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针刺手法针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查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手法针疗仪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手法针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效果叠加,提高了总有效率。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手法针疗仪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低体温的危害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h及以上手术后进入恢复室体温低于36℃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6例、干预1组34例和干预2组30例。比较不同时段体温的变化。结果三组术后回病房时均处于低体温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15min后,常规组复温较慢,而采取干预措施后,复温速度明显升高,与常规组比较,干预1组和干预2组体温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2组与干预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min后,干预1组、2组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常规组仍有低体温现象。1h后三组体温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但三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3h后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干预措施后,能明显缩短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可以缓解患者的寒战、躁动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

  • 标签: 手术后低体温 护理干预
  • 简介: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降低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即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计划(P阶段),并按照计划和措施认真执行(D阶段),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C阶段),并根据结果进行总结评价(A阶段)。实施PDCA循环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从2014年的27例降至2015年的5例。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正确应用可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内心体验。方法对8名发生过不良事件的实习生进行访谈,将获得资料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处理。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情感冲突。对于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期待,对于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的期望。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改进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注重实习环境人文关怀建设,提高学生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应对能力。

  • 标签: 安全管理 教育 护理 学士 临床实习 定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自我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对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符合标准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对足三里、中脘、太冲进行自我穴位按摩,5min/穴,1次/d,持续4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干预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10.14±1.97)分,观察组(6.60±3.62)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加用穴位按摩能明显减轻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 标签: 穴位按摩 肝胃不和 消化性溃疡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不良心理。

  • 标签: 睡眠护理干预 围绝经期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抗结核药顿服法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提供新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睡前服药法,遵医嘱21:00-22:30睡前将每天的抗结核药量一次性服完,对照组采取早餐服药法,遵医嘱7:00~8:30空腹将每天的抗结核药量一次性服完。疗程均为2个月,2个月后比较两组服用抗结核药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睡前服用抗结核药能减少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 标签: 结核药 老年患者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静脉输注密固达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经验。[方法]在静脉使用密固达之前遵医嘱予水化治疗,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摄入,在使用密固达30min前预防性予乐松60mg口服,输注过程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变化、疼痛和电解质情况等。[结果]输注密固达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病人治疗过程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有改善,无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在水化治疗中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摄入,预防性服用解热镇痛药,配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预防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提高病人治疗过程的舒适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心功能不全 密固达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洗浴法对危重症皮肤病患者洗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皮肤科收治的40例危重症皮肤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浴缸洗浴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卧位床上浴袋洗浴法。比较两组患者洗浴过程局部皮损疼痛加剧、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昏厥、跌倒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洗浴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洗浴过程局部皮损疼痛加剧、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卧位床上浴袋洗浴法可降低危重症皮肤病患者离床洗浴过程疼痛、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晕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皮肤病 浴缸洗浴法 卧位床上浴袋洗浴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与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两组患儿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高反应性,常规实施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有气道不良反应者较变应性鼻炎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道高反应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高反应性与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全身不良反应有相关性。

  • 标签: 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 气道反应性 不良反应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