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肥胖的相关性,探讨RBP4在儿童肥胖相关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招募来自2004年入组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队列(BCAMS)的1 875名6~18岁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测定RBP4、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脂代谢异常包含以下一项或以上:TC≥5.18 mmol/L;TG≥1.70 mmol/L;LDL-C≥3.37 mmol/L;HDL-C≤l.04 mmol/L。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RBP4水平与血脂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BP4水平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人群中,超重肥胖儿童脂代谢异常的检出率为34.5%(647/1 875)。肥胖相关脂代谢异常的患儿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36.65(30.63,44.08)比33.24(28.42,39.98)μg/ml,P<0.01]。RBP4与体质指数(BMI)、TG、TC、LDL-C和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079、0.216、0.192、0.180、0.135,均P<0.01),与HDL-C无相关性(P>0.05)。相对RBP4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的超重肥胖儿童,RBP4处于最高四分位的儿童出现脂代谢异常[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2.05(1.53~2.75),P<0.01]、高TG血症[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3.22(2.10~4.95),P<0.01]、高TC血症[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2.34(1.36~4.02),P<0.01]及高LDL-C[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2.51(1.65~3.83),P<0.01]的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校正BMI及HOMA-IR,RBP4与血脂异常仍具有相关性(均P<0.01)。结论RBP4水平增加与肥胖儿童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血脂异常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 标签: 肥胖 高脂血症 儿童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地区肺结核病的复发情况,确定复发病例中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方法对北京各区县随机收取的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筛选出治疗痊愈后,间断6个月以上再次入院确定为复发的病例。对复发病例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分析和复发有关的风险因素;并且对复发病例临床分离株应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复发形式。结果从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中发现26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6.7%;在复发风险上30~59岁年龄段和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80,95%CI:1.406~2.255,P<0.05);复治患者和初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32,95%CI:1.010~1.054,P<0.05)。配对的复发病例中64%(37/58)为内源性复发,36%(21/58)为外源性再感染。结论在北京地区30~59岁年龄段人群、初始入院为复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肺结核病复发;复发病例主要为内源性复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外源性再感染和近期传播。

  • 标签: 肺结核病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复发 复燃 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 receptor,KI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的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中心血站检测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外周血样本9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入组人群进行KIR基因低分辨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统计分析KIR基因频率特点,并与其它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KIR基因水平,目前已知的16个KIR基因均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2DL1、2DL3、2DL4、3DL2、3DL3、2DP1和3DP1基因存在于所有个体中,3DL1、2DS4、2DL5、2DS1、3DS1、2DS5基因频率较高,而2DL2、2DS2、2DS3基因频率较低。在KIR基因水平,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分布比较,2DL3、2DS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吉林汉族人群(100.00%比95.92% ,49.47%比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3.960、4.327,P值分别为0.047、0.038);2DS1、2DS5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河北汉族人群(49.47%比36.46,40.00%比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6、7.452,P值分别为0.025、0.006);2DL1、2DL5、2DS1、2DS5、3DS1、2DP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江西(100.00%比80.66%,50.53%比32.00%,49.47%比26.00%,40.00%比24.66%,45.26%比27.33%,100.00%比9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33、8.377、14.069、6.438、8.299、4.564,P值分别为0.000、0.004,0.000、0.011、0.004、0.033);3DL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低于四川汉族人群(88.42%比9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5,P=0.003),而2DS5基因频率高于四川汉族人群(40.00%比2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1,P=0.013);2DL5、2DS1、2DS5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浙江汉族人群(50.53%比35.58%,49.47%比33.65%,40.00%比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5、5.129、6.629,P值分别为0.033,0.024,0.010);2DL5、2DS5、3DS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云南汉族人群(50.53%比36.67%,40.00%比26.66%,45.26%比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85、4.765、4.382,P值分别为0.032、0.029、0.036),3DL1基因频率低于云南汉族人群(88.42%比9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43);2DL1、2DL3、2DL5、2DS1、2DS3、2DS5、3DS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广东汉族人群(100.00%比85.41%,100.00%比58.33%,50.53%比23.96%,49.47%比10.42%,18.95%比2.08%,40.00%比18.75%,45.26%比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50、50.069、14.431、34.789、14.485、10.405、10.621,P值分别为0、0、0、0、0、0.001、0.001),2DS2基因频率低于广东汉族人群(16.84%比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3)。其他基因分布频率在烟台与其他地域间无显著性差异;在KIR基因型水平,共发现23种基因型,其中以AF和AJ型最为常见;其次为AH、AI和NN6,另外有10种基因型C、E、I、Q、NN3、NN4、NN9、NN11、NN12、NN13频数较低。结论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有其独特的KI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

  • 标签: 杀伤细胞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SLE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收集2020年8月16日至2020年9月2日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及各地州SLE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组)信息,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抑郁和睡眠质量评估。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P25,P75)表示,2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连续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等级变量或分类变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SLE组抑郁患病率为41.9%(62/1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1%(3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2,P<0.01),SLE组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1.8%(47/1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61%(3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VAS(OR=1.366,P<0.01),PSQI总分(OR=1.198,P<0.01)为SLE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疫情隔离期间SLE患者抑郁患病率较非疫情期间SLE患者高,疼痛、睡眠质量差为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积极关注SLE患者的心理状况。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抑郁 睡眠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粤北地区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风险因素。方法526例粤北地区成人OSAS患者,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等,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OSAS的影响因素。结果OSAS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小学OSAS患病率高于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吸烟者、饮酒、家族史、咽腔狭窄/扁桃体肿大及呼吸疾病史者患病率更高。OSAS患者颈围、BMI、SBP、DBP、FPG、TC、TG、LDL水平均高于非OSAS组[(44.46±5.25)比(36.42±3.23)cm,(26.38±4.08)比(25.04±3.96)kg/m2,(135.42±15.39)比(127.15±13.26)mmHg,(81.58±9.36)比(75.22±10.17)mmHg,(5.51±1.84)比(4.97±1.56)mmol/L,(4.93±0.76)比(4.59±0.85)mmol/L,(1.55±0.48)比(1.34±0.41)mmol/L,(2.54±0.43)比(2.39±0.36)mmol/L](均P<0.001),HDL水平低于非OSAS组[(1.23±0.31)比(1.34±0.30)mmol/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城乡后,家族史、咽腔狭窄/扁桃体肿大、颈围长、血压测量值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是OSAS发生的正相关因素。结论家族史、咽腔狭窄/扁桃体肿大、颈围长、血压测量值高、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是OSAS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制定干预措施,以开展防控工作。

  • 标签: 粤北地区 成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宁夏地区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5代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家系调查研究。收集1个adRP家系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病史资料,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抽取3例患者和1名正常家系成员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运用全外显子测序(WES)芯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PCR和直接测序在家庭成员和正常对照组中进行验证,最终确定致病性突变位点,并对临床表型和基因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通过WES技术和优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证实,PRPF31基因的c.C1048T(p.Q350X)无义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该家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5~6岁发病,均以夜盲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较为迅速,视功能均严重受损,同时合并后囊下白内障,眼底和视网膜电图(ERG)均呈现典型的RP改变。结论PRPF31基因的c.C1048T(p.Q350X)无义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该突变在中国人群中首次报道,该突变可引起的临床表型包括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合并后囊下白内障及视功能严重受损等。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型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东阳地区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分布特点,为了解本地区男性HPV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东阳市人民医院男性科等科室就诊的712例行HPV 21分型检测患者的结果。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712例男性样本,其中HPV感染阳性210例,阳性率为29.54%。210例感染患者中,单一型感染者141例,占阳性患者的67.14%;多重感染者69例,占32.86%。按年龄分组,>60岁年龄组HPV阳性比例最高,为6/11,然后依次为≤20岁年龄组[37.50%(15/40)]、21~40岁组[29.56%(149/504)、41~60岁组[25.48%(40/157)],各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季度分组:第三季度检测样本的HPV阳性率[35.20%(63/179)]和第四季度检测样本的HPV阳性率[32.04%(58/181)]高于第一季度[28.90%(50/173)]和第二季度[21.79%(39/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HPV感染患者中,临床诊断最多的为疣(26.67%,56/210),其次为阴茎赘生物(18.10%,38/210)和尿路感染(14.76%,31/210)。结论东阳地区男性HPV感染率较高,以HPV6、HPV11、HPV16型为主,感染主要为单一型;≤20岁和>60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第三、四季度阳性检出率较高,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相关性。临床表现上,HPV感染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疣的最多。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低危型 高危型 感染
  • 作者: 赵晔 钟思鹏 李芳 刘刚琼 王欣芳 刘占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一科 450052 ,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4641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450052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072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106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筛选合并消化道症状8例患者为病例组,无消化道症状16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和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中性粒细胞计数、CRP、DBil和肌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2.021(1.012~2.123)、1.015(1.002~1.028)、1.062(1.008~1.357)和1.091(1.000~1.921),P均<0.05]。CRP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COVID-19患者合并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7.55%(8/106),有消化道症状者炎症活动和器官受累情况比无消化道症状者更严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消化道症状 腹泻 恶心 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清学危险分层方法及高危因素分析在淮北地区早期胃癌筛查的效能。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6月,对淮北市3家医院(淮北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人群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所有受试者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学检查,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即PGⅠ/PGⅡ),并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ABC法(HP抗体联合PGR)、新ABC法(血清PGR联合G-17)和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结合年龄、性别、HP抗体、PGR和G-17)3种方法的胃癌筛查效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PGⅠ、PGⅡ、G-17、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1 093例受试者,其中1 021例胃、十二指肠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检出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74%),其中早期胃癌17例(60.71%)。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高危组胃癌检出率(16.98%,18/106)高于低危组(0.49%,3/614)和中危组(2.33%,7/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较新ABC法和ABC法有较高的胃癌检出率(Kappa=0.220,Kappa=0.185;P=0.007,P=0.049)。ROC曲线分析显示,PGⅠ、G-17和PGR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629和0.729,PGR曲线下面积最大。PGR最佳临界值为<2.96,诊断胃癌敏感度0.714,特异度0.768,阳性似然比3.084,阴性似然比0.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OR=7.003,95%CI:2.119~23.146,P=0.001)、HP感染(OR=3.556,95%CI:1.478~8.557,P=0.005)、高龄(OR=1.203,95%CI:1.138~1.272,P<0.001)、吸烟(OR=1.878,95%CI:1.316~2.679,P=0.001)为胃癌高危因素。结论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有较高的价值,肿瘤家族史、HP感染、高龄、吸烟因素为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二者结合可用于淮北地区的早期胃癌筛查工作。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幽门螺杆菌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崇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上海崇明区城桥镇7 534名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完成规范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浓度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以及病史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组、新诊断糖尿病组和已知糖尿病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将调查人群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四分位数间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血红蛋白与临床及实验室等代谢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评价。结果基线总人群中,正常糖代谢组(n=5 579)贫血患病率[275(4.9%)]高于新诊断糖尿病组(n=1 203)和已知糖尿病组(n=752)[23(1.9%)及22(2.9%)],已知糖尿病组贫血患病率高于新诊断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r=0.257)、臀围(r=0.155)、体质指数(r=0.141)、空腹血糖(r=0.232)、糖负荷后2 h血糖(r=0.140)、糖化血红蛋白(r=0.028)、胰岛素(r=0.036)、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r=0.1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56)、总胆固醇(r=0.054)、甘油三酯(r=0.202)均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均<0.05)。将基线正常糖代谢人群根据血红蛋白进行四分位,3年后随访,血红蛋白第4四分位数组的糖尿病新发率、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均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P<0.01)。在校正其他风险因素后,血红蛋白第4四分位数组其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较第1四分位数组显著增加,优势比为1.415,95%可信区间为1.087~1.841,P<0.01。结论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发生率存在明显正相关,高血红蛋白水平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潜在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贫血 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中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方法2015年5—8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内蒙古草原6个地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多伦、通辽、扎旗、开鲁)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上述6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观察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应用SAS软件9.4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6 043名受试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和SPT,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确诊患病率为13.2%(795/6 043);高发年龄在18~39岁;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61.2%比37.9%,P<0.001);上述6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锡林浩特21.5%、二连浩特17.8%、多伦8.9%、通辽6.9%、扎旗15.3%、开鲁9.7%,P<0.001)。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6.5%)、鼻痒(92.2%)为主;眼部症状中眼痒较为明显(69.1%);其他相关症状中,乏力(32.1%)和嗜睡(31.5%)较为突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合并疾病中,变应性结膜炎占71.4%(568/795),食物过敏占86.7%(689/795),支气管哮喘占16.7%(133/795)。藜科花粉播散高峰期为8月;藜科花粉诱导的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R2=0.78,P=0.043)。藜科花粉SPT阳性率为21.2%(1 282/6 043),6个地区中以锡林浩特最高(28.0%,236/842)。结论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患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喷嚏为主,8月为花粉播散高峰期,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藜科 花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草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南疆)和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北疆)的孕妇早、中、晚孕期碘营养状况,为新疆因地制宜地开展孕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和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3 - 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区以县(市、区,简称县市)为单位,每个县市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20名孕妇,采集家庭食用盐盐样和随机尿样测定碘含量。结果在全区96个县市共采集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9 461份,其中合格碘盐9 099份,非碘盐22份,非碘盐率为0.23%,碘盐覆盖率为99.77%(9 439/9 46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17%(9 099/9 461),盐碘中位数为27.42 mg/kg。共检测孕妇尿样9 456份,尿碘中位数为187.30 μg/L,范围为0.30 ~ 1 300.00 μg/L,有12个县市(北疆)的孕妇尿碘中位数< 150 μg/L。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5.85、208.10、196.60 μg/L,而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分别为179.10、180.70、179.1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碘缺乏病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8.85,P < 0.05),而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0.28,P > 0.05)。结论部分北疆地区孕妇处于碘缺乏状态。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尿碘含量高于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的尿碘含量分布不相同。

  • 标签: 孕妇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R(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海省4个胃癌高发区县8个自然村近25 000人作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适龄目标人群(40~69岁)2 70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筛查出数值异常者949例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并行胃镜检查及活检,根据胃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成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观察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Ⅰ、PGR及G17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PGⅠ、PGR及G17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镜检查949例,病理活检649例。检出非萎缩胃炎239例,萎缩性胃炎500例,消化性溃疡197例,胃癌13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8例)。血清PGⅠ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70.00±12.35)μg/L]、进展期胃癌组[(38.39±2.77)μg/L]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03.89±37.45)μg/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PGR值早期胃癌组(3.74±1.40)、进展期胃癌组(2.05±0.59)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8±4.10,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血清G17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18.03±4.52)pmol/L]、进展期胃癌组[(25.15±3.76)pmol/L]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4.99±7.12)pmol/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71.8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59.0%;PGR的最佳临界值为5.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0.4%;G17的最佳临界值为15.6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3%。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42.5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5.3%;PGR的最佳临界值为2.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1%;G17的最佳临界值为20.5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7%。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行胃镜及活检确诊,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早期胃癌 青海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护理工作环境和护士职业承诺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护理工作环境对护士职业承诺的影响。方法2019年3—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所三级和6所二级医院的3 142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和中文版护士职业承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累计回收问卷3 142份,剔除无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问卷3 018份。护士职业承诺量表总均分为(3.54±0.6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规范承诺(3.83±0.84)分、情感承诺(3.78±0.87)分、经济成本承诺(3.67±0.81)分、情感代价承诺(3.40±0.94)分、机会承诺(2.88±0.85)分;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总均分为(3.02±0.49)分。不同医院等级、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聘用形式、月均夜班数、月均收入的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专科护士的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得分高于非专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医院等级低(β'=-0.058)、是专科护士(β'=0.069)、月均夜班数少(β'=-0.194)是护士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资料后,护理工作环境中的护士参与医院事务(β'=0.301)、充足的人力和物力(β'=0.260)、医护合作(β'=0.132)是护士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护士职业承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受是否为专科护士、月均夜班数、医院等级以及护理工作环境的影响,管理者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理,以提高护士的职业承诺水平。

  • 标签: 护士 职业承诺 护理工作环境 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夏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分布特征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2020年接受宁夏宫颈癌筛查的140 498例妇女,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分析HPV感染特征以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40 498例筛查女性,高危型HPV总阳性数为13 969人,阳性率为9.94%。2018—2020年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4%、11.20%和9.61%。19个区县中HPV阳性率较高的地区是固原县(15.06%)和彭阳县(13.32%),HPV阳性率较低的地区是沙头坡区和利通区,阳性率分别为7.63%、7.54%。高危型HPV的阳性率随年龄呈"V"型分布,其中40~49岁年龄组的HPV阳性率最低(9.5%),各年龄组HPV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1,P<0.001)。各年龄组单一感染以HPV16为主,HPV16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分别为1.3%、1.3%、1.1%和1.0%。HPV多重感染中,≥6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10.0%)。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中,以HPV16型别的感染为主(46.0%,63.6%),而低级别病变中,以其他16种高危HPV型别感染占比最高(60.8%)。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学(χ2=99.01,P<0.001)。结论宁夏回族地区女性人群的高危HPV阳性率属于中等水平;主要以高危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单一感染中优势型别为HPV16; 18种高危型别HPV感染最低的年龄组是40~49岁,HPV感染最高的年龄是大于等于60岁女性;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中,以HPV16单一感染为主。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24 h尿钠、尿钾及钠钾比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国6地区共1 576名家庭主厨和家庭成员,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测量及24 h尿液收集,检测24 h尿钠、尿钾水平。结果排除不合格尿液样本后,共1 530人纳入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对象24 h尿钠值为(4.39±1.93)g,24 h尿钾值为(1.59±0.62)g,钠钾比值为5.02±2.18。对调查对象的24 h尿钠值、尿钾值及钠钾比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尿钠值与年龄、女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自觉口味偏咸、BMI、SBP呈正相关(P<0.05);24 h尿钾值与几乎每天外出就餐呈负相关(P<0.05),与BMI、愿意减盐呈正相关(P<0.05);钠钾比值与年龄、女性、初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自觉口味偏咸、SBP、每周3~5 d外出就餐呈正相关(P<0.05)。结论我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的24 h尿钠值及钠钾比值仍处于较高水平,而24 h尿钾值较低,它们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进行长期综合减盐干预。

  • 标签: 尿钠 尿钾 钠钾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商丘市立医院、商丘市梁园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CIS溶栓后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2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焦磷酸测序法,检测两组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统计两组ABCB1基因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IS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显示,观察组rs1045642位点CC基因型频率34.55%高于对照组25.02%,CT基因型频率12.20%、TT基因型频率3.25%低于对照组14.63%、9.35%(χ²=21.527,P<0.05);观察组rs2032582位点GG基因型频率17.89%、GT基因型频率21.54%低于对照组37.60%、93.96%,TT基因型频率10.57%高于对照组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80.427,P<0.05);rs1045642位点TT基因型是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rs2032582位点TT基因型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903,P<0.05)。商丘地区CIS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可能与ABCB1 rs1045642位点TT基因型、rs2032582位点TT基因型有相关性。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地区2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20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85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73例、吴忠市人民医院59例、青铜峡市人民医院52例、固原市人民医院50例、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47例、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47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40例、同心县人民医院40例、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35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34例、中卫市人民医院32例、灵武市人民医院30例、吴忠市新区医院30例、盐池县人民医院30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29例、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8例、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5例、海原县人民医院21例、彭阳县人民医院20例、隆德县人民医院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资料;男538例,女282例;年龄为(56±13)岁。观察指标:(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特征。(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总体情况。(3)不同等级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特征:8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中,代偿期271例,失代偿期549例。271例代偿期病人中,男183例,女88例;年龄为(53±12)岁;汉族185例,回族85例,其他民族1例;肝硬化病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211例,酒精性肝病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其他48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235例,36例资料缺失。549例失代偿期病人中,男355例,女194例;年龄为(57±14)岁;汉族373例,回族174例,其他民族2例;肝硬化病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392例,酒精性肝病33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其他114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80例,B级289例,C级170例,10例资料缺失。(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总体情况:271例代偿期病人中,38例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药物治疗,16例行内镜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549例失代偿期病人中,68例行NSBB药物治疗,46例行内镜治疗,28例行介入治疗。(3)不同等级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情况:271例代偿期病人中,181例来源于三级医院,其中28例行NSBB药物治疗,15例行内镜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90例来源于二级医院,其中10例行NSBB药物治疗,1例行内镜治疗。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采用NSBB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47,P>0.05),采用内镜治疗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72,P<0.05)。549例失代偿期病人中,309例来源于三级医院,其中22例行NSBB药物治疗,29例行内镜治疗,22例行介入治疗;240例来源于二级医院,其中46例行NSBB药物治疗,17例行内镜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采用NSBB及介入治疗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8.065,5.956,P<0.05)。结论宁夏地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行预防出血治疗的比例较低。对于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在二级医院行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比例低于三级医院。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在二级医院行介入治疗的比例低于三级医院,但行NSBB药物治疗比例高于三级医院。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宁夏地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