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3,P<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炎症 免疫比浊法 急性期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睡眠质量与血小板5-HT浓度的关系。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喹硫平组34例和阿立哌哇组34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ECD)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5-HT浓度,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主观睡眠评价,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患者组治疗前5-HT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治疗前后血小板5-HT浓度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治疗前5-HT浓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28,P=0.013);治疗后5-HT浓度与病程、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22,P=0.001;r=0.522,P=0.000;r=0.575,P=0.000);5-HT浓度变化率与治疗前PSQI因子分--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及家族史、治疗前SRSS总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r=0.644,P=0.000;r=0.539,P=0.000;r=0.694,P=0.000)。结论血小板5-HT浓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枢5-HT的功能,以血小板5-HT含量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记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睡眠 血小板5-HT
  • 简介: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汲取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中医心理学确定为中医学的重点学科。为了落实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促进本土心理和中医心理工作规范化,切实提高本土心理以及中医心理临床工作水平,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批准,

  • 标签: 心理师 招生简章 心理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 精神卫生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Ⅰ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Ⅰ修复重建,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Ⅰ修复重建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膝关节脱位 多韧带损伤 Ⅰ期修复重建 匹兹堡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血压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比较以不同分界血压分组的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索最优目标血压。方法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间,连续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入院时距发病时间小于72h的患者,除外脑结构异常的患者,共92例完整病例资料,分析急性血压与神经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不同的分界血压下,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收缩血压与人院第28天神经功能恢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160mmHg为界分组,收缩压≤160mmHg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收缩压〉160mmHg组。而以140mmHg和150mmHg为分界血压分组的两组患者第28天神经功能恢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血压水平若低于160mmHg,可能与28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相关。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收缩压 神经功能 相关性
  • 简介: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3D-CTA)技术是采用新型三维重建技术配合连续静脉注射对比剂,以显示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手段,近年来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7月应用3D-CTA技术对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并将其影像结果作为手术依据,施行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 肿瘤破裂 急性期 3D-CTA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及心肌ET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对阳性反应物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脑出血可迅速诱导ET基因在脑出血周围区、下丘脑、脑干、海马、心肌的异常表达.脑出血6h即可见ETmRNA表达上调,到24h达高峰,72h时段虽略有减少,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心肌的ET表达增多.结论脑出血周围区及中枢心血管调节区域的ET过多释放,这可能是脑心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之一.

  • 标签: 实验性脑出血 内皮素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围手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CAS患者86例,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将其分为有、无血流动力学损害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再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6例患者中42例在球囊扩张时均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血流动力学损害比率为48.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75岁)(χ~2=4.076,P=0.040)、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χ~2=5.010,P=0.029)、钙化斑块(χ~2=4.432,P=0.035)、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χ~2=9.704,P=0.002)、球囊后扩张(χ~2=6.635,P=0.025)是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比值比(oddsratio,OR)2.4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129~3.479,P=0.021]、重度狭窄(OR1.650,95%CI1.142~4.156,P=0.035)、球囊后扩张(OR2.628,95%CI1.763~4.508,P=0.019)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围手术血流动力学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重度狭窄(70%~99%)、球囊后扩张是CAS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损害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研究及观察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梗死恢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一体化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4周时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分别以POMS量表和PS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脑梗死恢复期 情绪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氟哌啶醇注射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齐拉西酮的研究;其中齐拉西酮组16例(20~40mg/d),氟哌啶醇组16例(10~20mg/d),共治疗3d。采用PANSS-EC、ACES、CGI评定临床疗效,AE、RSESE、BA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3d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87.5%,氟哌啶醇组为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的PANSS-EC,ACE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两药均可快速有效的控制急性激越兴奋症状。不良反应分析,氟哌啶醇组的AE、EPS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齐拉西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心悸等,未见QTc间期延长。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注射用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注射液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为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研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推动临床护理工作的改革,提高临床护理研究水平,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护理改革与创新能力提高培训项目(水滴行动)第二第一次培训班”于2014年3月20-21日在京举办。与会学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医院临床护理科研及论文写作骨干64名。

  • 标签: 临床护理人员 创新能力 培训项目 培训班 改革 临床护理科研
  • 简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部分精神病专科医院陆续开展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以来,针对该技术的普及和科研有逐渐加强和增多的趋势,截止2005年12月的统计显示,全国各地精神卫生机构开展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单位已占全国精神卫生机构的15%左右.为了了解各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针对治疗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观察、研究以及护理等情况,也为了便于对即将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提供经验教训,作者回顾分析了在全国公开专业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治疗相关性 文章 杂志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精神病专科医院 电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在门诊复查的18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χ2/df=1.673,GFI=0.950,AGFI=0.903,RMSEA=0.061;精神分裂症恢复患者的病耻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均可以直接预测其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患者的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精神卫生人员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实践工作中,应重视病耻感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病耻感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 简介: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睡眠中心、河北省中医院、河北中医杂志社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京津冀中医、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中医睡眠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培训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将于2018年5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会议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医睡眠医学 临床诊疗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中西医结合 培训班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