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ulmonaryneoplasms)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A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B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心理疗养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患者的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和疗养效果。结果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采集时相多要比采集时相少的成功率高,A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B组采集方法适合小于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均较为显著。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有不同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不同年龄 不同采集时相 肺部肿瘤 PET/CT四维显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X线片与CT影像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诊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将患者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影像的方式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检查后,诊断结果与TLISS评分系统(Thethoracolumbarinjuryseverityscore)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诊断中,采用X线片与CT影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均可以有效的进行初筛工作,两种检查方式各有特点,在临床中也都可以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诊断中,并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X线片 CT影像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创伤性SAH患者63例,选取所有首次颅脑CT平扫结果为阴性的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各项资料,总结分析CT阴性的原因及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价值。结果CT检查距发病时间较长是SAH患者颅脑CT平扫阴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但经液基细胞学检查后6例均确诊SAH,实施相应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疑诊SAH而颅脑CT平扫阴性的病例,除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还应完善液基细胞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减少漏诊误诊,以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CT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将DSA和CT联合引导之下的经皮肾相关穿刺造口术用于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患者中,观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50例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患者用作研究目标,50例患者均接受DSA联合CT引导之下的经皮肾穿刺造口术治疗,分析5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50例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0%。术后1周,50例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统计数值是100.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患者中采取DSA和CT联合引导之下的经皮肾相关穿刺造口术体现出显著效果。

  • 标签: DSA CT 经皮肾穿刺造口术 恶性肿瘤 肾盂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CT引导微创术式应用于脊柱疾病诊治中的切口感染预防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脊柱疾病患者分为2组,均行CT针对,在治疗上,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分别行切开手术、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诊治效果及术后伤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76%、56.1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比较术后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疾病患者行CT引导下微创手术技术检查,可更好获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在治疗方面,CT引导下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安全性更好,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更低。

  • 标签: 脊柱疾病 CT检查 微创手术技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S)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例既往接受DBS和MDC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BS方式,2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不典型小肠梗阻患者;安全性方面,1例经口进镜患者诉咽部疼痛轻度,1例经肛进镜患者出现便血。采用MDCTE方式,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被检测出有阳性表现。未出现不良事件。对于采用MDCTE检测未出现阳性表现的4例患者,进一步采用DBE检查,发现,其中2例小肠梗阻并黏膜水肿,2例为小肠瘢痕狭窄。结论针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MDCTE是良好的筛查手段,DBE是良好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小肠梗阻 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 双气囊小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均先后经由X线、CT及MRI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三种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0级、I级、II级病变经MRI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I级、II级病变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CT及MRI在III级、IV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软骨肿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骨质囊变阳性检出率稍高于CT检查(P>0.05),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显著低于CT(P<0.05),但MRI、CT在软骨肿胀、骨质囊变、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X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影像学依据,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关节病变阳性检查率均低于MRI、CT,而MRI更擅长软骨方面诊断,CT则擅长于骨质病变判断,临床上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的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 标签: X线 CT MRI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椎体中心高度。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中心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更加省时、安全,精准性高,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三维重建技术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