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SS患者外周血中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19413的表达,以及在pS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4例pSS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的circRNA变化进行微阵列筛选。以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PCR)验证30例pSS患者和3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circRNA hsa_circ_0019413的表达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外周血中circRNA hsa_circ_0019413的潜在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将circRNA hsa_circ_0019413的表达水平与pSS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通过微阵列分析,在2组之间差异表达437个circRNA[差异倍数(FC)≥2.0,P<0.05],其中上调circRNA 365个,下调circRNA 72个;②通过qPCR验证发现pSS患者circRNA hsa_circ_0019413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pSS外周血中circRNA hsa_circ_0019413具有潜在诊断价值[AUC=0.883,95%CI(0.782,0.984),P<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circRNA hsa_circ_0019413的表达水平与pSS患者病情评估指数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ESSDAI)、ANA滴度呈正相关(r=0.721,P=0.012;r=0.625,P=0.040),而与IgG、ESR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的circRNA hsa_circ_0019413可能参与pSS发生发展,可能成为pSS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环状RNA hsa_circ_0019413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核心组分及机制。方法采用BATMAN-TCM平台获取增液汤的主要成分及其预测靶点,通过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及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获取干燥综合征的靶标基因,并运用Omicshare平台获取增液汤与干燥综合征靶标基因的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将交集靶点上传到DAVID网站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6.1进行结果分析并将其可视化。结果筛选得到9个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成分,25个核心靶点,DAVID分析得到29个生物过程,25条相关通路。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关键靶点为L-天冬酰胺、甲基麦冬黄烷酮B、二氢麦冬黄酮E,主要作用于PI3K/AKTt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通路、Toll样通路等。结论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为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增液汤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然干燥护理法对新生儿脐部脱落及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0例,按出生时间顺序分为探析组(n=45)与对比组(n=45),分别实施自然干燥护理法与常规护理法。并对两组脐部感染情况、脐带脱落时间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探析组脐部感染情况、脐带脱落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自然干燥护理法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可有效促进其脐部脱落及愈合,同时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自然干燥护理法 新生儿脐部脱落 新生儿脐部愈合
  • 简介: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近年来IgG4相关性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是一种以血清IgG4升高,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器官或组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干燥综合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临床常易漏诊、误诊。现收治1例干燥综合征伴血清IgG4升高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IgG4 相关性疾病 鉴别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禁食禁饮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继发口腔干燥的真实感受,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舒适需求、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质性研究,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将腹部手术后患者继发口腔干燥的真实感受归纳为以下3个主题口干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受访者知识缺乏,希望得到情感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继发短暂口腔干燥的关注,按需完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质性研究 腹部手术 口腔干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及唇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及唇腺中PRD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Blimp-1蛋白在唇腺组织中的表达。评估PRDM1 mRNA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SS组CD4+T和CD19+B细胞中PRDM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P<0.01)。根据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jö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将pSS患者分为活动组(ESSDAI≥5)和非活动组(ESSDAI<5),活动组CD4+T和CD19+B细胞中PRDM1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活动组(P<0.05)。pSS患者唇腺腺泡、导管周围及生发中心可见Blimp-1阳性聚集,唇腺PRDM1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浸润度呈正相关(r=0.781,P<0.001)。结论Blimp-1高表达于pSS患者,可能影响pSS疾病活动,在pSS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慢性自身免疫病 Blimp-1 B细胞 T细胞
  • 简介:[摘要] 干燥综合征(SS)属于腺体功能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口干为首要症状,长期的口干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本文就SS患者口干的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评估和管理SS患者口干燥症提供参考。

  • 标签: [] 干燥综合征 口干症状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益气健脾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唾液流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是从2020年1月份开始,截止到2020年的12月份,抽取在该时间段中,符合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诊断的患者48人,进行分组,A组24例和B组24例,A组给予西医正规治疗,B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益气健脾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唾液流率。结果 A组的总有有效率为66.67%,B组的总效率更高,为87.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唾液流率均有所提高, B组治疗后的唾液流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唾液流率,达到益气养阴、生津润燥的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益气健脾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临床效果 唾液流率。
  • 简介:【摘 要】:总结了1 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重点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的高热,缓解疼痛、眼干等不适症状,做好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病情明显好转,无并发症发生,住院2周后出院。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 中西医结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型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气阴两虚 沙参麦冬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采用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分组依据为护理方式差异性,分别将采用常规护理和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的小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干预4周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优的免疫学相关血指标水平,组间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干燥综合征,多学科协助,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探讨伴有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 FOG)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静息态指标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 DC)的变化特点,并探究FOG产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17例伴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PD with FOG, FOG+),36例无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PD without FOG, FOG-)和44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所有被试均接受rs-fMRI扫描。通过静息态数据计算FOG+、FOG-和HC三组人群的DC值。F检验得到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双样本t检验比较FOG+、FOG-和HC三组人群两两之间的差异。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经过整体误差(familywise error rate, FWE)多重比较校正,且团块体素>20。提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DC值分别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17)得分和FOG问卷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F检验结果表明三组间的主效应在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顶上小叶,右侧额叶Sub-Gyral。进一步双样本t检验表明,与HC组相比,FOG+组DC值在右侧额内侧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显著降低;而在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显著升高。和HC组相比FOG-组DC值在左侧额上回,右侧小脑Ⅸ小叶区的显著升高,在右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外核的显著降低。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FOG+组的FOG问卷得分与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DC值呈正相关(r=0.574,P=0.020;r=0.506,P=0.046);HAMD-17得分与右侧额内侧回呈正相关(r=0.547,P=0.028)。结论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叶和小脑局部的DC值异常可能与PD患者FOG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度中心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方案对冻结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纳入70例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后,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VAS评估)、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 )情况。结果 在术后6小时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觉水平相当(P>0.05),但在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研究组的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冻结肩 肩关节功能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在冻结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为冻结肩患者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冻结肩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冻结肩患者采取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肩关节镜 关节囊松解术 保守疗法 冻结肩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uhrasound-guidedvacuum-assistedbiopsy,UGVAB)系统对具有适应证的乳腺多发病灶和单发病灶诊断性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345例乳腺小病灶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通过UGVAB系统连接旋切刀穿刺到超声定位病变,尽可能完全切除病变。术后对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进行随访和超声检查。结果大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较好的顺应性。多灶性病变组不适症状发生率(18/157)高于单发病灶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病灶均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多灶性病变组中癌或ADH的发生率(14/157)高于单发病灶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灶性病变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良性病变残留率均高于单发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并发症的良性肿瘤患者均不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良性病变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复查中无假阴性。结论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对具有适应证的乳腺多灶性病变进行诊断眭切除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病变 真空辅助活检 超声引导 诊断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的体检人员80例,将其依据随机表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受检人员40例,接受进口采血管的受检人员作为实验组,接受国产采血管采集的受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最后将分离的血浆放在冷藏和室温,对不同时间段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后可知,参照组受检人员的各项指标比较比实验组,前者相对较低,室温条件下,送检4小时和8小时的所得结果较比立即测定,前者相对较高,组间数据经统计可知,差异显著,在低温条件下,送检4小时和8小时的所得结果较比立即测定,结果差异不大。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会由于厂家和质量的差异而影响凝血酶时间,同时标本放置时间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 标签: 凝血真空采血管 标本放置温度 时间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简单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5~50岁,肿瘤长径4~22 mm;对照组患者年龄26~52岁,肿瘤长径5~21 mm。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瘤,观察组患者使用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85±5.47)min]、切口愈合时间[(3.86±0.92)d]及住院时间[(5.12±0.46)d]均短于对照组[(49.71±6.32)min、(6.22±1.15)d、(8.83±0.79)d](均P<0.05),术中出血量[(15.46±4.23)ml]少于对照组[(28.73±4.41)ml](P<0.05),切口长度[(4.42±1.01)mm]短于对照组[(26.54±2.87)mm](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与36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36±0.84)分、(1.06±0.25)分]均低于对照组[(4.19±0.97)分、(2.15±0.42)分](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WHOQOL-100评分(82.14±5.45)分高于对照组(76.29±5.49)分(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14%(14/99)]较观察组高[3.03%(4/99)](P<0.05)。结论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效果突出,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进程加快,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 标签: 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肿瘤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前,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成批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增多,护士在接待成批人群采血时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会相应增加,因此,提高成批人群的采血效率是必要的。我科2004年5月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采血.对394例患者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止血带 成批 人群 真空 健康体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形成湿包的各种原因及改进措施,降低灭菌包湿包率,从环节上控制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方法对我院2017年9-12月份及2018年1-3月份的湿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组对比,比较两组湿包率、原因,拟定改进对策。结果通过对造成湿包的装载因素、蒸汽质量等原因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结果湿包率下降了0.23%,下降率达到62.2%。极大的减少了湿包的发生,保障了器械、物品外包装的屏障作用,从环节上阻断了外界微生物通过潮湿的“液体通路”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1。结论通过对湿包原因的环节质量控制,降低湿包率,提高脉动真空灭菌工作效率,保障器械供应的高效性、及时性,阻断了灭菌包二次污染途径,保障了患者诊疗过程安全,并有效控制人力、耗材。

  • 标签: 脉动真空灭菌器 湿包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其中CA、FE在肝素锂组(包括A与B两组)和血清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肝素锂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肝素锂A、B组与血清组经F检验结果显示

  • 标签: 不同真空 可比性分析 检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