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粪便DNA中联合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胞裂蛋白9(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老年性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35例年龄〉60岁CR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5例〉60岁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提取CRC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粪便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SFRP1SEPT9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比较CRC患者单基因和联合双基因甲基化检出率的差异,以及CRC患者联合双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CRC患者粪便DNA中SFRP1SEPT9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5.71%(16/35)和51.43%(18/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3/35)和14.2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2.86%(29/35)的CRC患者粪便DNA中至少存在一个基因的甲基化,显著高于单基因检出率(P〈0.01),亦高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结论粪便DNA中联合SFRP1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比单基因检测更加敏感,对老年性CRC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性结直肠癌 粪便DNA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胞裂蛋白9 甲基化检测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颈癌(CC)患者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和NANOG在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69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POUSFl、NANOG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了解其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问的表达差异。根据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间POU5F1、NANDG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POU5F1mRNA、NANOG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高(P〈0.05)。维吾尔族CC患者POU3F1mRNA、NANOG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汉族CC患者(P〈O.05)。临床分期为Ⅱa-Ⅲ期、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中POUSFl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IIa~III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中NANOG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C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mRNA和NANOGmRNA的表达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存在差异性,而此种差异性在Ⅱa~Ⅲ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的CC中表现更加明显。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相关干细胞 P0USF1基因 NANOG基因
  • 简介:目的:探究结构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支持治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限期手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79例,根据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脂肪乳剂配方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选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治疗,研究组38例选用20%结构脂肪乳注射液治疗,于支持前、支持3天后、支持7天后分别采集外周血,监测患者免疫功能、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蛋白质指标均较支持前提高(P<0.05),研究组除支持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指标较支持前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除支持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支持前提高(P〈0.05),研究组除支持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输注营养液时出现皮肤潮红、恶心等不适,研究组患者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构脂肪乳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蛋白质和脂质代谢,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

  • 标签: 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直肠癌术后 营养状况 脂质代谢
  • 简介:目的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UGTlA*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GTlA*28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n结果167例(80.29%)患者为TA6/6纯合野生基因型,40例(19.23%)患者为TA6/7杂合突变基因型,l例(0.48%)患者为TA7/7纯合突变基因型nTA6/6野生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31.20%和20.O%(P=0.19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78%和74.29%(P=0.008)nTA6/7TA7/7突变基因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时严重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9.76%,高于TA6/6野生基因型的5.39%和3.59%。结论UGTlA*28不同基因型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差异。

  • 标签: UGT1A*28 伊立替康 晚期结直肠癌 疗效及不良反应 华南地区
  • 简介:目的:构建miR-15a-5p和miR-16-5p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利用此载体分析并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的确切结合位点,探讨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Pubmed和miRBase数据库分别寻找到CCND1基因3'-UTR区域碱基序列和miR-15a-5p、miR-16-5p的碱基序列。找出理论结合位点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CND1a/Ma和CCND1b/M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应用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CCND1b组的荧光素酶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3'-UTR区域存在结合位点,其具体结合位置在CCND1b区。这在理论上意味着miR-15a-5p和miR-16-5p可以抑制CCND1基因的表达。

  • 标签: CCND1 miR-15a-5p miR-16-5p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与B组(n=44)。A组患者行3D-CRT(3~5野),总照射剂量为66Gy;B组患者行静态调强放疗(5野),总照射剂量为60Gy。两组患者均于放疗前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亚型水平外周血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A、VEGFB、VEGFC水平和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外周血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亚型(VEGFA、VEGFB、VEGFC)水平和外周血免疫因子(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3D-CRT(66Gy)与调强放疗(60Gy)均可有效改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疗效显著,但调强放疗放射总剂量少,不良反应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二期射频消融(RF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的疗效对血清学指标和HBVDNA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87例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结合NA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HBVDNA的不可测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不可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二期RFA联合NA抗病毒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可改善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血清AFP、CA19-9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为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提供保障.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性逆转的作用机制对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左右为检测标准;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CF-7/ADR细胞24h后Bcl-2、Bax、Caspase-3、PARP、GSK-3β、p65六种基因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0.6、1.2g/L的苦参碱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作用因子Bcl-2基因和p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Bax基因、GSK-3β基因PA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两组降低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苦参碱组更能增加Bax、PARP和GSK-3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且能够明显减低p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结果显示0.3、0.6、1.2g/L三组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Bcl-2和p65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Bax、PARP和GSK-3β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苦参碱组更明显。结论:苦参碱可能是通过作用AKT靶基因启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下游相关凋亡因子而发挥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 多药耐药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评价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内分泌疗法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内分泌治疗后1年,进行PSA、fPSA、ALP、BAP水平检测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结果内分泌治疗后的64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生51例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数目>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的血清PSA、fPSA水平高于骨转移灶≤2个患者的的血清PSA、fPSA水平(均P<0.05);随着骨显像分型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与BAP水平均增高,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ALP、BAP能够实现内分泌疗效的准确评价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对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所致类更年期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乳腺癌伴类更年期症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口服维生素B1、B6、谷维素,观察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黑逍遥散肾四味加减。持续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4个月时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黄体生成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和CA125)水平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性激素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体健康±8.96vs45.69±11.24)、功能评分(55.25±11.78vs36.85±10.29)、症状经济状态评分(40.14±17.58vs65.87±12.96)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可有效改善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伴有类更年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性激素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无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类更年期 他莫昔芬 中药
  • 简介:目的观察β-链接素(β-cat)、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组织中β-cat、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鼻咽组织中iNOS、COX-2未见表达,而β-cat胞膜表达。NPC中,所有病例β-cat胞质均呈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7,P=0.000)。β-cat胞膜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黏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5,P=0.000);iNOS表达阳性37例(χ2=25.371,P=0.000),COX-2表达阳性33例(χ2=20.109,P=0.00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胞质内β-cat、iNOS、COX-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胞质的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胞质内β-cat、iNOS和COX-2的过度表达与NP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胞质内β-cat、iNOS与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能同时针对三者起作用的化疗药物具有更好的抗瘤效应或放疗增敏效应。

  • 标签: Β-链接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合酶-2 鼻咽癌
  • 简介:目的研究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对入卵巢癌细胞SKOV3的抑制作用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研究已经纯化制备的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对入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的作用,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能抑制入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增殖,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活性。为其在真核细胞系统的表达、纯化、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以及大规模制备的中试放大研究和临床前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嵌合蛋白 入卵巢癌细胞SKOV3 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抗肿瘤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中C-myc、p16、p53、K-ras和C.erbB-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老年患者的胃镜检查活检标本116例,HE染色观察胃黏膜的炎症和异型增生变化,特染法检测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应用Warthin-stary银染色法检测HP,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学HPIgG,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p16、p53、K-ras和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老年患者在不同胃组织中C-myc、p16、p53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而K-ras和C-erbB-2基因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HP感染率以胃癌为最高,其次为胃溃疡。结论本实验通过老年患者的HP检测和观察胃黏膜的炎症和异型增生变化,再结合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提示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的HP感染率均高于非萎缩性胃炎。再次表明胃癌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老年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癌前病变 基因C-myc p16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的分子学疗效预后。方法选择90例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的水平和阳性率,手术相关指标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等)。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和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vs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D2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开腹全胃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分子学
  • 简介:为进一步总结交流肿瘤综合治疗经验,提高肿瘤诊断治疗水平,规范、普及、推广成熟的肿瘤诊疗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了解国内外肿瘤诊疗新动态,促进肿瘤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等西部十一省市区(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云南、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内蒙古)抗癌协会主办,陕西省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分会、

  • 标签: 中国西部 肿瘤学 诊疗 中国抗癌协会 会议 学术
  • 简介: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神经系统肿瘤基础研究临床诊治进展学习班(国家继教项目:2005-04-08-009)定于2005年11月11日-14日在天府之国的名城-成都举行。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承办。内容涵盖神经外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 临床诊治
  • 简介:背景表浅型基底细胞癌通常的治疗手段并非外科手术,而多用药物局部治疗或光动力疗法,尽管大多认为光动力疗法疗效更好,但并未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本研究即对比光动力疗法与局部应用咪喹莫特局部应用氟尿嘧啶对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基底细胞癌 局部应用 氟尿嘧啶 咪喹莫特 表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