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葡萄-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格列美脲(2 mg、1次/d)治疗,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先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了解到患者有G6PD缺乏症病史,随即查阅G6PD缺乏症患者不安全药物清单,发现格列美脲和阿司匹林均为可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高风险药物,认为两药联用可能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建议停用格列美脲,保留PCI和DES术后应常规服用的阿司匹林。该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降血糖药改用盐酸二甲双胍。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未发生溶血反应。

  • 标签: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阿司匹林 磺酰脲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美洛昔康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盐酸氨基葡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4.44%),研究组无显著不良反应(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无毒副作用,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盐酸氨基葡萄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型与木糖醇型口香糖对牙菌斑的抑制效果及差异分析。方法:将 10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葡萄组与木糖醇组,每组 50人,在统一变量的前提下于饭后同一咀嚼口香糖 7min后吐出,在此洗脱期内进行牙菌斑指数与口腔唾液流率的测定。结果:木糖醇组牙菌斑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葡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口香糖均能使口腔唾液流率上升,木糖醇组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葡萄组。结论:两种口香糖均具有预防功效,且木糖醇型口香糖对牙菌斑的抑制效果强于葡萄型口香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维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牙菌斑 口香糖 葡萄糖型 木糖醇型 口腔唾液流率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调节蛋白58(glucose-regulatedprotein58,GRp58)GRp5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GRp58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并分析GRp58表达量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GRp58主要存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胞质中.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Rp58的表达量(0.635±0.361)低于配对癌旁组织(0.899±0.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Rp58的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吸烟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GRp58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其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能相关。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调节蛋白58 诊断
  • 简介:摘要葡萄激酶(GK)是维持机体血糖稳态的关键酶,主要在人体胰腺和肝脏中表达。GK作为葡萄传感器,感知葡萄浓度变化,调节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尤其是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并促进肝糖原合成,有效维持人体血糖动态平衡。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和肝细胞的GK活性降低,控糖激素分泌及肝糖原合成异常,血糖稳态失衡,激活GK的活性可使患者恢复血糖稳态。

  • 标签: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传感器 血糖稳态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18F-FDG)PET/CT在胰腺肿瘤鉴别诊断与分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拟诊'胰腺肿瘤',并在检查后4周内获得病理学结果的66例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2~21.6(平均6.45±3.44),低度恶性组病灶SUVmax为2.4~12.8(平均7.04±3.65),良性组病灶SUVmax为2.0~2.6(平均2.30±0.29),其中恶性组与良性组、低度恶性组与良性组的SUVmax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及0.003),而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PET/CT对N分期的判断欠满意,但21.0%(13/62)病例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而改变了治疗决策。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胰腺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虽然在胰腺癌区域淋巴结的检出和判断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但对M分期的准确评估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了最优化的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氨基葡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94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患者选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的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盐酸氨基酸葡萄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患者,相比之下,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的76.60%,对比之下,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氨基葡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强膝关节功能,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酸钠 氨基葡萄糖 骨性膝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腹壁切口脂肪层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配伍高渗葡萄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20例)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行剖宫产术,于手术关闭筋膜后用50ml注射器抽取50%高渗葡萄20ml+4U普通胰岛素,其中5ml多点注射于腹壁切口脂肪层内,其余15ml冲洗腹壁切口,停留时间≥3分钟,灭菌纱布吸去多余注射液后缝合腹壁切口。对照组(120例)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行剖宫产术,常规关腹。观察两组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者120例,乙级愈合者0例,丙级愈合者0例。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者123例,乙级愈合者7例,丙级愈合者0例.切口甲级愈合率94.17%。结论肥胖产妇在剖宫产术中使用胰岛素配伍高渗葡萄能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胰岛素 高渗葡萄糖 肥胖产妇 剖宫产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率。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2-2021.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氯酸芬钠缓释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盐酸氨基葡萄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将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盐酸氨基葡萄胶囊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率。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2-2021.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氯酸芬钠缓释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盐酸氨基葡萄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将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盐酸氨基葡萄胶囊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率。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2-2021.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氯酸芬钠缓释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盐酸氨基葡萄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将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盐酸氨基葡萄胶囊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清、全血、血浆中电解质、葡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将50例受检者的血清、全血以及血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电解质及葡萄检测,并比较三种不同类型的血液标本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类型的血液标本葡萄、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可见,其Na+检测值差异不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lu、K+、Cl-检测值的比较则有血清显著高于全血和血浆的情况,而Ca2+检测值的比较则是全血显著高于血浆,显著高于血清,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全血以及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检测结果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临床检验的实践过程中,要考虑这种差异性并建立不同的参考值,为受检者的诊疗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 标签: 血清 全血 血浆 电解质 葡萄糖 检测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性膝关节炎,接受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治疗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于2021年7月到2023年3月期间,选取本院接受医疗干预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共计80例,基于临床医疗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单组患者40例,完成联合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的分析。结果:医学调研结果数据分析中,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用于骨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良好显著,促进整体医疗干预效率提升(P<0.05);通过评价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佐证了联合治疗方案开展后病情干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P<0.05);肢体功能评分则进一步证实联合干预方案开展,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优化膝关节炎症病理表现的应用价值显著(P<0.05);通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可有效佐证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用于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良好,可进一步优化膝关节功能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效提升(P<0.05)。结论:骨性膝关节炎病情治疗中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关节部位炎症吸收,优化膝关节生理结构,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优化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玻璃酸钠 氨基葡萄糖 骨性膝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性膝关节炎,接受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治疗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于2021年7月到2023年3月期间,选取本院接受医疗干预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共计80例,基于临床医疗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单组患者40例,完成联合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的分析。结果:医学调研结果数据分析中,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用于骨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良好显著,促进整体医疗干预效率提升(P<0.05);通过评价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佐证了联合治疗方案开展后病情干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P<0.05);肢体功能评分则进一步证实联合干预方案开展,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优化膝关节炎症病理表现的应用价值显著(P<0.05);通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可有效佐证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用于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良好,可进一步优化膝关节功能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效提升(P<0.05)。结论:骨性膝关节炎病情治疗中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关节部位炎症吸收,优化膝关节生理结构,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优化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玻璃酸钠 氨基葡萄糖 骨性膝关节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硫酸氨基葡萄片、胶囊和颗粒剂中砷(As)、镉(Cd)、汞(Hg)、铅(Pb)、镍(Ni)的含量。方法将药物研磨至细粉,加入浓硝酸,室温静置2h后进行微波消解,用1%硝酸定容至25ml,将溶液注入ICP-MS仪器测定As、Cd、Pb、Hg、Ni的含量。结果各重金属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0.001~0.028μg·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5.9%~113.5%,RSD〈5.0%。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片、胶囊和颗粒剂中As、Cd、Pb、Hg、Ni含量均能满足《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的要求。

  • 标签: 硫酸氨基葡萄糖 重金属 微波消解 ICP-MS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因双胫腓骨骨折术后1月余,手术切口渗液8d为主诉入院。入院后予以完善相关检查后,于8月22日行右小腿皮瓣转移+有大腿取皮术,双小腿植皮术。术后第1天,换药时见右小腿局部皮瓣变黑,局部无明显红肿,于13:30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13:40患者诉胸闷、呼吸困难、恶心。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溴己新葡萄注射液中盐酸溴己新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乙腈(2080),柱温40℃,检测波长25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盐酸溴己新进样量在10.024~100.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3%,n=6)。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溴己新葡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葡萄诱导细胞凋亡:将不同浓度葡萄作用于HK-2细胞不同时间,并经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细胞。采用抑制剂拮抗葡萄诱导凋亡: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hypericin)、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抑制剂(apopain)、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ME)作用于HK-2细胞30min,再加50mmol/L葡萄作用48h,后行FCM检测HK-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0mmol/L葡萄作用48h可诱导HK-2细胞发生凋亡,并可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而FCM检测发现10^-4mmol/Lhypericin、10^-4mmol/L和10^-6mmol/Lapopain、10^-7mmol/Lgenistein、10^-2mmol/LNAME可明显抑制葡萄诱导的HK-2细胞凋亡。结论:蛋白激酶C、caspase-3、蛋白酪氨酸激酶、一氧化氮(NO)都参与了葡萄诱导HK-2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

  • 标签: 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