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接受了左睾丸鞘膜切除术,术中见鞘膜腔内淡黄清亮积液约30ml,睾丸鞘膜腔囊壁见多个实性乳头状突起,单个肿瘤最大直径9mm。术后病理:组织学上,结节表现为明显的外生性,伴有复杂的乳头状改变;细胞学上,尽管没有表现出恶性间皮瘤的基质侵袭性,但可见由扁平上皮细胞连接的单个小管样结构延伸入睾丸鞘膜浅层下组织。免疫组化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Vimentin(4-+)、上皮膜抗原(EMA)(一)。患者拒绝进一步行睾丸和阴囊皮肤切除术。术后1个月行右侧睾丸鞘膜切除术,病理回报非典型间增生。结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患侧阴囊皮肤切除是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推荐治疗方法,对双侧睾丸鞘膜发病的患者,建议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本例患者未接受睾丸根治术和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密切随访36个月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说明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是否需要根治性切除治疗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间皮瘤 睾丸鞘膜 睾丸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Guy's评分联合术前双源双能量CT(DSDECT)预测肾结石经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效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81例肾结石患者术前结石Guy's评分等级、DSDECT预测的结石成分、PCNL术后Guy's评分不同等级的结石清除率以及不同成分的结石清除率,统计分析Guy's评分联合DSDECT预测不同Guy's评分等级、不同结石成分清除率的准确性,比较术前DSDECT预测结果与术后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判断DSDECT对结石成分的诊断效率。结果181例患者行一期PCNL术的结石清除率随着Guy's评分等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考虑Guy's结石评分系统(GSS)等级时,草酸钙、磷酸钙两种结石成分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59.4%、76.3%,无统计学差异(P=0.089)。联合结石成分与GSS等级共同分析时,GSSⅠ级、GSSⅢ级和GSSⅣ级者,两种结石成分的结石清除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Ⅰ=0.758,PⅢ=0.064,PⅣ=0.974),仅GSSⅡ级者上述两种结石的清除率分别为6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同一种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随着GSS评分等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SDECT与红外光谱仪两种方法分析62例肾结石的结石成分:44例混合结石,18例为单纯结石。两种方法对混合结石的分析符合率为90.9%,对单纯结石的分析符合率为94.4%。DSDECT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的准确度分别为0.844、0.823、1、0.952。结论术前行DSDECT能准确预测肾结石的主要成分,Guy'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PCNL术效果,术前DSDECT联合Guy's评分评估结石情况,是对Guy's评分预测PCNL术结石清除率的重要补充,可为肾结石是否选择PCNL术提供一定的建议。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评分系统 双源双能量CT 结石清除率
  • 简介: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在微创经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鹿角状患者行经肾镜取石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中下腹平扫,观察组同时接受泌尿系CT三维重建检查并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分类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0.54±32.4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0.34±35.55)min],术中失血量[(95.55±36.88)mL]低于对照组[(118±33.90)mL],穿刺成功率34例(94.4%),高于对照组28例(77.8%),结石清除率33例(91.7%),高于对照组26例(72.2%,P<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在经肾镜取石中准确预测肾脏的解剖结构及与结石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建立合适的穿刺通道、寻找结石、减少手术时间并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尿路成像 三维重建 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比较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输尿管镜取石术(URS)和经肾镜取石术(PCNL)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8月贵州医大附属医院行ESWL术后采用RLU(A组)、URS(B组)和PCNL(C组)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残石患者共651例资料。比较3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并采用修改后的Clavien-Dindo评分系统来评估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RLU组手术成功率(100%)、清石率(100%)均高于URS、PCNL两组。URS组手术时间为(46±9.1)min,均短于RLU组(54±10.3)min、PCNL组(62±15.2)min。URS组出血量最少(12±5.1)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RLU组(23±2.2)h,明显长于URS组(8±0.6)h和PCNL(11±4.3)h(P〈0.05),3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止痛药的使用无显著差异(P〉0.05)。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21.9%)高于RLU组和URS组,RLU组没有严重并发症。RLU组术后有4例患者发热,明显低于URS组(24例)和PCNL组(21例)。RLU组术后未出现尿脓毒血症,而URS组有11例、PCNL组有13例患者分别出现尿脓毒血症。结论RLU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EWSL失败后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