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首选方法,但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0例资料,探讨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布朗吻合对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输入袢梗阻、胆漏、胰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标签: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Braun氏吻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者,同时对所感染病原进行统计以及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革兰氏阳性感染占33.75%,革兰氏阴性占66.25%,且革兰氏阳性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则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加强对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的调查以及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老年人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与研究儿科ICU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分布。方法选取295例儿科ICU呼吸道感染患儿,收集痰液标本并送检,进行药敏试验,统计细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加以分析。结果295例患儿标本中共检出菌株206珠,其中革兰阴性126株,占61.17%;革兰阳性55株,占26.70%;真菌25株,占12.14%;革兰阴性对阿米卡星均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革兰阳性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00%。结论加强儿科ICU病房病原监测,及时了解病原分布情况,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取合理、有效抗生素,方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耐药性发生。

  • 标签: 儿科 ICU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医院重点科室住院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各科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3~2014年医院重点科室住院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及耐药率进行连续监测,采用WHO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3年在4个细菌监测重点科室的住院患者中,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296株,占检出大肠埃希的51.8%;2014年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640株,占检出大肠埃希的54.7%;产ESBLs大肠埃希捡出率从高到低的科室依次为ICU、神经外科、血液科及呼吸科;产ESBLs大肠埃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各重点科室住院患者中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神经外科、ICU和血液科住院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耐药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而呼吸科住院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与其他科室比较相对较低。在各重点科室使用的抗生素中,耐药率〈10%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唑、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在10%~40%范围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结论医院不同科室住院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不同;对于不同科室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的住院患者,在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病原检测及细菌耐药性试验,根据医院动态病原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医院重点科室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一、神经系统疱疹病毒感染1.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神经系统CMV感染主要表现为脑炎,其次为多发性神经根炎,罕见多发性神经炎。CMV脑炎主要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疱疹病毒 肺孢子菌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铜绿假单胞群体感应系统中Las系统和Rhl系统的表达及与其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以铜绿假单胞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检测群体感应系统中Las系统和Rhl系统相对表达量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Las系统和Rhl系统表达量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定的120株铜绿假单胞临床菌株中.Las信号系统的Lasl和LasR基因相对表达与生物被膜形成均呈正相关fP〈0.001),其中第1天分离的临床株中Lasl和Las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膜生成量呈正相关(P〈0.01).第14天分离的临床株中Lasl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膜生成量有密切正相关性(P〈0.001).Las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膜生成量呈正相关(P〈0.05)。Rh1信号系统的Rh11和.R^艉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膜生成量密切正相关(P〈0.001).其中第1天分离的菌株中Rh11和Rh1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膜生成量密切正相关(P〈0.001),而第14天分离的菌株中Rh11和Rh1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膜生成量无相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的群体感应系统中Las信号系统和Rh1信号系统与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生物被膜
  • 简介:目的:探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肺炎宿主早期免疫应答中的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此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铜绿假单胞感染模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中IL-17、干扰素1(IFN-1)、IL.4、角质形成细胞趋化物(K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d及MIP-2的浓度变化;流式分析IL-17的来源细胞;应用抗IL-17抗体探究IL-17的作用。结果:在小鼠感染模型中,IL-17在感染后4h明显增高,且在8h达到峰值,与PBS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Th17细胞在感染后8h表达升高。抗IL-17小鼠BALF中KC、G-CSF、MIP-1仪及MIP-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BALF中细胞分类提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在感染16h后,抗IL-17小鼠肺内的细菌负荷量是对照组的100倍。结论:IL-17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肺炎宿主免疫应答早期起积极的保护作用,Th17细胞是其来源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白细胞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17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