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对2004年的8、9月机载PMS系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的8次气溶胶飞行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观测期间,近地层以轻雾、霾为主。气溶胶浓度最大值的量级为10^2~10^4cm^-3。阴天状况下气溶胶浓度最大,可达12169cm^-3;晴空时最小,为783cm^-3。平均气溶胶浓度为10^2~10^3cm^-3;直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0.28~0.47μm,平均值集中在0.21~0.31μm;风速较小的晴天和阴天都有可能使气溶胶浓度出现高值。大气有逆温层存在时,逆温层底有气溶胶粒子的明显累积。气溶胶粒子浓度谱为单峰分布。

  • 标签: 气溶胶 观测 机载PMS系统
  • 简介:民用爆炸物品库作为一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工作非常重要。从直击雷防护、闪电感应、等电位连接、防静电设施入手,介绍防雷检测中应注意的细节、原则,检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力求防雷装置规范完整,经济实用,安全系数高。

  • 标签: 爆炸物品库 雷电 检测
  • 简介:结合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实践和标准编制时的相关思考,对气象行业标准QX/T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中考核主体、考核依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结论进行了解析和说明。

  • 标签: 防雷装置检测 质量考核 通则 解析
  • 简介:能力比对验证的实施是检验防雷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促进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防雷检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防雷检测行业特点,重点分析了能力验证统计方法,选取了适合防雷检测行业的能力统计量算法,以9家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过程为例,制定了能力验证方案。通过计算分析了各检测机构的测试值、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En值来评价参加能力验证机构的满意程度。文中的能力验证分析和实施为防雷检测机构有效开展能力验证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 标签: 防雷检测 能力验证 评价
  • 简介:1前言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保障安全可靠地开展工作,避免因高炮技术状况达不到要求而引发的作业安全事故,杜绝因高炮满足不了增雨或防雹作业时连续射击需求而造成的自然灾害.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高炮技术 检测标准 管理
  • 简介:利用地表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对LongandAckerman(2000)的云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云判别的准确率。首先采用比值概率密度峰值法,初步选出晴天时刻。然后根据晴天时刻的地表太阳总辐射和太阳天顶角余弦值,拟合得到该日晴天总辐射近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时刻实际观测值与用该拟合式估计的总辐射的比值,并再次利用比值概率密度峰值法,判断该时刻的天空状况。最后利用全天空成像仪观测资料和站点天气记录结果检验算法,结果表明,在天顶角小于75°条件下,本算法判断准确率平均达90.9%。改进的云检测算法减少了因水汽柱总量、气溶胶浓度和系统测量偏差的日变化及天顶角变化造成的误差。应用该检测算法,得到了香河和太湖两地云El发生频率并分析了云地表辐射强迫季节变化特征。两地云出现频率和云地表短波辐射强迫均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太湖站云出现频率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及香河。香河云地表短波辐射强迫年平均为-39.5W·m-2,春夏秋冬季节平均分别为-25.9W·m-2、-70.9W·m、-51.1W·m-2、-10.8W·m-2。太湖云地表短波辐射强迫年平均为-66.2W·m-2,春夏秋冬季节平均分别为-84.6W·m-2、-89.1W·m-2、-50.2W·m-2、-44.1W·m-2。

  • 标签: 辐射 云检测 概率密度峰值 云辐射强迫
  • 简介:防雷装置的年度安全检测是保证防雷装置发挥防雷作用与正常运行的主要途径,本文根据日照市防雷中心2005-2009年防雷年度检测相关资料,结合工作实际,对日照市防雷中心开展的年度安全检测的现状、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对下一步的规范发展提出了建议,对全市及气象系统开展年度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 标签: 防雷装置 安全检测 日照市 气象系统 正常运行
  • 简介:经过严格的数学推演,推导出仅需4个方位的天线座水平度检测数据即可通过数学处理获取准确的天线座水平度的数学理论模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处理4个方位的检测数据,可以计算天线座水平度倾斜角、天线方位旋转轴倾斜方位及可供仰角读数校准的仰角读数“真值”。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天线座水平度检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相比,4方位检测法显著减少检测人员在天线罩内天线平台上的工作量及室内人工手动处理的工作量,而需要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 标签: 数学推演 天线座 水平度 4方位检测法
  • 简介:1云检测的必要性NOAA极轨气象卫星以其观测范围大、资料获取周期短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地球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方面极轨气象卫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卫星遥感资料是通过星载仪器探测地物对太阳光的光谱反射和地物本身向上的热红外辐射而得到的,这里所指的地物不仅仅包括通常意义下的下垫面,

  • 标签: 极轨气象卫星 遥感应用 云检测 卫星遥感资料 空间分辨率 热红外辐射
  • 简介: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简要介绍了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前期准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四个阶段,并梳理了每个阶段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阐述了防雷检验检测机构质量体系文件的层次架构,分析了各层文件建立的方法和要求,并给出了部分示例。对推动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防雷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 质量体系文件
  • 简介: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的设计外部进程访问数据库的时间控制方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把握好系统与网络负载同系统事务响应处理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些类型数据的响应处理缺乏有效率的解决途径.此类数据采用通常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据此介绍了1种基于ODSAPI和socket编程的数据库ESP扩展方法,由应用系统主动查询方式变为数据库系统主动通知或推送的方式.提供了1种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对基于该原理上的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程序网络通信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介绍.

  • 标签: 开放数据 服务 触发器 动态链接库 网络套接字 研究
  • 简介:随着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复杂系统,故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日益增多,这与发射机长期处于高功率、大电流的工作状态有关。为了更好地维护天气雷达,提高维修时效,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介绍常用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并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检测结果 发射机 维修 常见故障 机电一体化
  • 简介:2009年10月9—12日,由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和山西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的“区域气候变化检测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近30个单位80余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区域气候 变化检测 太原市 中国气象局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文章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区域自动气象站仪器运行和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为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人员提供维修、维护指南,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选址、安装和仪器选择提供借鉴和帮助。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环境 维护
  • 简介:近年铝合金窗户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铝合金窗户的防雷接地的施工和检测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铝合金窗户的防雷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铝合金窗户 防雷接地 检测
  • 简介:采用静态暗箱采样一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02)、氧化亚氮(N20)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一大气CH4、C0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u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42%和12%)、N,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士1.6%和43.3%士1.0%(CO2)、0.37%士0.01%和0.17%士0.00%(N2O)、0.06%士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0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0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秸秆 裸地 温室气体 累积排放量 排放系数