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直立不耐受(OI)为最常见类型,因其不能耐受体位变化或长时间站立,故常在此类情况下发生头晕、头痛、黑矇,甚至突然晕倒等临床症状。OI虽无器质性损害,但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OI患儿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OI虽有一定认识,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等相关,现着重介绍神经体液调节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儿童OI中的变化及意义,并探讨OI患儿相关治疗对RAAS的影响。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直立不耐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05—2019年诊断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ER)、孕激素(PR)、p16、p53、错配修复蛋白(MMR)等指标的表达。结果本组MMMT病例的发生部位包括子宫原发29例、卵巢原发16例、子宫和卵巢双原发4例、宫颈1例。镜下可见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构成,分界清楚或相互混合。癌成分在整个肿瘤中占5%~90%不等,其中大部分病例以癌为主,少部分病例癌成分低于50%,其中2例低于10%。癌的类型大多为一种类型,有7例由2种类型的癌混合而成。子宫原发MMMT以子宫内膜样癌居多(55%,16/29),卵巢MMMT以浆液性癌居多(12/16),宫颈MMMT为鳞状细胞癌成分,其他为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肉瘤的类型,同源性肉瘤包括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以及高级别梭形细胞肉瘤,多见于子宫MMMT(72.4%,21/29);异源性肉瘤(包括软骨肉瘤、骨肉瘤及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卵巢MMMT(12/16);其中10例由2种类型的肉瘤混合而成。子宫卵巢同步发生肿瘤的形态和类型大致相同。直接蔓延或转移性肿瘤(卵巢、子宫、淋巴结、网膜、肠壁、皮肤)均为与主体肿瘤大致相同类型的癌。免疫组织化学ER和PR为双阴性(子宫肿瘤23/25,卵巢肿瘤8/10);p16弥漫强阳性(子宫肿瘤11/11,卵巢肿瘤6/6)。p53多为突变型表达(64%,21/33),在癌和肉瘤成分表达同步;在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癌的病例中,p53突变型表达占35%,在非子宫内膜样癌中占46.7%;在异源性肉瘤的病例中占31.8%,而非异源性肉瘤中占50%。28例(28/33,85%)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完整,仅5例(5/33,15%)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缺陷。结论女性生殖系统MMMT是高级别癌和肉瘤构成的双相性肿瘤,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织化学具有ER/PR阴性、p16弥漫强阳性的特点,多为p53突变型和MMR完整。

  • 标签: 混合瘤,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分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含有共价闭合环的非编码RNA(ncRNA),其特点是具有广泛性、稳定性、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的特异性。circRNA参与基因的表达、肿瘤的形成、增殖及转移等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circRNA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RNA 肾肿瘤 膀胱肿瘤 前列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三级医院伦理审查信息系统,实现伦理审查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伦理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并改进"、"检查结果"和"总结分析"四步,构建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和操作便捷的全链条式伦理审查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伦理审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完善和改进后的伦理审查信息系统,给予伦理审查管理工作以强大、有力的支持,使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结论信息化系统使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科学。

  • 标签: 伦理审查 信息化 医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益生菌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展开系统评价,以期为益生菌在GDM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其偏倚风险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1.0及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益生菌预防GDM的文献6篇,结果显示益生菌对GDM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RR=0.84,95% CI:0.53~1.34),且对孕妇的血糖水平可能也无明显影响。纳入益生菌治疗GDM的文献12篇,结果显示益生菌能够降低GDM孕妇的空腹血糖(WMD=-2.06,95% CI:-3.95~-0.17)、空腹胰岛素(SMD=-0.61,95% CI:-0.79~-0.42)、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WMD=-0.64,95% CI:-0.86~-0.43)、甘油三酯(WMD=-21.96,95% CI:-36.15~-7.78)、总胆固醇(WMD=-10.63,95% CI:-19.43~-1.83)、超敏C反应蛋白(SMD=-0.77,95% CI:-1.00,-0.53)以及剖宫产率(RR=0.57,95% CI:0.38~0.83)。结论益生菌干预对GDM无预防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未来还需更多研究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益生菌 妊娠期糖尿病 预防 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锂盐不仅对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有治疗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器质性疾病也有治疗作用。锂盐能维持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其造成的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损害;锂盐还能减少脑出血、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及水肿;另外,锂盐可促进脊髓损伤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就锂盐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脑出血及脊髓损伤这三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放疗患者摆位,并对比分析其在乳腺和盆腔放疗中与传统摆位方法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常州第二人民医院40例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盆腔患者各20例。利用患者定位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将三维可视化模型与真实治疗环境融合,通过交互操作使得三维可视化模型位于加速器等中心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际患者的摆位。每例患者每周先进行传统摆位、再进行三维可视化引导放疗摆位,分3周采集,所有患者共240次摆位数据,以锥形束CT(CBCT)引导的摆位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患者和盆腔患者三维可视化引导摆位x、y、z轴摆位误差绝对值后分别为(1.92±1.23)、(2.04±1.16)、(1.77±1.37)mm和(2.07±1.08)、(1.33±0.88)、(1.99±1.25)mm,各轴精度较传统摆位分别提高了38.83%、52.40%、33%和36.84%、54.04%、52.58%,y、z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6 ~5.734,P<0.05)。同时,对于乳腺患者,两种摆位方法y方向误差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1,P<0.05),对于盆腔患者,两种摆位方法在各轴的误差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6.415、7.200,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放疗摆位方法有效提高了乳腺和盆腔患者的摆位精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治疗 三维可视化 增强现实 患者定位摆位
  • 作者: 黄敏 单春剑 张爱霞 孙志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
  • 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3 黄敏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210004,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3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估、比较英国国家重症监护审计和研究中心(ICNARC)-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EWS)系统、美国孕产妇安全国家联盟推荐孕产妇早期预警标准(MEWC)、爱尔兰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爱尔兰孕妇早期预警系统(IMEWS)对我国孕产妇病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9年1—12月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入住孕产妇共87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采集住院期间的数据,使用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同时进行评估,比较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危重症孕产妇的预测、识别能力。结果872例孕妇,其中危重症167例占19.2%,非危重症705例占80.8%。OEWS、MEWC、IMEWS危重症组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依次为4(2,6)、3(0,6)、5(3,6)分,非危重症组评分依次为1(0,1)、0(0,0)、2(0,3)分,危重症组评分显著高于非危重症组(P<0.001)。OEW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 0.948~0.975,P<0.001),MEWC的AUC为0.803(95%CI 0.757~0.850,P<0.001);IMEWS的AUC为0.853(95%CI 0.817~0.888,P<0.001)。OEWS为0分时无产科危重症发生。OEWS≥6分时阳性似然比为8.208 6。结论3种国外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我国产科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3种预警系统中,OEWS的预测能力优于另外2种预测系统,并且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但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环境、条件等差异,各产科医疗单元可根据自身条件,对OEWS进行改良,设计符合自身临床需求的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 标签: 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危重孕产妇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DCNN)全自动近视性黄斑病变(MMD)筛查及其严重程度评估系统。方法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6 068张眼底图像构建训练集,并选取公开的眼底图像数据集构建测试集。对眼底图像进行预处理及扩增、MMD病变等级标注、数据清洗。构建全自动MMD筛查系统,该系统由两级网络结构组成,第一级网络结构用于识别MMD是否存在,第二级网络结构用于判断MMD病变的严重等级。比较VGG-16、ResNet50、Inception-v3和Densenet这4种常用的DCNN方法在MMD筛查及严重程度识别任务中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精确率、F1值、曲线下面积(AUC)、Kappa系数性能。结果Densenet网络模型在MMD筛查任务中表现最优,其敏感度、特异性、精确率、F1值和AUC分别为0.898、0.918、0.919、0.908和0.962。Inception-v3网络模型在MMD严重程度识别任务中表现最优,其敏感度、特异性、精确率、F1值和AUC分别为0.839、0.952、0.952、0.892和0.965。可视化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采用的网络结构模型可自动学习MMD严重等级判断的临床特征,准确识别弥漫性和局灶性脉络膜萎缩区域。结论基于DCNN的眼底图像MMD筛查方法可自动化提取MMD的有效特征,并准确进行MMD筛查及其严重等级判断,可有效辅助临床。

  • 标签: 近视性黄斑病变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 筛查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儿呼吸系统病变的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分娩孕28~36周PPROM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呼吸系统病变分为2组,并发呼吸系统病变65例,未并发呼吸系统病变85例。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检验其区分度和校准度后利用R语言绘制Nomogram图。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模型为:logitP=18.660+0.041Age-0.519Week-0.006Time+0.107WBC1-0.125WBC2+0.045NE1-0.063NE2-0.009CRP1+0.021CRP2。绘制Nomogram图可根据母亲年龄、孕周、破膜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概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母亲年龄>30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 kg、胎龄<35周、孕晚期发热、宫内窘迫、多胎、剖宫产为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年龄>30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 kg、胎龄<35周、孕晚期发热、宫内窘迫、多胎、剖宫产是导致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Nomogram图可预测PPROM患儿发生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性,从而更好地加以防治。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新生儿 呼吸系统病变 高危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广泛颅内钙化较罕见。文中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合并对称性广泛颅内钙化,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广泛颅内钙化的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本病例研究发现,神经精神狼疮病情活动及抗磷脂抗体阳性可能是颅内钙化的危险因素,维持病情缓解及规范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神经精神 钙化 抗体,抗磷脂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α-突触核蛋白的病理性沉积和清除障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过程,然而目前其机制仍不清楚。脑胶质-淋巴系统是脑内清除代谢废物及沉积蛋白的功能管道网络,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帕金森病中的相关研究仍处在初始阶段。探索帕金森病中脑胶质-淋巴系统及其与α-突触核蛋白清除之间的关系,或许能为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揭示新线索,为帕金森病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脑胶质-淋巴系统
  • 简介:摘要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是布鲁杆菌病的一种,占布鲁杆菌病发生率的2%~53%。近年来我国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变特点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因此,就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规范、鉴别诊断、治疗规范等问题,结合诊疗的经验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规范的临床诊断还依赖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仅从疾病的某个方面进行诊断,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尽管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临床特征,但在临床中有时需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尤其需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最基本环节或最主要环节,手术治疗是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关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进行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多中心研究,对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若竹 朱俊霞 王媛媛 赵双云 彭楚芳 周琼 孙瑞青 郝爱民 李帅 王勇 夏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开发具备判断儿童牙齿是否龋坏尤其是判断未成洞龋能力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雏形。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2013年10月至2020年6月拍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全身麻醉治疗前患儿单颌口内数码照片712张,以记录完备的治疗后病历诊断结合口内像确定牙齿是否龋坏以及龋的类型,具体包括:已成洞的龋(成洞龋)、未成洞的窝沟龋、边缘嵴釉质未破坏的邻面龋(未成洞邻面龋)。由儿童口腔科医师使用VoTT软件(Windows 2.1.0,Microsoft,美国)对不同牙齿及龋坏类型进行标注。分5个标签组:未成洞窝沟龋、未成洞邻面龋、完好无龋坏的牙齿邻面、成洞龋及无龋牙(含已完好充填的牙齿);每个标签组数据按6.4∶ 1.6∶ 2.0的比例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数据。采用标注后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并建立龋齿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以龋坏概率大于50.0%作为患龋的判断标准输出判断结果,并对测试集数据进行识别。应用灵敏度、特异度等作为识别各类龋坏准确性的指标评价人工智能系统的判断能力。结果712张单颌口内照片经分割标注得到未成洞窝沟龋953张,未成洞邻面龋1 002张,成洞龋3 008张,无龋牙3 189张,无龋邻面862张,共计9 014张图像数据。测试集的识别结果:对成洞龋识别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7.0%;对未成洞窝沟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99.0%;对未成洞邻面龋灵敏度为88.1%,特异度97.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龋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雏形,具备判断龋坏的能力,对同组样本该系统不仅能准确判断成洞龋,对未成洞的窝沟龋、边缘嵴釉质未破坏的邻面龋也能准确判断。

  • 标签: 龋齿 人工智能 儿童口腔医学 深度学习 计算机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在电子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选择2018年6—8月及2019年3—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7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后70名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及医护满意度指标。结果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3.725 ± 0.332)min,医护满意度为64.29%(45/70);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1.901 ± 0.237) min,医护满意度为97.14%(68/70),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97,χ2值为8.425,P<0.05)。结论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有效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效率,实现了麻醉科电子自控镇痛泵网络化的管理。

  • 标签: 电子自控镇痛泵 智能管理 术后疼痛 麻醉 质量
  • 简介:摘要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是当前最生理性的起搏方式,既能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实现心脏再同步,又能维持窄QRS波患者心室同步性。其中由我国学者原创的左束支起搏技术,弥补希氏束起搏的不足,扩展了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的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2月《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全球首发,统一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定义,规范了操作流程及植入适应证。本文论述希浦系统起搏的优劣势,并期待更多循证医学的开展以回答及解决相关的临床问题。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生理性起搏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锂盐不仅对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有治疗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器质性疾病也有治疗作用。锂盐能维持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其造成的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损害;锂盐还能减少脑出血、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及水肿;另外,锂盐可促进脊髓损伤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就锂盐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脑出血及脊髓损伤这三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在电子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选择2018年6—8月及2019年3—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7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后70名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及医护满意度指标。结果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3.725 ± 0.332)min,医护满意度为64.29%(45/70);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1.901 ± 0.237) min,医护满意度为97.14%(68/70),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97,χ2值为8.425,P<0.05)。结论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有效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效率,实现了麻醉科电子自控镇痛泵网络化的管理。

  • 标签: 电子自控镇痛泵 智能管理 术后疼痛 麻醉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