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水体中藻类泛滥形成水华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危害及现有的几种处理方法的利弊,考察了采用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对绿藻门中的栅藻及原腔动物进行处理的可行性,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对栅藻及原腔动物都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效果,用其处理96小时栅藻生长抑制率为75.1%,原腔动物全部死亡。

  • 标签: 饮用水 斜生栅藻 轮虫
  • 简介:目的对陆路口岸及国际列车食品、饮用主要卫生监督指标进行快速检测,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水平。方法分析研究陆路口岸及国际列车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优化、整合、研发了包括食品/水质快速检测仪、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仪、胶体金检测仪、多参数视觉分析仪共4台仪器的卫生监督快速检测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和结果上传同步完成。结果该系统包括30余个检测项目。单个项目平均检测时间小于15min,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率大于90%,并能实时分享。结论开发了便于携带、高效便捷、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的快速检测及信息同步系统,适用于口岸公共卫生监管。

  • 标签: 国际列车 卫生监督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是饮用中新发现的消毒副产物,位居饮用中消毒副产物总量第三,其生成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和卤化物水平、饮用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类型有关。新近研究显示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比饮用中受控的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对饮用中检出率高的三氯乙醛设定了限值,但日益积累的证据表明非受控的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更高。本文综述了当前饮用中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与转化、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毒理学研究应关注的问题,以支撑科学的饮用卫生标准研制。

  • 标签: 饮用水 消毒 毒性作用 卤乙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用污染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情况。方法各采集蓄水池内水样及末梢水1份,并采集未经治疗患者大便或肛拭子样本共计10份,参照相关标准,依据患者临床各项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展开调查,检测生活用水微生物指标,并检验标本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情况,观察生活用水微生物检查情况,统计患者粪便、生活用水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生活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数值均高于《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综合各项实验结果发现致病菌为志贺氏菌,且检验中未见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结论本起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为志贺氏菌,疫情已得到控制,应加强饮用卫生监控,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饮用水污染 病原学检测
  • 简介:目的调查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与饮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具有明确诊断或者经医师体检诊断出生缺陷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居住地饮用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研究显示,母亲孕前、孕期及哺乳期和父亲饮用自家井水(〈50米)而其子女出生缺陷发生比例最高,饮用自来水出生缺陷发生比例排在第2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家庭居住环境附近有无河流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居住环境附近有无河流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无直接关系,但饮用类型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出生缺陷 饮用水类型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和居民的健康紧密相关,促进农村当中饮用水质质量的提升是使居民健康得到保证的重要手段。就砚山县来讲,一直在加强对水质卫生的监测,但是其在具体实施时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针对出现的实际问题实施有效解决策略,保证农村饮用的水质质量。

  • 标签: 砚山县 农村饮用水 水质卫生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市生活饮用出厂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选取深圳市35家水厂,于2007年9月和2008年5月采集市政供水水厂出厂水水样73份。水样的采集和检验按照GB/T5750.2-2006《生活饮用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进行,检测结果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84.93%(62/73)。在检测的75项指标中,部分水厂出厂水存在混浊度、铝、锰、三卤甲烷、二氧化氯、氯酸盐和余氯不合格情况。经Spearman相关分析,铝与浑浊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9,P〈0.01);菌落总数与游离余氯含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0,P〈0.01)。结论深圳市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良好。

  • 标签: 饮用水 水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中氟化物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及合量进行评估,明确了对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分量,进一步优化测试方法,提高实验准确度。方法根据GB/T5750.5—2006《生活饮用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离子色谱法)建立数学模型,从样品重复测量过程、标准系列配制过程、标准曲线拟合过程和方法回收率来讨论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12次重复测定生活饮用中氟化物含量均值为0.2347mg/L,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1mg/L,k=2。结论标准曲线回归拟合过程对扩展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大,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不确定度 氟化物 饮用水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连续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饮用中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方法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在线蒸馏,萃取,测定饮用中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结果 测定的挥发酚、阴离子洗涤剂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分别为0.0010 mg/L、0.03 mg/L。各指标在不同浓度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7.22%,加标回收率在90.0%~109.0%的范围内。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无污染,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 标签: 连续流动分析法 挥发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0—2022年元谋县农村饮用水质监测结果。方法:收集240份农村水样标本,根据 GB 5749—2006《生活饮用卫生标准》,对水质常规指标和氨氮进行监测分析,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依据GB/T5750.1~5750.13—2006《生活饮用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严格按照国家标本GB/T5750.2—2006要求保存样本,分析生活饮用水质监测结果。结果: 2020—2022年共检测了240份,其中2017年检测了80份,2018年检测了80份,2019年检测了80份。2020年的生活饮用水质监测合格率高于2021年和202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饮用的合格率较低,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确保群众身体健康。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水质监测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饮用氟含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精细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的所有自然村开展水氟调查工作,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改水、分散供水)采集居民饮用水样。水氟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依据《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 5749-2006)判定水氟是否超标。结果在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的36 625个自然村开展调查,其中,工程供水村24 682个,占67.39%;理化改水村2 610个,占7.13%;分散供水村9 333个,占25.48%。工程供水村、理化改水村、分散供水村水氟中位数分别为0.62、0.23、0.52 m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 809.95,P < 0.001);水氟合格率分别为96.47%(23 810/24 682)、99.73%(2 603/2 610)、96.37%(8 994/9 333),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2.74,P < 0.001)。全区12个盟市均有水氟超标村,其中,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水氟超标村数较多(479、282个)。结论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均有水氟超标村,后续需进一步督促相关部门对水氟超标村进行规划管理。

  • 标签: 饮用水 改水工程
  • 简介:目的掌握漯河市桶装饮用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现状,为市场监管和国家制订相应标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操作程序对2013-2014年采集的69份桶装饮用样品进行卫生检验。结果69份桶装饮用中7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样品总体检出率为10.1%。不同年份、不同包装类型、不同采样环节样品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漯河市的部分桶装饮用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现象,建议监管部门强化市场监测,维护消费者健康。

  • 标签: 桶装饮用水 铜绿假单胞菌 污染 检出率
  • 简介:2006年5月31日~6月7日,浙江省盲人学校出现了陆续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的患者,共发病1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这是一起因饮用未煮开的水所致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疫情调查 饮用水 实验室分析 现场卫生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农村饮用、环境卫生与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2017年我国农村饮用及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进行收集,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近两周介水传染病发病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种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表现为哑铃型特征,整体上看0-5岁疾病出现率最高,之后为55-59岁;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与水样合格率、集中式供水覆盖率、厨房卫生良好率、垃圾不随意丢弃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改善饮用质量,能够对介水传染病的出现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环境卫生 介水传染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区农村饮用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可致的健康风险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此期间于选择某区农村饮用地表及地下水源地水厂共45家作为研究对象,定期采集每个水厂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每个水样均2000ml,并分析水质检测合格情况。结果2017年度水样合格率58.33%显著高于2016年度的50.14%(P<0.05);2017年度末梢水水样合格率62.78%显著高于2016年度合格率53.89%(P<0.05);2017年度出厂水水样合格率62.78%显著高于2016年度合格率51.67%(P<0.05);2017年度健康风险度稍低于2016年度(但P>0.05)。结论某市在2017年农村饮用水厂出厂水及末梢水水样合格率均高于2016年度,提示某市在改善水质卫生状况、降低健康风险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水质卫生状况 健康风险
  • 简介:研究了饮用中有机物的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得到了水中有机物的SPME最佳萃取条件:水样调pH<2并用NaCI饱和,在室温下直接萃取30min。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时,纤维探针在280℃脱附2min,所建立的方法适于快速,方便地测定饮用中的有机物,不需浓缩和预处理。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饮用水 有机物 测定
  • 简介:三氯乙烯(简称TCE)是一种无色液体。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自来水厂处理原水都是加氯消毒。由于水中有很多有机物质,加氯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副产物,如氯仿、氯乙烯、三氯乙烯等。在《生活饮用卫生规范》中,测定三氯乙烯使用的是填充柱分离,样品前处理也比较复杂。随着仪器的更新,现在很多基层单位都普遍使用毛细管柱。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用大口径毛细管柱,顶空-气相色谱法对饮用中的三氯乙烯进行测定。该方法与常用方法比较,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同时准确度和灵敏度也符合检测的要求。

  • 标签: 三氯乙烯 毛细管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