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补脾化浊祛瘀方联合药膏药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虚浊瘀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60例,按收治时间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 两组均采用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抑制胃酸分泌、控制心室率、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脾化浊祛瘀方联合药膏药贴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疗效、胃粘膜修复情况,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

  • 标签: 门脉高压性胃病 脾虚浊瘀型 补脾化浊祛瘀方 瑶药膏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和抗勒氏激素改变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后卵巢功能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联用腹腔镜卵巢打孔及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和抗勒氏激素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 3个月后,复查 FSH、 T以及 LH水平, TC、 TG以及 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抗勒氏激素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0.05。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措施能够改善 PCOS相关激素水平,而且抗勒氏激素改变预测卵巢功能,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预后。

  • 标签: 超声 抗苗勒氏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腹腔镜卵巢打孔
  • 简介:目的:探讨抗勒管激素用于评价戈舍瑞林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激素受体阳性的术后、化/放疗后年轻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戈舍瑞林+他莫昔芬组(简称戈舍瑞林组)20例,他莫昔芬组20例(对照组)。戈舍瑞林组在戈舍瑞林注射前1d及注射戈舍瑞林3、6、12针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段内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E2、FSH、LH及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戈舍瑞林组的3个不同时间段血清E2、FSH、LH及AM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均〈0.05)。戈舍瑞林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50.0%),对照组6例(30.0%),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潮热、盗汗、性欲减退、阴道干涩、关节痛、骨质疏松等,均为Ⅰ-Ⅱ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勒管激素可以用于评价戈舍瑞林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卵泡刺激素 卵巢功能抑制 戈舍瑞林 年轻乳腺癌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期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 IU/L、11.99(9.18~16.16) IU/L、和11.43(9.37~15.63) IU/L;血清FSH/黄体生成素(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 μg/L、199.00(170.50~262.50) μg/L、252.00(233.00~291.50) μg/L、288.00(252.00~376.00) μg/L和382.00(264.00~499.50) 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期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DHEAS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CPP组、EP-RPP组及RPP组分别为41.65(14.80~59.88) μg/L、42.50(30.15~79.83) μg/L、52.32(43.08~98.54) μg/L、63.30(34.00~81.55) μg/L和70.89(51.85~100.02) μg/L;其中健康对照组、EP-RPP组和RPP组的血清DHEAS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RPP组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PP组、CPP组和EP-RPP组血清DHE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MH、BMP-6水平在EP-RPP组、EP-SPP组、RPP组、CP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GF-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5,Cut-off值为232.5 μg/L,该界值的特异度为83.30%,敏感度为75.00%;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预测早青春期女童青春期进展快慢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DHEAS虽然不能作为预测RPP的早期预警指标,但是对青春期启动和进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高低可能与Tanner分期有关。

  • 标签: 快进展型青春期 青春期启动和进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硫酸脱氢表雄酮 抗苗勒管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屈孕酮片联合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疗效,并探讨该治疗方案对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抗勒管激素(AMH)、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氯米芬,50 mg/d,1次/d,连续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屈孕酮片,10 mg/次,1次/d,连续服药21 d。两组疗程为4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和卵泡发育、妊娠率、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血清ApoB/ApoA1、AMH、AGEs水平。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卵巢体积(5.62±0.87)cm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7.94±1.03)cm3(t=7.722,P=0.000);卵泡最大直径(13.30±2.04)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1.12±1.83)mm(t=5.530,P=0.000);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90,P=0.025);观察组患者疗程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4.80±0.56)IU/L、黄体生成素(LH)(7.35±0.11)IU/L、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2.77±0.41)、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0.61±0.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003,P=0.000;t=6.449,P=0.000;t=5.304,P=0.000;t=5.008,P=0.000),雌二醇(E2)(190.51±23.11)ng/L、子宫内膜厚度(10.11±1.57)mm,明显高于对照组(t=38.521,P=0.000;t=6.001,P=0.000);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清ApoB/ApoA1(0.62±0.08)、AMH(4.13±0.61)μg/L、AGEs(118.04±13.35)ng/L,显著少于对照组(t=5.553,P=0.000;t=5.790,P=0.000;t=18.043,P=0.000)。结论地屈孕酮片联合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明显,且可下调血清ApoB/ApoA1比值、AMH、AGEs水平。

  • 标签: 地屈孕酮 多囊卵巢综合征 氯米芬 不育,女(雌)性 载脂蛋白B类 载脂蛋白A类 抗苗勒管激素 糖基化终产物,高级 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