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门诊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剂口服,安慰剂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食管测压指标、24小时pH监测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评估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血清胃泌紊、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酸反流总次数、pH〈4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分钟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8%,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明显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反流症状,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食管蠕动,减少酸反流。

  • 标签: 辛开苦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 酸反流
  • 简介:作者简介石艳琴(19842-),女,汉族,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护师,老年护理专业。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脑梗塞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系列的康复护理,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法将64例老年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与一系列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训练。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并采用Barthel指数对64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的ADL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治疗恢复期脑梗塞的同时,对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系统的康复与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隔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隔饼灸治疗FD的另一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进行造模,造模21d后按被试因素分组治疗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P〈0.01),且隔饼灸组效果优于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炷灸组比较,隔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纠正IL-6、IL-1β及TNF-α的失衡,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 标签: 隔药饼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模型 IL-6 IL-1Β 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