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方法,试验组实施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完成急救。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 标签: 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血乳酸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四肢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5例多发性四肢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治疗的方法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积极院前急救干预,其中,抢救成功的例数为53例,成功率为96.4%(53/55),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死亡率为3.6%(2/55)。结论在多发性四肢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快速并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早期快速进行止血,正确诊断并给予抗休克治疗,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多发性四肢骨折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救护的8起群体中毒,共有126例。制定一套详细的急救护理应急预案,运用分组法人力安排进行救护。结果经过救护后,126名患者完全康复,其中46例通过急诊留观察室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离院,80人经过住院治疗1~3d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应急预案 群体食物中毒 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对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8例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4例。A组给予急救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率为5.88%,B组为23.53%,ADL评分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B组为79.4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行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积极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 急诊治疗 车祸创伤 颅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患者中的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78例多发伤急诊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的19例,治疗有效的15例,治疗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患者痊愈的11例,治疗有效的13例,治疗无效的15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患者比较P<0.05。实验组生存人数为35例,死亡人数为4例,生存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生存人数为27例,死亡人数为12例,生存率为69.2%,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救治率。

  • 标签: 一站式急救护理 多发伤急诊患者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6326、28.6369,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系统性 急性护理程序 急救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513例严重刨伤病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的体会,包括将120院前急救科、急诊科、ICU整合为急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专科抢救小组;建立危重医学科人员准人手册;量身定制急救设备如同ICU的“移动ICU”救护车为避免院前院内交接时遗漏重要病情,节省书写与交接时间,设计了选择填写式绿色通道危重病人交接本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到现场急救,各环节在信息上提前告知下一站做好准备,为创伤急救节约宝贵时间;院内急诊科按伤情预测评估、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监测生命体征、伤情处置、术前准备、检查、转送等组成急救小组分工合作;急诊科与CT室、手术室、ICU、相关专科做好相应的衔接;转运中做好病情监测与生命支持。本组病人急救有效抢救时问为(39.28±6.87)min,抢救成功率85.9%。认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急救与护理,使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ICU及专科治疗一体化,较好地协调相关科室.避免了多科会诊带来的抢救时间延迟和处理上的冲突,缩短黄金抢救时间,显著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严重刨伤 无缝衔接 一体化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在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秦皇岛市妇幼保健医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新生儿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显效30例、有效1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显效22例、有效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应用于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转运成功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 危重新生儿 急救转运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心衰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识别急性心衰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争分夺秒积极救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点。

  • 标签: 肾切除 急性心衰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不同方式院前急救的效果差异与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所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2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60例。研究组在抢救过程中先救治后转运,参照组在急救过程中先转运后救治,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抢救方式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救治时间、病死率以及溶栓时间、病情好转率对比参照组更具优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采用先救治后转运方式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较为理想,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同方式院前急救 抢救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急救措施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病区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急救措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SDSS评分为(8.6±2.9分),低于对照组(9.3±3.1分)(P<0.05);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MRSS评分为(62.5±ll.4分),低于对照组(67.5±12.3分)(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急救措施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救措施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抗血小板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5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观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抗血小板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抗血小板干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愈率(74%)明显优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治愈率(44%),而无效率(2%)低于对照组的无效率(16%)。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采取院前及院内急救与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意识及智力的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及院内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早期气管插管与急诊室气管插管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4例,A组接受院前早期气管插管,B组接受急诊室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上机天数、监护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者上机天数、监护天数较B组短(P<0.05);A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较B组27.27%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时进行气管插管有利于临床开展救治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 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