基于2022年6月前未实施持续护理质量管理阶段收录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6月后实施持续护理质量管理的100例纳入干预组,将两组患者之间的干预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管理后院感发生率显著降低,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管理后的满意程度分值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讨论:ICU院内感染控制管理阶段,实施持续护理管理措施后,医院ICU住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事件的占比显著降低,进一步促进了医院院内感染的管理质量提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管理 ICU 院内感染控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质量的提升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100例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化”分组处理。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管道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短且转运中的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根本,也是提升院内转运质量的关键。

  • 标签: 管道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转运时间 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盘锦市2006-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的育龄妇女死亡数为876例,死亡率为66.88/10万,≥35岁的共计651例,占74.32%。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顺位第1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占26.14%,显著高于其他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疾病第1位为消化道肿瘤,其次是乳腺癌。患恶性肿瘤死亡的育龄妇女共计229例,≥35岁者188例,占82.10%。意外伤害死亡中交通事故为主要原因,其次为自杀。结论妇幼保健工作,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

  • 标签: 育龄妇女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肺心病患者死亡临床资料。结果呼吸道感染、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MOF、营养差、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患者预不良,病死率高。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死亡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内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急诊科内成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70岁之前各年龄段约为5~2∶1,70~80岁为1∶1,81岁以后则为1∶2。总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4.34岁,与男性的51.15岁较接近,与女性的61.46岁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死因前五位分别为各种创伤占37.50%,脑血管疾病占17.59%,心血管疾病占17.13%,恶性肿瘤占10.19%,慢性肺源性疾病占5.56%。50岁以下青年人的主要死因为各种创伤,尤其是车祸多发伤,而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也开始暴增成为其重要死因;50~70岁年龄段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其主要死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则是60岁以上病例的重要死亡病因。结论各种创伤、脑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是急诊科内成年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可预防和控制的;其次对指导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 成人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平区2001-2010年28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方法对2001-201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缺陷是和平区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其次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尤其是一二级预防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定期产前检查,提高产前检查及产科质量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围产儿 死亡率 死亡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郧西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郧西县2004~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亡原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郧西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婴儿期特别是新生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体重、意外窒息、先天性。脏病、出生缺陷。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医疗机构产、儿科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孕产妇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死亡 死因 分析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我国城市人群死因顺位也发生了变化.长期连续的人口死亡资料分析,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及综合服务的动态状况真实反映.死亡原因的综合分析,不仅是对疾病控制和监测工作,而且是对卫生科研等领域的工作,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为各级政府部门制订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确定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提供重要依据.徐家汇社区处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近10万人.为了解该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变动趋势,我们对徐家汇社区1995年~2004年的生命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社区居民 动态分析 徐家汇 上海市 死亡谱 卫生事业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于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与全因死亡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心理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营养状态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 Alb)指标为( 28.4±2.3) g/L、转铁蛋白( TRF)指标为( 2.3±0.6) mg/L、前白蛋白( PA)指标为( 187.5±54.4) mg/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50例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率 82%( 41/50)、非营养不良占 18%( 9/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 41例营养不良者, 1年内全因死亡率 51.2%( 21/41), 9例非营养不良者, 1年内全因死亡率 2.4%( 1/4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发生营养不良者,全因死亡率更高。临床根据心力衰竭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不仅能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明显改善。

  • 标签: 心力衰竭 患者营养状态 全因死亡研究
  • 简介:报告一例农民工患快进型矽肺的诊断、治疗、发展及死亡过程,结合病情,讨论快进型矽肺发生发展的原因及鉴别诊断,同时提醒相关部门,加大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及防尘监控力度,是防止快进型矽肺反弹的关键。

  • 标签: 农民工 快进型矽肺 防尘监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