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 焦虑 冠心病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9岁.主因发作心前区闷痛2竽,活动后气短5年余,拟诊为冠心病,陈旧前间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间歇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4级入院.患者1995年10月8日心电图出现间歇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之前为正常心电图(图2).1995年10月9日始表现为持续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后共行心电图检查12次,均表现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3),并于1996年10月9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亦表现为持续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 标签: 心电图 临床分析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心脏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心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遗传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SCD的两大主要病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在SCD相关疾病急性期的抢救还是在后续的治疗和预防上,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是基础的治疗措施。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应用指征、使用方法上都有所改变,同时新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方向与热点,现对SCD相关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与进展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微创介入路径的安全,筛选出安全较高的穿刺路径。方法收集我科187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侧路椎间孔安全三角区穿刺路径;B组,单纯后路棘突间孔侧隐窝穿刺路径;C组,双针双入路路径。三组患者均在DSA或C型臂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术后平价穿刺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及NRS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B组术后成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C两组比较(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B、C两组比较(P>0.0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路椎间孔安全三角区穿刺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穿刺路径中是安全系统最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是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穿刺方法中最好的穿刺路径。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介入,穿刺路径
  • 简介: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可能原因,并初步探讨其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AKI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设为观察组;同时,配对抽取同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未并发AKI的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多因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并发AKI的原因与患者术前肾功能状况差(OR=0.01,95%CI:0.000~0.474)、术前心功能分级差(OR=1.67,95%CI:0.195~14.389)、术后出血量多(OR=0.98,95%CI:0.981~0.996)、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OR=0.68,95%CI:0.556~0.832)、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OR=0.00,95%CI:0.000~0.178)以及术前合并有糖尿病(OR=0.00。95%CI:0.000~0.067)相关。结论AKI是心脏外科术后一个灾难的并发症,防重于治;对围手术期评估为高危的患者更应重视AKI的预防。

  • 标签: 心脏手术 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的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尿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与老年男性雄激素、雄激素受体(AR)水平及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的关系.方法收集323例老年男性,根据腰围不同分为4组,腰围<85cm组、腰围85-90cm组、腰围91-96cm组和腰围≥97cm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总睾酮(TT)和雌二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使用DNA测序方法测定CAG重复序列.结果与腰围<85cm组比较,腰围85-90cm组、腰围91-96cm组、腰围≥97cm组舒张压和雌二醇/睾酮比值逐渐增高,SHBG逐渐降低(P<0.05,P<0.01);与腰围85-90cm组比较,腰围≥97cm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增高(7.75±3.25)vs(6.34±2.98),SHBG降低[(142.02±71.92)nmol/Lvs(177.72±86.27)nmol/L,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与腰臀比、体质量指数和雌二醇呈正相关,腰围与TT呈负相关.结论肥胖男性TT和SHBG下降,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明显升高;AR和AR基因CAG重复多态与体脂分布无相关.

  • 标签: 雄激素类 受体 雄激素 睾酮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肥胖症
  • 简介:目的:测定血浆血管血友病因子(vWF)浓度,探讨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测定其血浆vWF水平,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作相关分析。同时选非冠心病患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浆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81.24±26.56)%:(157.11±26.63)%,P〈0.01;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95.52±26.57)%:(165.24±26.90)%、(180.54±18.58)%,P分别〈0.01、〈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无差异。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02,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32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196例、女性124例),通过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冠脉支架无再狭窄组218例,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及两者的相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31.9%)、无再狭窄组218例(68.1%)。根据血尿酸水平分组,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无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分别为:无高尿酸血症组64比164,高尿酸血症组38比54,高尿酸组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2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10年(OR=4.67,P=0.000)、糖化血红蛋白≥7.5%(OR=5.88,P=0.000)、吸烟(OR=1.69,P=0.023)、高尿酸(OR=1.35,P=0.008)、冠脉分叉病变(OR=4.46,P=0.000)、冠脉钙化病变(OR=2.08,P=0.025)及支架重叠植入(OR=1.53,P=0.032)。结论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冠脉内再狭窄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高尿酸是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24h室期前收缩(PVS)达1万次以上者在心律失常中并不多见。本文总结分析55例1万次以上PVS24hDCG资料,比较有无器质心脏病,对PVS分布的影响及每hPVS的频度变异,旨在探讨高频度PVS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自1992年8月至

  • 标签: 室性期间收缩 PVS 动态心电图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病作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而作为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即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大大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危险因素是一致的。

  • 标签: 心血管病 认知障碍 高血压 冠心病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胆囊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腹术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贴扎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软组织贴扎组+康复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及康复运动疗法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治疗后患者疼痛度、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组织贴扎技术在KOA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消肿止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膝关节肌肉的稳定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软组织贴扎技术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软组织贴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 Lequesne指数评分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基因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13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浓度,从Ensembl在线数据库选取与CRP相关的基因多态位点,并用MassARRAYSNP检测技术测定CRP基因多态。结果rs1130864位点中AG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rs1205,rs876537,rs3093059位点在对照组中与血清CRP浓度相关,病例组中只有rs876537与血清CRP浓度相关;多重校正后,血清CRP每升高一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2%。结论血清CRP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CRP基因多态与血清CRP浓度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CRP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SNP
  • 简介: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