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联用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46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纯组各23例,联合组选择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单纯组选择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SS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S和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S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单纯组为65.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联用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预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依达拉奉 吡拉西坦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联合右室面积变化百分数评价急性右室梗死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30例,于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切面评估右室面积变化百分数,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关闭至再次开放间期,并于胸骨旁短轴切面计算肺动脉射血时间,计算右心Tei指数。结果和无急性右室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组右室面积变化百分数明显降低(26%±3%)比(31%±5%),p<0.01;(26%±3%)比(40%±5%),p<0.01,和无急性右室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组右心Tei指数明显升高(0.58±0.10)比(0.41±0.13),p<0.01;(0.58±0.10)比(0.28±0.04),p<0.01。结论Tei指数联合右室面积变化百分数可无创、有效地评价右室心肌梗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 面积变化百分数 右心室 Te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标准大骨瓣、传统去骨瓣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去骨瓣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53.57%)比对照组(78.5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比对照组(28.57%)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传统去骨瓣颅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更优越,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标准大骨瓣 传统去骨瓣 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在大面积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大面积烧伤削痂植皮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氯胺酮+生理盐水组(KS组)和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KD组),KD组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1,10min)。泵注完成后以0.4μgkg-1h-1维持,KS组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负荷剂量完成后都使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入室(基础值)、注射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负荷量后、手术开始、削痂、取皮、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病人HR、MAP。记录从停药到意识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病人的例数。结果与基础值相比,KS组在手术开始,削痂、取皮时HR有明显增快(P<0.05),MAP明显升高(P<0.05),KD组HR、MAP变化不大。与KS组相比,KD组在削痂、取皮HR、MA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无明显差异,但是KD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适合于烧伤科大面积烧伤削痂植皮术。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11月在我院进行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脑钠肽、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替普酶 低分子肝素钠 溶栓 肺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序贯抗凝治疗用于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与序贯抗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且实验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大面积肺栓塞,临床上首选小剂量尿激酶与序贯抗凝的治疗方案,此方法有助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同时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尿激酶 序贯抗凝 大面积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四肢创伤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四肢创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传统创面换药应用于36例参照组,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36例观察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97.2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参照组。两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四肢创伤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较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推荐。

  • 标签: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四肢创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后期植皮术后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一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5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39例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VSD组)(其中25例自第一次清创至创面完全愈合全程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14例仅在清创至植皮术前一段时间内使用VSD),剩余13例行传统常规换药(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VSD组与传统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入院至行植皮手术时间、植皮术后至创面愈合时间及植皮存活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引流效果好,减小污染风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能大大缩短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VSD引流术 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