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B族链球菌作为一种机会致病菌,当围产期的女性感染时,易诱发不良妊娠结局。B族链球菌具有多个不同分型,且各个分型具有不同的致病。当前西方部分国家对围产期女性的B族链球菌筛查以及处理制定了相关指南,且我国也不断加深研究内容,优化检测方法,加大围产期女性筛查力度,及时对感染B族链球菌孕妇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随着临床抗生素的不断应用,B族链球菌耐药性也显著提升,且B族链球菌疫苗尚处于研发以及临床试验阶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B族链球菌感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概述研究进展。

  • 标签: 围产期 B族链球菌 感染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管理和预防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12月的300个治疗阶段分为2组: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150例手术),观察组(2019年12月实施的150例手术)。回顾分析手术室中的管理问题,改善护理管理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观察小组。比较两组的感染水平以及护理室的不同选择。结果:在观察组中,观察组切口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强化后护士的各种护理技能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加强手术室的治疗管理来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室管理 关系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予以探究。方法:10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妇科术后患者应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预防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于2020年06月--2021年06月,以本院妇科纳入的10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尝试将其分组干预对比,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单纯静脉输注头孢呋辛,而研究组给予头孢呋辛序贯疗法。结果: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高热、感染、恶心等不良反应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妇科 手术治疗 头孢呋辛 序贯疗法 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PDCA管理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希望本次分析的内容,可以为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过程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方法为回顾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到2019年间到我院进行疾病治疗,并存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治疗展开对比和分析,同时探讨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以及菌株检出率的具体情况。结果:通过对以上研究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概率从高至低排列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从感染部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生概率从高至低,排列分别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腹(盆)腔组织、皮肤软组织。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保证医疗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治疗工作时,更好的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从而使得医疗工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整体提高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效果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优化对策。方法:以急诊输液室留置针患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科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的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为例,根据不同的管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控制,实验组采用基于检验科部门参与的控制,对危险行为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医院管理 感染控制 检验科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1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三联疗法,观察组70例,予以益生菌+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医治疗效。结果:观察组(97.14%)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78.57%)更高, HP根除率更高,不良反应率仅为2.86%,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益生菌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替加环素治疗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予以替加环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完全清除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部分清除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替加环素应用于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较高。

  • 标签: []替加环素 危重患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 安全性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微生物检验的10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培养法检验,观察组采用凝集法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检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阳性检出率(88.00%)略高于对照组(86.00%),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检出时间(1.09±0.24)d短于对照组(7.25±1.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与凝集法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凝集法的检测效率更高。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1]目的:分析泸州古蔺地区1000例就诊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就诊的1000例妇科疾病患者以及同期体检健康的180例健康女性,对其进行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这1000例就诊的妇女中HPV总感染率为37.50%(375/1000),而180名健康受检者的HPV总感染率为15.00(27/180);其中感染率最高的HPV型为HPV16,其次为HPV18、58、11、52等等;高危型、低危型以及常见的亚型感染率分别为29.8%、4.4%、3.3%;HPV高危型感染率显著高于后两者。结论:HPV多型检测,对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宫颈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人乳头瘤病毒 妇科病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12月-2021.12月中心随访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展开心理护理,查看护理前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心理危机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感染者而言,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会让患者的心理负担获得调节,值得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感染者 心理危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微生物检验的10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培养法检验,观察组采用凝集法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检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阳性检出率(88.00%)略高于对照组(86.00%),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检出时间(1.09±0.24)d短于对照组(7.25±1.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与凝集法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凝集法的检测效率更高。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1]目的:分析泸州古蔺地区1000例就诊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就诊的1000例妇科疾病患者以及同期体检健康的180例健康女性,对其进行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这1000例就诊的妇女中HPV总感染率为37.50%(375/1000),而180名健康受检者的HPV总感染率为15.00(27/180);其中感染率最高的HPV型为HPV16,其次为HPV18、58、11、52等等;高危型、低危型以及常见的亚型感染率分别为29.8%、4.4%、3.3%;HPV高危型感染率显著高于后两者。结论:HPV多型检测,对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宫颈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人乳头瘤病毒 妇科病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比较普遍的症状,是造成新生儿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在孕妇宫内、分娩、生后都可引起新生儿发生感染性肺炎,主要是因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所致。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提升新生儿生存率,本次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症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探究。方法:筛选观察主体为肺炎患儿,共有6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不同小组,一组给予常规干预,为对照组,二组为常规配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确定为观察组,对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症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组大部分患儿治疗有效,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感染性肺炎导致患儿身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给患儿造成各种不适,为此进行干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逐渐消失,对照组患儿所使用的时间明显偏长,有比较(P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脊液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颅内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55例疑似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脑脊液和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以脑脊液培养为金标准,比较单一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0.00%VS64.00%)及准确率(85.45%VS60.0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单一及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经联合检测可为颅内感染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降钙素原 联合检测 颅内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RP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在儿童颅内感染的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颅内感染患儿100例以及发生颅脑损伤但未感染的患儿100例,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均采用CRP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实验人员的检验指标水平差异明显(P

  • 标签: CRP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检查 儿童颅内感染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的肝功能、机体免疫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年收治的2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单一HIV感染患者506例和单一HCV 感染患者1316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三组患者抗HIV和HCV病毒治疗前的肝功能、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均以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各组性别间差异没有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IV组和HCV组患者的感染年龄较HIV/HCV组偏大。HCV/HIV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 组患者,白蛋白、白球比均低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高于单一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单一HIV 组患者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CD4+/CD8+ 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HIV 合并感染患者的 CD4+ T 细胞数量、CD4+/CD8+ 细胞比值水平比单一HCV感染者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数量水平与单一 HCV 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HIV/HCV 组 HCV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一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IV/HCV组和单一HCV组的HCV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与,HIV/HCV合并感染者较单一病毒感染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CD4+ T细胞和CD4+/CD8+ 比值降低,免疫功能更加低下,HCV病毒载量升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重叠感染 细胞免疫 肝功能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穿刺点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包括PICC穿刺点感染的概念,发生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目的是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ICC 穿刺点感染 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