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动量词的表义功能出发,根据动量词各自的表量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又从"时间"角度对动词进行分类来考察动词和动量词的组配关系。可以看出动词和动量词的组合规律总是以语义匹配为核心的。

  • 标签: 动量词 动词 语义特征
  • 简介:该文认为,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对话基本公式,即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后者包括两种: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话语进行对话)在《寒夜》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 标签: 《寒夜》 复调小说 对话 巴金小说 独立意识 主人公
  • 简介:音韵是诗内在的生命和外在的标志。在所有文学品种的本文结构当中,似乎只有诗才如此深入地嵌进了韵律节奏因素,无论远古还是当今,域内还是域外,格律还是自由,没有韵律节奏,就无所谓诗了。同时,音韵又直接地与民族语言本身的属性紧紧相连,不同

  • 标签: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新诗 闻一多 民族文化 卞之琳
  • 简介:论西蒙的《弗兰德公路》和墨白的《映在镜子里的时光》克劳德·西蒙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弗兰德公路》,与墨白的长篇小说《映在镜子里的时光》(又名《寻找外景地》),都是讲述“在路上”的故事:前者以1940年春法军在法国北部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后慌乱撤退为背景,讲述了幸存下来的三个骑兵及其队长在溃逃路上的遭遇、见闻和意识活动;后者讲述了以浪子和丁南为首的剧组前往颍河镇为即将投入拍摄的电视剧寻找外景地时的一系列离奇遭遇。

  • 标签: 小说文本 西蒙 墨白 结构原则 《弗兰德公路》 《寻找外景地》
  • 简介:杜甫的诗歌创作中连章组诗占有很大比例,其杰出代表作《秋兴八首》在结构上相当完整,一气呵成,前人对此组诗结构完整性的认识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直到明清之际,批评界基本认定杜甫这八首诗在结构上是一个完整不可或缺的整体,呈现一种环状的、开放的结构特色。这和杜甫“以诗为文”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有关。

  • 标签: 连章组诗 环状结构 以诗为文 杜甫 《秋兴八首》 诗歌创作
  • 简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据载早在西汉时期,双方就进行了较为频繁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丁对中国文化的吸纳和融合。从文学方面来看,“一部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史,就是日本人借鉴、吸收和消化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历史”[1]。受中国古典文学浸染并与中国古典文学有密切联系的日本作家为数众多,而中岛敦就是其中一位。

  • 标签: 《山月记》 人生悲剧 人格结构 “本我” 中国古典文学 日本文学史
  • 简介:个人简介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政府所在地亚雷基帕市。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一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1946年回到祖国秘鲁的皮乌拉省政府所在地皮乌拉市,在萨莱西诺学校读书,1947年移居首都利马,转入拉萨叶学校,1950年到1952年就读位于利马的(国立)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后来在

  • 标签: 巴尔加斯·略萨 诺贝尔文学奖 警察 西班牙 秘鲁 男人
  • 简介:摘要文化对于群体性人格的塑造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青藏地区大学生人格结构的特征,并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了青藏地区大学生人格结构的完善。

  • 标签: 文化 群体性人格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李劼人的连续性长篇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以其特有的多重整体的放射性艺术结构对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社会变革以及历史发展的根本潮向展开了广泛而深层的探视,对历史进程中各阶级、各阶层的消长起落,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更新,对特定时代环境下人们的社会观、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的深刻变化进行了综合而又独立的剖析。这种气势磅礴的艺术结构,不但使三部曲构成了一个映照当时“千

  • 标签: 李劼 世相 李劫人 结构特色 艺术结构 暴风雨前
  • 简介:对唐诗进行非形式结构分析是一种新的研究角度。从文本出发,建构一种理论模式,并以此为中介从中找出诗与诗人之间的契合点是《再议杜甫:文学巨匠和文化巨人》一书所用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我们传统的唐诗研究方法有所启

  • 标签: 唐诗研究 杜甫 文学 并置 杜诗 诗人
  • 简介:一般而言,小说是以时间为序列、以人物为主线,反映社会生活,呈现人性深度,展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文学类型载体。国学大师南怀瑾说,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中的人名、地名、时间未必是真的,但故事的折射与隐喻却是真实可靠的。在小说泛行的年代,我们如何去鉴赏一部好的小说,如何去体会小说背后真实的故事?《弗兰德公路》描绘超现实的意识流场景,是想象、回忆、记忆和感觉组成的浩大场面。《映在镜子里的时光》描述的是一个现实与小说互相契合的多声部故事。对于死亡与再生,两部小说各显神通,融入巴赫金的复调展现多声部的艺术世界。这些精彩的描绘,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令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文所要探索的即是这两部公路小说的类型特色。

  • 标签: 《弗兰德公路》 叙述结构 创作技巧 镜子 想象 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