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和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辩证施护为特点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10.27±2.68)d,干预组住院时间(6.36±2.8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8,p<0.0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57.14%,干预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29,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46.23%,干预组护理满意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52,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以辩证施护为特点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40例骨科Caprini评分≥5分的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下肢血流速度。

  • 标签: 骨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10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留置组,每组各53例,分别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和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留置组穿刺成功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组不良反应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留置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延长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输液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组的静脉内径。结果: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股总静脉内径(12.00±1.35)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4.64±0.56)mm、下肢股浅静脉内径(7.42±0.83)mm、周围静脉近段(3.12±0.39)mm,分别大于对照组的(8.56±0.73)mm、(3.10±0.21)mm、(5.43±0.42)mm、(2.10±0.11)mm,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可清晰反映出静脉内径增大,诊断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径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循证护理之于小儿静脉采血的效果。采用的方法:本次研究按照研究目的需要,对某一时间段来本院就诊并接受静脉采血的患儿进行筛选,选择了55例在本院接受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另外在本院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5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患儿例数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级患儿的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接受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给予极高评价,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采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能使患者静脉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得到患儿和其家属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极大地护理了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 静脉采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静脉留置针儿内科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海州区宁海医院儿内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偶数患儿为对照组,一组患儿为研究组,另一组各43例。组间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专项护理,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各项操作、对患儿进行有效安抚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研究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留置针儿内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专项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高效、安全,是重要的给药途径,小儿年龄小,血管细,加上穿刺过程中配合度低,因此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反复操作,很容易导致静脉损伤,从而引发小儿静脉炎。小儿静脉炎不仅会加重患儿的病情,还可能引发一些医患矛盾,因此,加强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护理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就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护理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小儿静脉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注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为83.6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为62.3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加入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线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进行中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6例,将入选的患者平均分成实验A组与实验B组。分别使用一般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与实行一般护理模式的实验A组患者相比较,实验B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中线导管 静脉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21年1月-12月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不合理类型。结果 2021年月-12月不合理医嘱共计1590条,占审核医嘱的0.14%。共有8种类型不合理用药,其中剂量不适宜(30.13%)、重复医嘱(26.23%)、未成组(16.79%),占据不合理类型前三位。结论 通过药师对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及干预,能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师审核干预 不合理医嘱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静脉采血方法致溶血成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150例静脉采血患者选入研究,平均分配,分别以真空采血、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方式采血、注射器采血,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各分配患者50例,比对其溶血情况并分析其成因。结果:溶血发生率,注射器采血后溶血率较高,采血针连接静脉针方式、真空采血溶血率依次减少(P<0.05)。结论:静脉采血致溶血情况的发生会对生化检测所得结果造成影响,不同静脉采血方法所致溶血发生几率不同,以注射器采血后溶血率较高,因此行采血后,需以有效方式进行干预,继而减少静脉采血溶血发生率。

  • 标签: 静脉采血 不同方法 溶血成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为套管针,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对患者血管损伤小等优点,因此近年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头皮钢针的使用应仅限于短期或单剂量的给药、采集血液样本或输注血液、血制品,血液动力学监护,输注液体处于或接近等渗状态、正常PH范围(刺激性药物:仅为间歇性推注)。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降低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为了进一步分析在内儿科护理中筋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患儿开展如下研究。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内儿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选取90例于本镇卫生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5,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可见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门诊 静脉输液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输液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患儿自身,护理人员、家长以及医院管理因素这四个方面,为此本文将针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对相应护理措施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能为小儿静脉输液危险因素预防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危险因素 护理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研究期间内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具体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深入探讨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具体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资料的方式,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未应用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视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期间应用安全管理后的具体情况为观察组。结果: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的管理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期间的情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的实践效果显著,在应用后可有效促进药房管理质量的提升,有效避免各类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安全管理 药品管理 实践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采用的方法:在我院儿科科室某一阶段收治的所有患儿中选择12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把所选患儿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组依据随机性,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命名为参照组,另一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命名为试验组。护理中统计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数据结果。结果:试验组无论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是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整体效果突出,对患儿和护理人员均有积极作用,患儿的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本文对近年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成功 综述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内液体外渗是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静脉输液外渗导致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渗入皮下组织,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和肿胀。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对治疗和康复没有用。静脉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坏死,使患者病情恶化并延长住院时间。因此,应注意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和预防,减少静脉输液外渗对患者的危害。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 标签: 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 常见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更好的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方法: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各项药学服务工作。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有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损害,使输液配制更加科学、安全,而且由于临床药师的参与,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结论:临床药学工作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广泛深入地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