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展程序化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及体检者满意度采取程序化和谐护理,探究此项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为在本院体检中心实施体检的100例受检者,研究节点: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回顾护理形式,以其不同之处进行分组,分为5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50例的观察组,展开程序化和谐护理,针对2组的体检等待时间、体检用时、护理质量、体检者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工作实施之后,与对照组相比,体检等待时间、体检用时观察组较短,护理质量、体检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中,引用程序化和谐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与体检者满意度,同时还能缩短体检用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检中心 程序化和谐护理 护理质量 体检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程序化管理对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我院手术治疗患者60例,采取常规手术室巡回管理模式,选取2021年7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实施程序化管理后我院手术治疗患者60例,采取手术室巡回程序化管理模式,两组为同一批手术室巡回护士共30名,分析程序化管理对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实施手术室巡回程序化管理模式后,巡回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巡回护士接患者时间明显缩短,不在位频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管理有效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管理 手术室 巡回护士 工作效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式,运用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确定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一年间,我院治疗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并分为观察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对照组病人给予日常规范化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RASS指标和CPOT指标干预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和ICU护理周期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病人RASS指标和CPOT指标评价得分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将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机械通周期,增强了镇静镇痛作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镇静镇痛策略 程序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在脱机过程中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MV)患者应用程序化脱机方案的临床实践。方法:试验抽取RICU 病例共60例,均实施MV,治疗均在2021.01~2022.10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30例/组),分别为乙组(双号)和甲组(单号)。甲组脱机时依据既往经验判定,乙组应用程序化脱机方案。对比临床指标。结果:试验后对照处理脱机成功率及RICU住院、总通气、撤机等用时项目,乙组结论中各项数值均优于甲组(P<0.05);但2组对照处理总住院用时、脱机1d后再通气率、死亡率的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脱机过程中RICU MV患者应用程序化脱机方案效果优良,可提升脱机成功率,并缩短撤机用时,可对照护结局加以改善,可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程序化脱机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结果:急诊抢救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与死亡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急救效率并促进临床转归。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转归
  • 简介:传统中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因此中药饮片的精准识别是相关从业人员的必备职业技能之一。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受限于资源库标本收集和传统教学手段,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识别精准度有限,难以满足对中药饮片精准识别的教学要求。由此,笔者研发了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和二维码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中药饮片识别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对多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技能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微信小程序 二维码技术 中药饮片 精准识别 辅助教学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患者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评价。方法:按照对照实验对象相关筛选要求,选取58例高血压患者,患者治疗时间区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将患者分组处理,分组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结果:实验组(n=29)、对照组(n=29),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程序化健康教育,比较对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升优化效果。结果: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护理前,自我管理水平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程序化健康教育,对于优化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程序化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程序化路径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90例DLBCL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路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CD-RISC各维度评分、MCSQ各维度评分、QLQ-C30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D-RISC各维度评分、MCSQ中面对维度评分、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CSQ中屈服、回避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DLBCL化疗患者实施程序化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程序化路径护理 心理韧性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 简介:本文采用带有弯曲进样管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器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CGC)法测定注射液中丙二醇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比常规CGC中采用的分流方法能得到更为准确和精密的结果(回收率约99%,RSD<2%),分析周期短(<7分钟),测定时不需预处理直接进稀释样即可,不存在损伤毛细柱的可能;而且比迄今发表的程序升温汽化进样(PTV)方法也有优越之处。

  • 标签: CGC 注射液中丙二醇 带有弯曲进样管程序升温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三个标记多态性位点(901T﹥A,-1813G﹥C和-1349T﹥A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901T﹥A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901T﹥A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无疾病生存期(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4.7年和3.3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6.5年和4.7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

  • 标签: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态性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