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伐芦定联合替罗班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无复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在比伐芦定抗凝下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STE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给予观察组患者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班注射液10μg·kg-1,稀释至20mL;给予对照组患者冠脉内注射肝素钠注射液盐水20mL(肝素浓度8U·mL-1)。5min后,造影评价血流分级(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FG、CTFC以及出血并发症和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给药5min后,观察组患者的TFG、CTFC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并发症和30d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无复流患者应用比伐芦定联合替罗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比伐芦定 替罗非班 STEMI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地那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2例给予机械通气,保持安静以减少耗氧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口服治疗。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pH值、肺动脉压力(PASP)、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02)的变化。结果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1~2hPASP、Pa0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SP下降更快(P<0.05),Pa02,改善更明显(P<0.05),且SBP无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率最高。结论西地那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的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66-0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曲普瑞林联合不同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68例,数字表均分对照组(34例,以曲普瑞林、常规剂量米司酮治疗)和观察组(34例,以曲普瑞林、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性激素水平、肌瘤体积,治疗前后均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曲普瑞林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积极心理干预(PPI)应用在抑郁障碍伴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青少年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的50例抑郁障碍伴NSSI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25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纳入25例,提供PPI),评价组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OSI更低,P<0.05。结论:对抑郁障碍伴NSSI青少年实施PPI,能够减轻抑郁程度及NSSI,值得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干预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部分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虽然可能很轻,但其危害仍很大,严重的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房颤越早诊治,康复预后就越好,如若等到房颤从阵发性发作发展到持续性发作,疗效也将相应降低。抗凝是房颤治疗的关键,合理的抗凝治疗将大大降低病人因房颤发生卒中的风险。荟萃分析表明,华法林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64%,年卒中绝对风险降低2.7%,使全因死亡率降低26%。虽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确切,但有效治疗窗较窄、不同个体有效剂量差异较大、需频繁监测INR,且抗凝作用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Xa因子抑制剂(NOAC)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稳定的剂量相关性抗凝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无须频繁监测INR、出血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利伐沙班的出现给心房颤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本论文结合利伐沙班的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出血处理、监测指标和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给予米司酮预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前米司酮预处理,即术前3个月,患者每天口服米司酮12.5mg。对比分析观察组给予米司酮预处理前后和对照组术前子宫肌瘤的直径变化,手术情况(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给予米司酮预处理后子宫肌瘤直径小于预处理前,且小于对照组术前(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给予米司酮预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子宫肌瘤直径大小、改善贫血、缩短手术时间,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不明显,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米司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治疗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 5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27例患者中,治愈 14例,有效 11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2.59%;对照组 27例患者中,治愈 8例,有效 13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77.78%;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2.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更年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米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小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米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相关指标(肿瘤体积、内膜厚度、孕激素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内膜厚度、孕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米非司酮 孕三烯酮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192例医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西医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甲氨蝶呤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配合米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避免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宫外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曼月乐联合米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 8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有 43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曼月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痛经评分、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子宫体积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 < 0.05 );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子宫体积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更加明显,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更加明显( P < 0.05 )。结论 曼月乐联合米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曼月乐 米非司酮 子宫腺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三种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联合检测对早期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过手术活检后确诊的2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的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血清水平进行检测,选取5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单项与联合检测的三种肿瘤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肺癌患者的三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进行分析,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在肺鳞癌患者的患病率高于肺腺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三四期患者的癌胚抗原与糖类抗原的患病率高于初期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提高诊断过程中的敏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作用。

  • 标签: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