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中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临床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50例于我院妇科进行子宫腺肌症治疗的女性患者纳入实验,病例择取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的女性患者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于实验组的发生几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应用高强度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患者12例,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PCL胫骨隧道导向器钻取骨隧道,高强度线捆扎骨块,螺钉及锚钉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块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末次随访检查,患者后抽屉试验检查弱阳性1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对比均无差别,均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及关节感染;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2.3)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使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骨折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方法可靠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镜 高强度线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固定
  • 简介:目的了解2011—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分离病原菌,分析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5.84%下降至37.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59.53/(100例患者·d)下降至33.63/(100例患者·d),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分离病原菌100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38株,占23.17%;革兰阴性菌7110株,占70.46%;真菌643株,占6.37%。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0.8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70%)、金黄色葡萄球菌(7.35%)和鲍曼不动杆菌(6.82%)。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015年均〈4%);铜绿假单胞菌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整体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下降明显,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2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常用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最明显,但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耐药率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延缓细菌耐药可能有关。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后壁腺肌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病灶体积消融率是98.33%;治疗3、6个月子宫与病灶体积缩小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6个月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0%以上。结论子宫后壁腺肌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治疗 子宫后壁腺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中等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按照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分成I组32例和Ⅱ组33例,I组患者进行户外快步走20rain;Ⅱ组患者进行户外快步走30min,两组步行速度控制在120步/min。分别监测两组对照日餐后2h血糖及运动后2h血糖并记录两组患者耗氧量水平。结果运动后组间比较显示,Ⅱ组餐后2h血糖(6.29±1.2)mmol/L明显低于I组(7.8±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I组运动后餐后2h血糖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I组运动干预后餐后2h血糖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餐后1h户外快速步行30min,速度控制在120步/min,能够很好的控制餐后2h血糖水平,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老年 运动强度 餐后2H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脉冲超声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5例,脉冲超声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脉冲超声治疗组给予普通超声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d、14d,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脉冲超声治疗组7d、14d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与脉冲超声治疗组7d、14d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效果好于普通超声,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聚焦超声 脉冲超声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确定子宫肌瘤瘤体供血动脉位置,并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技术进行治疗,探讨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87.13±49.52)mm3,治疗后6个月为(25.76±11.95)mm3,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45.8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瘤体供血动脉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肌瘤直径小于50mm的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供血动脉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康复功能的效果评价。方法 筛选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均分为3组各35例,为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进行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分析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中频组FMA评分高于低频组和高频组,(P<0.05)。 结论 对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治疗,中频脉冲电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并采纳。

  • 标签: 不同强度中频脉冲电疗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11月期间到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8例进入试验,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得到的护理质量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优化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满意度 子宫腺肌病 护理质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罹患瘢痕妊娠患者在经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意义。方法:针对我院妇科60例瘢痕妊娠患者予以样本采样,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19.09~2022.01时间段,分层随机化分组,利用分组模式,对照分析治疗干预效果,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统计不同治疗组患者(1)临床指标;(2)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针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指标、妊娠结局评测值统计,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各项研究指标改善状况更优,(P<0.05)。结论:罹患瘢痕妊娠患者在经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干预后,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积极对患者生育功能进行保护,提升再次妊娠率。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动脉栓塞 瘢痕妊娠 临床疗效 再次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阶段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择了2020年6月-2022年6月54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对照组采取药物和物理治疗和常规的康复手段,观察组采用分阶段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从而对比相应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情况采取分阶段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有着积极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分阶段小强度 运动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和Super-BondC&B粘结剂固定慢性牙周炎下前牙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前牙松动需要做牙周夹板松牙固定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后,使用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做牙周固定;B组在在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后,使用Super-BondC&B粘结剂做牙周固定。两组固定后即刻让患者对于固定物做出异物感评价。固定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固定后即刻异物感评价,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前牙松动的患者,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后使用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和Super-BondC&B粘结剂牙周夹板固定,均可以使牙周状况明显改善。Super-BondC&B粘结剂牙周夹板异物感小于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

  • 标签: 高强度石英纤维 超强粘结剂 慢性牙周炎 牙周夹板 牙周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施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改善妊娠结局、ER、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我院2019.6—2021.11收治的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实验组(34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参照组(34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VEGF、ER、术后妊娠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相比参照组(76.47%)要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ER(0.72±0.11)ng/mL、血清VEGF(0.81±0.13)ng/mL水平均比参照组要低(P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卵巢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激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卵巢激素水平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会对绝经前女性的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不会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如何科学地衡量抗凝血剂对凝血酶原的破坏程度,比较第一代抗凝血剂与第二代抗凝血剂对褐家鼠和小白鼠的毒杀能力。很有实际应用意义。抗凝血剂(溴敌隆,敌鼠钠盐,杀鼠醚等)在各地以及文献报道中灭鼠的效果说法不一。如何客观地评价这类灭鼠药物的灭鼠效果,则应以其对凝血酶原的破坏强度和作用时间作具体的综合分析。为此设计并进行本实验。方法:以急性口服LD50和半LD50为剂量对褐家鼠和小白鼠灌胃各10只,每24h取尾部静脉血,用改良奎克氏全血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褐家鼠24h左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48h大部分试鼠凝血酶原时间超过200s并出现死亡。120h内绝大部分试鼠死亡。小白鼠在24h左右凝血酶原时间稍有延长,48h又基本恢复正常,72h急聚延长到200s以上。大部分试鼠在168h内死亡。凝血酶原时间呈双峰型。结论:褐家鼠对三种抗凝血剂都敏感。小白鼠敏感性略低。尤其褐家鼠对敌鼠钠盐敏感性甚强,在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的地区,敌鼠钠盐不失为一种上佳灭鼠剂。

  • 标签: 抗凝血剂 凝血酶原时间 LD50 1/2LD50
  •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上皮癌(膀胱癌48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上皮癌(3种癌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上皮癌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上皮癌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上皮癌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尿路上皮癌抗原1 尿路上皮癌 癌分级
  • 简介: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 标签: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率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称简房颤)患者使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老年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合并2型糖尿病105例,B组不合并2型糖尿病95例,A组、B组每组患者分别被随机抽签分为2组,A组分为A1组(低强度抗凝组)55例,A2组(中等强度抗凝组)50例,B组分为B1组(低强度抗凝组)50例,B2组(中等强度抗凝组)45例:(1)低强度抗凝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2.1;(2)中等强度抗凝组INR2.1~2.6;观察4组12个月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情况。结果A组血栓栓塞事件6例,B组血栓栓塞事件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A组出血事件12例,B组出血事件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A1组出血事件2例,A2组出血事件10例,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B1组出血事件1例;B2组出血事件9例,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80岁及以上房颤患者中,华法林抗凝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无差异,INR值维持在1.5~2.1有效性高同时安全性好。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心房颤动 华法林 老年人 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