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食管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3例小细胞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普通组和综合组,普通组36例行常规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或化疗,综合组57例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放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结果综合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6.67%,显著高于普通组85.9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综合组中位生存期达到(18.3±2.4)个月,而普通组中位生存期仅(6.7±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结论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小细胞食管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细胞食管癌 综合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阴道镜下活检并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和传统的巴氏涂片进行检查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患者上皮细胞异常的结果及检查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为98.5%,传统巴氏涂片的检出率为81.6%,宫颈液基细胞学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巴氏涂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液基细胞学图片质量不满意5例,传统巴氏涂片的质量不满意18例,传统巴氏涂片质量不满意明显高于宫颈液基细胞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对宫颈病变的检查和诊断效果较好,与传统的巴氏涂片相比,能够大大的提高宫颈细胞学涂片质量的满意度,能更加准确和有效地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是较好子宫颈病变筛查手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 病变 巴氏涂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CD10(-)、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332例尿液脱落细胞学与临床最终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有不明原因的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的13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离心取沉淀推片,行瑞氏-吉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良恶性,记录结果,追溯患者临床资料(泌尿系统强化三维重建CTU、盆腔CT、双输尿管CT、内镜组织活检检查、DNA细胞学等),将临床最终确诊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18.4%,特异度为99.4%,假阳性率为0.6%,假阴性率为81.6%,准确率为77.8%。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应加强对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认识,尽量减少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尿液脱落细胞学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阐述中药药渣发酵后蛋白质的制备方法与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蛋白含量与药渣用量、水分用量、尿素用量相关,且各因素对蛋白生成量影响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尿素用量、水分用量、药渣用量。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可知,菌种最佳选择为黑曲霉,培养基最佳选择为左慈丸药渣,工艺条件为药渣量为20g,尿素为0.07g、每克药渣配2g水,在此情况下可使发酵物中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即21.35%。

  • 标签: 中草药 药渣发酵 单细胞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间叶性肿瘤来自子宫间叶组织,诸如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以及血管等。最常见是平滑肌来源肿瘤。现介绍一例来源血管周细胞的肿瘤。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星形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成功率为93.3%(14/15),护理满意度为86.7%(13/15);对照组中,手术成功率为66.7%(10/15),护理满意度为60%(9/15)。可见,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对关于乳腺癌干细胞进行标志物和鉴定工作,并查找相应的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乳腺癌细胞是第一个在实体肿瘤中被鉴定的肿瘤细胞,人们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观察,从而能够有效对其行为进行深入认识,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化和更新进行调控。结论对乳腺癌细胞进行靶向治疗,能够有利于根治乳腺癌,利用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放射耐受性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以纤维化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皮肤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长期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瘢痕疙瘩发病中发挥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瘢痕疙瘩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瘢痕疙瘩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胃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含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胃癌患者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是(2.05±0.42)%,对照组是(0.31±0.0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髓源性抑制细胞有利于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发育,早期监测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含量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方向,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髓源性抑制细胞 胃癌 肿瘤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