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92位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性健康教育方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全程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优过对照组,其存有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液体摄入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健康献血者、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细胞与CIK细胞后,按照1∶5比例共培养14d获得DC-CIK细胞.取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建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将56只裸鼠原位移植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72h后,分成7组,每组8只:(1)对照组;(2)丝裂霉素组;(3)健康人CIK细胞组;(4)健康人DC-CIK细胞组;(5)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自体CIK细胞组;(6)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自体DC-CIK细胞组;(7)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自体DC-CIK细胞+丝裂霉素组.对照组裸鼠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裸鼠尾静脉注射相应的效应细胞,每只0.3ml,细胞数为6×107个,丝裂霉素注射剂量为400μg,每天1次,连续28d.停药后72h处死动物,切取肿瘤称质量,并检查肿瘤生长及肝转移情况.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成功建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HSIM-0603).对照组、丝裂霉素组、健康人CIK细胞组和DC-CIK细胞组、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组和DC-CIK细胞组及DC-CIK细胞+丝裂霉素组的肿瘤质量分别为(1.18±0.17)、(0.71±0.06)、(0.68±0.15)、(0.43±0.08)、(0.67±0.07)、(0.37±0.08)、(0.20±0.05)g;抑瘤率分别为0、39.82%、42.37%、63.56%、43.22%、68.64%、83.05%;肝转移分别为8、8、5、4、4、3、2只,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300,x2=200.538,94.325,P<0.05).结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治疗的研究,DC-CIK细胞治疗能抑制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肝转移.

  • 标签: 小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肝转移 动物模型 树突状细胞 杀伤细胞
  • 简介:背景:骨髓瘤骨病因骨骼疼痛、溶骨性破坏导致患者可能懒动而导致骨质丢失增加、骨病加重。目的:探讨运用液体流动装置模拟人机械运动时产生的流体剪切力在骨髓瘤环境下,瘤细胞(U266细胞)对骨细胞(Y4细胞)、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其对骨细胞分泌的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建立液体流动装置,实验组为U266细胞培养液,对照组为Y4标准培养液,每组均设流动和不流动模式;体外细胞传代培养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和小鼠骨细胞系Y4细胞;②再取新的Y4细胞,按实验分组再培养48h,显微镜下观察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形态并计数;③ELISA定量检测RANKL的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RANKL蛋白;④建立RANKL+实验样品+标准培养液的体系,取RAW264.7细胞体外培养,用RANKL干预诱导,TRAP染色观察RAW264.7细胞株分化的破骨细胞数量及状态。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U266细胞培养上清下的Y4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形态变化明显;TRAP阳性细胞数增加和RANK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②动模式较非流量模式,Y4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RA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骨细胞表达的RANKL蛋白降低(P均<0.05);③结果说明,骨髓瘤细胞可以抑制正常骨细胞的生长和促进RANKL蛋白和破骨细胞的增殖。与静态相比,流体切应力可促进骨细胞的增殖,RANKL蛋白表达受抑制和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因此,推测机械运动可以防止骨髓瘤骨病进展。

  • 标签: 骨髓瘤骨病 流动液体室装置 骨细胞:破骨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配体 RANKL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剖宫产失血性休克(HS)产妇输液量、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剖宫产产后出血所致HS患者76例,依照复苏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液复苏,观察组选择基于低CVP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两组输液量、出血量,评估两组治愈率,观察两组治疗30min、2h后的输液量、出血量和治疗6h、12h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液体输入量、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1)Ile105Val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GSTP1Ile105Val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2016年6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病例-对照研究,共981例病例和796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GG+GAvs.AA)下,GSTP1Ile105Val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2,95%CI(1.01,1.48),P=0.04],但在隐性、杂合子、纯合子模型下,GSTP1基因Ile105Val(A/G)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发病风险无相关性[GGvs.CA+AA:OR=1.18,95%CI(0.86,1.60),P=0.30;GAvs.AA:OR=1.28,95%CI(0.92,1.77),P=0.14;GGvs.AA:OR=1.20,95%CI(0.98,1.47),P=0.08]。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在显性模型下,GSTP1Ile105Val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存在相关性,可能增加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

  • 标签: 谷胱甘肽S-转移酶pi GSTP1 le105Val 多态性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值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价值探究。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v-a)CO2/C(a-v)O2治疗组(16例作为观察组)和ScvO2治疗组(1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设定不同复苏目标进行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后6小时的SCVO2、P(v-a)CO2/C(a-v)O2、P(v-a)CO2各项值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应用P(v-a)CO2/C(a-v)O2作为监测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值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