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于2013年6月4~10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照相设备,连续7d对3对红嘴鸥(Larusridibundus)进行了早期育雏行为的全天定点观测。结果表明,红嘴鸥夜间坐巢时间比白天长;白天,红嘴鸥平均梳羽次数为0.96次/h,夜间,其为0.25次/h;红嘴鸥夜间护巢时间比白天短;白天离巢时间与夜晚相近;红嘴鸥多在白天鸣叫,而夜间几乎不鸣叫;白天成鸟同时在巢时间比夜间稍长;白天,红嘴鸥平均哺育和喂食次数为0.5次/h,夜间为0.2次/h,并且随着雏鸟出壳时间的增长,成鸟在巢内的时间会缩短,一周后大约平均每小时会缩短10min。红嘴鸥的育雏行为,虽然不同个体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波动,红嘴鸥雌、雄成鸟轮流育雏,共同承担育雏任务。

  • 标签: 红嘴鸥 育雏 行为 红外照相
  • 简介:以西安灞柳湿地公园为例,在综合考虑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安全影响的多种因素下,建立了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安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加权求和定量评价模型,对西安灞柳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前后西安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使西安市城市生态安全等级由建成前的相对不安全(0.646)提高为相对安全(0.665),这说明城市湿地公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所在城市的生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湿地公园 城市生态安全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运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各城市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地区专业化和地理集聚程度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工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专业化指数有所下降,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2)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地方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仍是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产业,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3)2004—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下降,表明这些行业在空间内呈现快速扩散的状态,木材加工等部分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上升,呈现出进一步集聚的态势。第三产业中各行业集聚水平较低。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 标签: 地区专业化 地理集中 吉林省中部地区
  • 简介:为了研究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体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7~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罗马湖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的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f温榆河龙道河交叉处河岸带S1采样点、龙道河河道s2采样点和罗马东湖湖岸带s3采样点)的CO2、CH,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采样和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CO2、CH。和N:O的排放通量都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空间上看,S1采样点和s2采样点的CO:月平均排放通量较高,分别为73.5mg/(m2.h)和75.1mg/(m2.h),与其表层(0--5cm)沉积物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7.04±29.4g/kg)有关。S2采样点的CH4月平均排放通量[4.78mg/(m2·h)]高于s1采样点[1.59mg/(m2·h)]和s3采样点[1.70mg/(m2·h)],其与该采样点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负相关(r=-0.779,p〈0.01)。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大[0.022~0.025mg/(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通量与表层沉积物的N02-—N含量显著正相关fr=0.689,p〈0.05)。从时间上看,水温是影响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时CH4和N2O排放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旁路 离线人工湿地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环境因子 罗马湖
  • 简介:对珠三角地区30种风水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标准地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698种,隶属于124个科399个属。说明该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是以樟科、茶科、桃金娘科、锦葵科、大戟科的植物为主。并在30种风水林类型植物群落全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和植被类型信息,进一步分析了风水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的参考价值,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可以借鉴的树种选择及混交组合。

  • 标签: 珠三角 风水林 植物群落 生态公益林建设
  • 简介: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库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 标签: GIS 土地利用规划 指标 核查 福建省
  • 简介:三峡水库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后,已形成大面积消落带。为了解水位变动情况下,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于2008年7~9月选择位于三峡水库腹心的澎溪河支流白夹溪,对145~156m高程消落带进行了调查。从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运用TWINSPAN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澎溪河支流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较丰富,共有高等植物96种,分属36科73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简单;植物群落生活型以一年生植物为主;植物种类构成以湿生、水生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76.04%。TWINSPAN数量分类将调查的68个样方分为10个植物群落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群落有苍耳(Xanthummongolicum)+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群落、苍耳群落、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eoides)群落、双穗雀稗(Paspalumdistichum)+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群落和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群落,群落特征明显表现出对水位涨落及小生境差异的适应。

  • 标签: 消落带 水位调节 新生湿地 植物群落 三峡水库
  • 简介: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与土地利用信息关系研究,模拟了不同水位洪水淹没退化沼泽湿地的过程,得到淹没过程序列图。洪水水面高程与退化沼泽淹没面积的关系表明,在洪水水面高程从50.6m升高至55.1m过程中,淹没面积以3种增长趋势变化,根据这3种趋势所对应的洪水水面高程,将研究区退化沼泽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研究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沼泽的面积分别为0.1km^2、4.32km^2和8.22km^2。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湿地恢复的区域规划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指标和方法。

  • 标签: 退化沼泽湿地 洪水模拟 DEM 洪河保护区
  • 简介:21世纪以来,中国主题公园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产品创新能力和游客体验水平提升成为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的关键。以芜湖市方特梦幻王国新推出的夜场产品为研究案例,在大量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主题公园夜场旅游产品的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1)该主题公园夜场旅游产品游客表现出年龄轻、学历高,学生多、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多以本省为主、散客自助游为主。(2)游客满意度感知可分为4个维度,即整体体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设施满意度、项目满意度,每个维度均处于较好的满意水平,其中以设施满意度为最高。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具有很高的重游意愿。(3)重要性-绩效性分析表明,游客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其感知重要性,服务构成了供给方的短板;不同群体游客对夜场满意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体特征上。本研究对中国其他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城市夜间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夜场旅游产品 游客满意度 主题公园 芜湖方特梦幻王国
  • 简介: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的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格局,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表层土壤 植被类型 湿地 洪河自然保护区
  • 简介:选取拒马河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和River2D模型,利用IPCC第五次报告中的BNU-ESM-RCP4.5模式的模拟数据,对2018~2060年紫荆关水文站附近3km长的拒马河河段河道内径流量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栖息地面积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6~2015年期间,河道内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径流量减少0.1×108m~3,2018~2060年期间,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径流量增加0.05×108m~3;河道内年生态需水量为4.11×108~7.42×108m~3,模拟的2018~2030年期间河道内年径流量难以满足其生态需水量的需求,而2031~2060年期间的年径流量基本能够满足生态需水量的需求;除秋季外,其它季节的径流量难以满足生态需水量的需求;2018~2060年期间,河道内的麦穗鱼最适物理栖息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且秋季其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

  • 标签: 径流量 生态需水量 麦穗鱼 栖息地 河道 BNU-ESM模式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从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角度探讨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管理模式。研究结果为: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边缘层,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和企业,其对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为高影响力和低利益,关注生态价值;非政府组织是低影响力和低利益,关注社会价值;当地社区具有高影响力和高利益,关注经济价值;当地企业为低影响力和高利益,关注经济价值。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选择政府主导的管理型、政府指导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型、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共同管理型、政府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型等公共管理模式。

  • 标签: 公共管理 利益相关者 模式 自然保护区 天宝岩
  • 简介:以北京市典型再生水利用河流(清河、北小河、坝河和通惠河)及其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2000年和2008年3期LandsatTM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聚集度、景观斑块密度等指标,在流域和河岸带尺度上,分析1989~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轨迹。基于流域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与1989~2000年间相比,2000~2008年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率相对减小。基于河岸带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期间,因城市化发展导致沟渠、库塘等水域面积减小;耕地主要分布在100~5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500~8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2000年间的分散扩张转变为2000~2008年间的有序优化整合,扩张范围趋向远离河道的河岸缓冲带区域;2000~2008年间,新增林地密集分布在100~200m和700~800m河岸缓冲带区域。内河流域生态廊道功能主要体现在沿河道200m的河岸缓冲带范围内,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内河流域生态廊道效应在增强。

  • 标签: 城市河岸带 土地利用 景观聚集度 斑块密度
  • 简介:首届海峡两岸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研讨会于2010年6月在福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两岸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研究、固碳增汇模式与关键技术、废弃资源利用与节能减排、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并提出了新时期两岸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与技术对策.

  • 标签: 海峡两岸 低碳农业 发展战略
  • 简介:"201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学术论坛"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承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台北市立大学、

  • 标签: 中国自然资源 湿地资源保护 生态修复 亚热带地区 资源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 简介:2011年11月12日,2011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学术论坛在南昌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3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 标签: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热带亚热带地区 鄱阳湖流域 可持续发展 学术年会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