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6月22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旧真定府衙南百米处路西一建筑工地,一尊重约107吨的巨型青石贔屃碑座并18块大小不均的碑残块重见天日。有关碑名称、碑之主人、刻碑年代、碑文内容、毁埋原因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猜测。

  • 标签: 河北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证 建筑工地
  • 简介:<正>安县城北三公里,有一参天古柏,屹立于山清水秀的大安山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七根。该树一本七株,树高45.5米,主干胸围10.3米。主干离地約1.5米处,又分出支干七枝,每根支干需二、三人方能合围,故名七根。枝叶葱笼。在它的周围,又有稍小的古柏七株,胸围分别为2至3.6米,俨然象七个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主体古柏。因而,这七株较小的古柏称为七贤。据《安县志》记载:隋开皇年间,蜀王杨秀避暑于此,并建有玉亭。明代,在亭址建佛寺若庵。清代,又建有木制

  • 标签: 古柏 古树 胸围 主干 支干 树高
  • 简介:川先生是河北省博物馆初创期元老之一,在京津冀地区从事文物工作的老同志中颇为知名。他1998年生于北京通县,早年因生活所迫到北京谋生。21岁始学琢玉,后成为古玩玉器行商人,奠定了以后从事文物工作的实践基础。“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北京,他被迫到山西大同煤矿谋生。1946年在山西参加革命,先后在晋绥军区后勤部、冀中行政公署、冀中公署教育处古物保管委员会工作。1949年调保定市文化馆文物室,是为河北省博物馆前身。

  • 标签: 赵巨川 中国 河北 博物馆事业 文物征集工作
  • 简介:2013年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度市博物馆对平度市南村镇家寨附近的大沽河中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石制品数十件,根据当地区域地层的堆积年代分析,推测其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该地点的发现,对研究环渤海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类生活的环境背景、旧石器文化内涵以及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山东省 平度市 柏家寨 考古调查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威夏寺遗址为柬埔寨一处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其选址建造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城的诸多名刹殿宇。历经千年,受各种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古寺的建筑结构发生了严重变形,部分倒塌严重。为对未来开展威夏寺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在对遗址区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及区内建筑保存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遗址区建筑结构变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威夏寺保护维修的原则。研究结果可为威夏寺的后期保护研究及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 标签: 柏威夏寺 结构变形 水害 不均匀沉降 保护维修
  • 简介:<正>1984年4月和1990年5月,寿县东津乡家台农民在取土时,先后于台南百米处、台东500米处发现一座砖室墓和一座石板墓,编号为M1、M2。墓葬位于寿县城关东郊约3公里,东淝河的西岸,寿蔡公路北约200米(图一)。县博物馆、文管所分别对这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

  • 标签: 寿县 大泉五十 博物馆 墓葬结构 砖室墓 汉墓
  • 简介: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现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孜克里克千佛洞崖前土沙堆积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汉文和回鹘文等文献。此文将首次对其中一件回鹘文刘本《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编号81TB10:09)残页进行原文换写、原文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附汉文原文)和注释,并根据以往的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柏孜克里克 回鹘文 刻本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 简介: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有“天兴、天德、东来、永记、恒记五家钱铺,广开虚票,收买银货盈千累万,互相磨兑,不付现钱”。据称这“五家原本钱仅止五六万千至二万余千不等,现在共查验五家未付在外票欠共计东钱三百八十三万三千余千,以银核计六十三万八千余两”。这些钱票上书“外兑”字样,即钱票只能换外票,不能付现钱,因无钱应付,故称“虚票”。

  • 标签: 中国 钱票 形制 历史研究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