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同国,汉文又作杨同国或杨童国,藏文作Zhangzhung,译为“象雄”,是中国唐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及其建立的国家的名称。最早记载同国史地者为《通典》卷190《边防》、《唐会要》卷99,《太平寰宇记》卷185亦有《大同国》的记载,但多为抄袭《通典》。藏文史籍也有所载,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部分。早期以敦煌藏文史料为代表,晚期则以《拉达克史》较为翔实。

  • 标签: 史籍 地望 《通典》 文史 史料 汉文
  • 简介:骆驼是唐代重要经营的牲畜之一。印是用不同的印记分别烙在骆驼的相关部位,以便于放牧和管理。标志所有权。本文旨在探究大英博物馆藏安迪尔古城所出手稿中的骆驼图案。文章首先梳理唐代的印体系,包括印的类型、内容和施用。在此基础上,讨论手稿中疑似印的四种可能性,分析印孤证出现的原因。

  • 标签: 唐代 驼印 厩牧令 丝绸之路
  • 简介:本文分析了子山土台遗址的形制、性质,结合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发现和巴蜀地区“尚五”传统,认为其为五级台阶状。文章梳理以往对该土台年代的研究,认为其始建于商代至战国之间,废弃于战国晚期至秦。成都平原及附近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遗址中,金沙遗址与子山土台距离不甚远,遗址等级、规模相当,建筑方向一致,子山土台应当是在东周时期中原高台建筑盛行的风气影响下,由金沙遗址使用者采用当地的建筑技术建造的。

  • 标签: 羊子山土台遗址 成都平原 商周时期
  • 简介:我们的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是令人奋进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是能人辈出的时代.有许许多多有志青年,他们为着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富裕驰骋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谱写着人生最绚丽的篇章.庐江县政协委员晗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用勤奋、刻苦、朴实、奉献,在人生的旅途中展示着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下了不平凡的业绩.

  • 标签: 祖国 刻苦 力量 时代 两个文明建设 勤奋
  • 简介:西安户县化庙,位于秦岭化峪内,至迟创建于元代。现存主要建筑为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单檐庑殿顶。献殿始建于明初,但是较多地体现出元代建筑的特征与风格,同时也局部体现出明代建筑的做法特征。献殿的结构与构造做法严谨、简明,整体建筑风格敦厚大气,是体现元、明时期木构建筑营造做法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

  • 标签: 户县化羊庙 献殿 营造做法 元代 明代
  • 简介:楼洞古镇,在赤壁市往西27公里处,它头枕幕阜群山,背依松峰山北麓,迎关着日月,落寞而清冷。如今,少了繁忙,多了静谧。沧海桑田,世呈变幻。谈起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茶马古道",殊不知还有另一条堪比"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之道。历史上它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经江西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社旗,驮运至黄河,然后一路走张家口,至包头。东路砖茶往北入归化(今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恰克图,从这

  • 标签: 羊楼洞 轮碾 松峰山 茶叶之路 观音泉 福建武夷山
  • 简介: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重器、商代礼器四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所以宁乡人把它尊为该县的文化标志。可是在河北省广宗县城的显赫地段,也建有一座四方尊公园。这其中有什么原由?国宝身世,谜团重重。广宗学界列举铁证,揭秘真相。

  • 标签: 四羊方尊 国宝 身世 国家博物馆 文化标志 河北省
  • 简介: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汛情的晴雨表,因此,甘肃汛情的准确预报对于整个黄河中下游的防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年代,报以其时效性高、成本低、传播噪音小等优势,成为传递汛情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线性模式理论出发,分析了报产生的背景、方式及其特点。

  • 标签: 羊报 信息传播 线性模式
  • 简介:<正>(土)塵(豕土)(马土)(犭土)等字是否与牡通作,(匕)麀(豕匕)(马匕)(犭匕)等字是否与牝通作,古文字学界对比仁智互见,久讼未决。这一问题的最早提出者是罗振玉,他说:“《说文》:‘牡,畜父也,从牛土声,’此或从,从鹿,从犬。牡既为畜公,则从牛从犬从鹿得任所施。牡或从鹿作塵,犹北从鹿作麀矣……《说文》:‘牝,畜母也。从牛匕声。’母畜对牡而称北,殆犹母对父而称匕。豕犬亦有牝,故或从,或从豕,或从犬,或从马。诗麀鹿之麀,乃牝之从鹿者,与(匕)(豕匕)(犭匕)(马匕)诸字同,乃诸字皆废而麀仅存;后人不识此为

  • 标签: 古文字学 罗振玉 仁智 说文 甲骨文 上寺
  • 简介:北方系青铜器多装饰各种动物纹,而纹占有相当比例。本文选取了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五件装饰纹的北方系青铜器,通过对器型的介绍、功用的分析,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北方系青铜器的认知。最后,依据艺术起源理论,对采用纹装饰的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加以探讨。

  • 标签: 北方系青铜器 羊纹 内蒙古博物院 功用 艺术起源
  • 简介:本文认为成都子山土台之功效为灵台,是古代帝王得民心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并联系到金沙遗址玉琮、玉璧,认为两者可等量齐观,均与杜宇称帝及祭祀有关。文中涉及的东汉养老画像砖不仅再现了汉代对庶老的养老情景,同时亦是对秦前期庶老礼制的承袭和印证。

  • 标签: 文物 历史价值
  • 简介:成都的花会起源于唐宋,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在青羊宫举行。它的举办为市民百姓游乐赏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据文献记载,从每年春节开始直到四月,达官贵人、骚客墨士、淑女名媛纷纷西出笮桥门踏青赏花,正如陆游诗中所描述的“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在经历了元明的衰落后,花会在清代得到恢复。

  • 标签: 青羊宫 娱乐生活 民国时期 市民 成都 花市
  • 简介:拙文《五传说,一个美丽的附会》发表之后,引起了一些见解不同的反应,这是好事。悬案既提出来讨论,最怕没有反应,因此可以说拙文的初衷目的是已经达到了。五传说的美丽是永恒的,但其起源确实是一个历史上的千古之谜,在破解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误会。误会是认识问题,其性质与轻薄调侃的截然是不同的,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进行平等的探讨、争鸣,是一个学者应有的风范。因此我明知已经是离经叛道,但也要再“颠覆”一回,因为任何人都有这种权利。

  • 标签: 传说 海洋文明 认识问题 实事求是 离经叛道
  • 简介:为配合基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四川西昌市裕隆回族乡长村和星宿村的耳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槽子田墓地,该墓地共发掘墓葬80座,墓葬形制分为凸字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两类,出土各类随葬品500余件,为研究安宁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羊耳坡遗址 槽子田墓地 凸字形墓 带流壶 安宁河流域
  • 简介:1995年夏,我区考古人员在敖汉旗山1号辽墓壁画中,发现了目前我国已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山1号辽墓壁画(图一),面积为132×135厘米,内容为墓主人的重要生活。图中,墓主人倚坐在木椅上,其左侧为一名发契丹男侍,手捧唾盂;右侧为两名汉装男侍,...

  • 标签: 西瓜籽 敖汉旗 李时珍《本草纲目》 契丹人 辽上京 《松漠纪闻》
  • 简介:昆明甫头墓地出土的造型精美的动物脚形器被定名为“鹰爪形木祖”,然而从椭圆状圈纹和脚趾数量来看,云南青铜器上常见的猛兽图像与符号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滇文化中最早出现的虎与豹这两种大型猫科动物仅有纹饰上的差异,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很难将它们分清。随着西汉王朝的势力在滇池周围地区的迅速推进,这种虎豹混同的情况已得到彻底改观。同时,在滇国青铜器上广泛出现的猛兽纹饰与符号成为某种特权的象征,而所谓的“鹰爪形木祖”可能就是这种族群记忆在漆器上的遗留。

  • 标签: 滇国青铜器 猛兽图像 豹纹符号 “鹰爪形木祖” 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