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底折叠术(1aparoscopicNissenfundoplication,LNF)治疗食管返流病的长期效果。方法:从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Cochrane试验注册中心检索纳入了1991年到2007年10月发表的LNF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进行评价,最后用Rev-Man4.2.9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4个随机对照实验(RCT),包括440例患者,纳入随访研究共387例。术后主观结果如满意度[OR0.5095%CI(0.25,1.00)]、术后抑酸药物的使用[OR0.4595%CI(0.08,2.53)]、返酸和烧心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LNF发生率高于传统底折叠术(conventionalNissenfundoplicationm,CNF)[OR4.1695%CI(1.51,11.50)]。客观结果如再手术率[OR1.7795%C10.78,4.72)]、食管测压和24hpH检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LNF治疗食管返流病的长期效果和传统底折叠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NF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可能较高。

  • 标签: 胃食管返流 腹腔镜术 胃底折叠术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更进一步对在食管返流疾病中应用雷贝拉唑联合降逆胶囊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 择取过去一年( 2015.7-2016.7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80 例食管返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对每位食管返流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雷贝拉唑联合降逆胶囊治疗的观察组,评价二者不同临床效果。 结果: 无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还是 24h PH 改善情况方面, 观察 组的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的对照 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 对于食管返流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降逆胶囊结合疗法见效快、临床效果佳,应予重视推广。

  • 标签: 雷贝拉唑 联合疗法 胃降逆胶囊 胃食管返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2%~3.0%,多见于40~60岁男性。其病变隐匿,发病突然,出血量大,易反复出血,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如不及时处理,常危及患者的生命。Dieulafoy病患者的成功救治在于及早明确诊断并准确定位出血部位,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我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4例Dieulafoy病患者采用胃镜引导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胃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DIEULAFOY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经皮肝穿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确切安全。能明显降低病死率。食管底静脉曲张出血首先药物综合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大量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急诊手术,或严重的食管底静脉曲张、近期有出血可能的,应尽早尽快的使用经皮肝穿冠状静脉栓塞术。目的观察经皮经肝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底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12例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无效患者行直接门脉造影。结果术后即时食管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重度曲张3例;这3例重度曲张患者门脉造影显示原栓塞血管仍完全闭塞,出现新侧支循环静脉通路。结论经皮经肝冠状静脉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部分无效患者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 标签: 肝硬化/并发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发症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三切口管状与全重建食管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全重建食管术,实验组43例行管状重建食管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肺并发症、排空障碍、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指标对比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管状重建食管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全重建食管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长,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三切口术后 管状胃重建食管术 全胃重建食管术
  •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食管吻合对食管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体重较术前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组[(9.99±4.69)vs.(15.09±7.98),P〈0.01]、[(9.39±4.58)vs.(14.30±7.87),P〈0.01],管状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组[(13.25%vs.53.70%),P〈0.01]、[(10.84%vs.48.15%),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术管状-食管吻合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腺癌 食管胃接合处 胃食管反流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萎颗粒和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复春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萎颗粒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在胃镜征象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病理表现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萎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萎胃颗粒 胃复春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底大小与术后瘫的关系,以及瘫高危患者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胃癌根治术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测量容积比值(FV/TV), 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性能,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瘫的预测因素。将样本量增加到304例患者,其FV/TV >19.4%,分析这些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式。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瘫的保护因素。结果瘫组患者的FV/TV高于非瘫组[(25.7%±7.4%)比(17.8%±9.4%),t=-3.78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V/TV与瘫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858,P<0.05)。ROC曲线分析选取截断值19.4%,预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53.7%。304例FV/TV >19.4%的患者中瘫的发生率为9.2%。残<1/3和术后早期胃肠减压患者的瘫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FV/TV能有效预测术后瘫的风险;小残留和术后早期胃肠减压是预防高危患者瘫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胃肿瘤 胃排空 胃切除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需要行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所起到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需要行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为开展的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实际的临床对比实验发现,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大部切除术患者,其术后的排气时间明显较采取一般常规方法的对照组显著缩短。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离床活动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在整个住院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期间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胃癌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 胃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阴亏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行以益汤与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阴亏虚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行益汤与芍药甘草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脘疼痛、口干、嘈杂等胃炎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胃脘疼痛、口干、嘈杂等胃炎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亏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行以益汤与芍药甘草汤治疗效果良好,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益胃汤 芍药甘草汤 胃阴亏虚型 慢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糖尿病轻瘫(DGP)大鼠血糖和动力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成模后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DGP组、DGP+H2S组。DGP+H2S组腹腔注射硫氢化钠(14umol/kg/d),对照组和DGP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0周。每4周测一次血糖和体重,实验前再测血糖、体重,并用美兰残留率测动力。结果造模后实验组血糖水平和美兰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0周时,DGP+H2S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DGP组,但两组美兰残留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H2S能够降低DGP大鼠的血糖水平,但是对动力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硫化氢糖尿病胃轻瘫血糖胃动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换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并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更换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RDQ评分、QOL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RDQ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更换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更换胃管 胃液 咽喉 胃食管反流病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切除治疗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76例底贲门癌行根治性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全切除81例(LATG组),开腹全切除95例(O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ATG组和OTG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84)ml和(339±245)ml,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3例和19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9±1.1)d和(5.0±1.6)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5)d和(15±5)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Х^2=6.82,t=4.57,2.83,P〈0.05).LATG组和OTG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8±12)枚和(29±11)枚,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05);按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分层分析,LATG组和OTG组患者T1、T2、T3期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8)、(25±7)、(29±11)枚和(29±12)、(31±9)、(28±11)枚,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1.90,0.65,P>0.05).LATG组和OT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9/81)、0和19%(18/95)、1%(1/9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07,1.18,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切除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